皇帝始终在主位上坐着,是不打算自己动手找字典了,李承乾打发走儿子,亲自取了字典给皇帝。
“加上之前的,这里统共是三千字,臣以南梁顾野王《玉篇》为准,对其中收录的字进行释义,还录进去了些自南梁至今新字,现在大概完成字数总额的六中之一。”
李世民道:“朕之前就很疑惑你这个排版,这是后世的排版?”
李承乾道:“字典是工具书,存在就是为了辅助学习。臣来的时代,小学一年级就要求配备,七岁的娃娃只要启蒙,就可以使用部首或者拼音进行查阅,大唐没有拼音,注音用的是反切法和直音法结合的方式。至于排版,陛下,当下的书《玉篇》《说文解字》之类,也算是字典,但太复杂了,没点儿文化根本看不懂。”
李世民道:“七八岁的娃娃都能用,那你直接拿那个时代的拼音标注。”
李承乾道:“我们那个时候可以用,是因为我们从小学拼音,眼下大唐的读书人没学过拼音,用拼音标注,部首查出来读不出来,这字典就废了一半。”
李世民道:“朕可以下诏,在大唐推行拼音。”
李承乾道:“不可能的,未来可以推广拼音,是因为义务教育,适龄孩子都有学上,能够将政令贯彻到底,大唐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
李世民道:“什么是义务教育?”
李承乾道:“简单一点的说,就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民教育,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保护每一个人的受教育权,提高整体国民素质。义务教育之下,六七岁以上的孩子,如果没有到学校接受教育,且父母拒绝孩子到学校接受教育,父母是要吃牢饭的。”
李世民道:“学校有学费,还要给先生的束修,那如果上不起学呢?”
李承乾道:“义务教育学费全免,只掏书本费,国家有补助,小学书本费一般不会超过三百块,初中在五百块前后,高中不在义务教育之内,学费和书本费要贵一些,不过绝大多数家庭掏的钱。老师的束修,也就是工资,无论那个学段,都是国家发放,不需要家长掏。只要不上私立学校,或者公私合营的学校,就不用担心上不起学。”
李世民道:“三百块放在那个时代,是个什么水平?”
李承乾道:“臣回来之前,二三线的普遍工资是三千块。只要父母要求不高,支撑九年义务教育是完全可以。”
“后世的国家,别的不说,国库是真的有钱,能让全国适龄孩子入学,这是大唐目前做不到的。那么大学呢?大学贵不贵?”
李承乾笑道:“这得看上什么大学,本科一批和二录取,国家公立大学,学费一般不会超过五千块的。私立大学或者公私合办,那个费用就高了。”
李世民道:“承乾,你上的大学,那个小吏给你掏了多少学费?”
李承乾哈哈大笑,道:“家父家母一分没掏,臣高考成绩之后,母校就给了十万块奖励,加上大学的奖学金,各种补助,直接包圆了四年大学开销。家父家母每个月给零花钱,存到节假日,出去旅游采风。”
“他们每个月给你多少零花钱?”
李承乾道:“三千块。”
李世民道:“折算到贞观年间是什么水平?”
李承乾道:“当下一斗米五文钱,一贯钱可买二十石米。唐制一石米折合现代一百三十斤,买一石最便宜的米三百块左右,折合下来,贞观年一贯钱约等于六千块。”
李世民道:“你现在的俸禄是多少?折合那个时代多少钱?”
李承乾道:“八千钱,折合起来是五万块左右。”
李世民道:“你在后世做小吏,一个月俸禄多少?”
李承乾道:“四千多块。”
李世民道:“那个小吏一个月给你三千块,你的工资也才四千块,朕一个月给你五万块零花钱,你为什么不想点儿朕的好?”
李承乾:………
“时代不一样,这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
不讨论就不讨论,李世民道:“那个字典,你能写得快一些吗?”
李承乾道:“当然可以,陛下给臣批假。”
李世民道:“一个多月三千多字,还是在忙着前朝事宜的前提条件下,朕给你批五个月的假,能不能弄完?”
李承乾道:“崇贤馆人手不够,陛下能再抽调些人进来吗?”
李世民道:“可以,朕下令再调一批,朝中尚未领职的功臣子弟进崇贤馆帮你。”
李承乾拜了一拜,道:“多谢陛下。”
“未来三个月,耤田礼你必须参加,朕的耤田你必须去照顾,其他的时间你都可以扑到字典上面。朕希望在今年五月份,能看到《贞观字典》问世。”
李承乾道:“陛下放心,臣必定不辱使命。”
李世民笑而不语,只有在涉及公事的时候,他和李承乾才会心平气和讲话。不过,同李承乾斗嘴,也挺好玩儿的。
李承乾道:“在此之前,臣可以抽出两日时间去九嵕山拜祭母亲吗?臣有很多的话,想跟母亲说。”
“朕让有司安排。”
太子祭母,是仁孝之举,李承乾明白皇帝的意思,有司安排,仪仗从京师到九嵕山,沿途官员百姓看了,都要称颂太子仁孝,可于他而言母亲真心疼爱他,不能被当做商品消费。
“不要大张旗鼓,臣就想换了便装,安安静静的去九嵕山,同母亲说些话。”
李世民思索片刻,道:“行,朕让常何领十个玄甲军士,随行保护你的安全。”
李承乾谢过皇帝,又想起魏叔玉等人在崇贤馆的怨声载道。
“陛下,您能不能别老去刺激大臣们,您知不知道,房遗直他们为这些事情,在崇贤馆怨声载道。”
李世民道:“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他失而复得的孩子,凭什么不能说?
李象能看懂《九章算术》的方田篇和粟米篇,又是一个挤兑魏征的话题,他怎么可能会放过?
“承乾,你说他们费尽了心血,用后世的教育,培养出这么优秀的你,骤然失子,是怎样的生不如死?”
一刀捅进李承乾心窝里,李世民拔腿就跑,丝毫不给李承乾回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