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环的金融心脏回到观塘工业区的破旧大厦,仿佛瞬间从云端跌回了泥土。
芯启科技的“办公室”与其说像个科技公司,不如说更像个电子爱好者的车库作坊。几十平米的空间被几张淘来的二手办公桌、吱呀作响的转椅和堆满元器件、工具的铁架子塞得满满当当。空气中,焊锡的松香味、廉价速溶咖啡的苦涩味,以及偶尔飘来的泡面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属于草创团队的特殊“芬芳”。
墙上的白板画满了各种复杂的电路图、算法流程和潦草的英文缩写,边角处还能看到昨天外卖留下的油渍。角落里,一台老旧的泰克示波器屏幕上跳动着绿色的波形,旁边散落着剪断的导线和电阻电容。
这里没有汇丰总行大厦的窗明几净和彬彬有礼,只有裸露的现实和创业的粗粝。但这股粗粝,却也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
陈家俊正埋头在一块布满跳线的FpGA开发板前,眉头紧锁,一手拿着万用表笔,一手小心翼翼地调整着一个电位器。他嘴里低声嘀咕着:“搞咩啊……这个时钟信号总是不稳,干扰太大了……”
作为前电子厂的资深工程师,陈家俊动手能力极强,经验也算丰富。但面对林轩提出的、基于FpGA快速验证mp3解码核心算法的要求,还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不仅仅是搭个电路,更要理解那些超前的算法逻辑,并用现有的、甚至有些落后的硬件资源去实现它。
另一边,黄耀龙正对着电话,语气带着几分江湖气的圆滑,又夹杂着不易察觉的焦虑:“王老板,不是我不够爽快啊,但这批货真的要得急,价格能不能再靓仔一点?我们可是长期合作的……喂?喂!”
电话被挂断,黄耀龙无奈地放下话筒,揉了揉太阳穴,转头对正在白板前沉思的林轩道:“大佬,华强北那边,咱们要的那几款低功耗逻辑芯片还是没找到稳定货源,价格也压不下来。我们的预算……快见底了。”
林轩闻言,从白板上那复杂的EdA物理设计算法草图中抬起头。他刚刚在思考如何将前世成熟的“时序驱动布局”思想简化,应用到初期点工具的开发上。听到黄耀龙的话,他眉头微蹙。
资金,永远是悬在初创公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天使投资还没完全到位,光靠他股市里捞的那点钱,应付日常开销、采购元器件、支付三个人的微薄薪水,已经捉襟见肘。
“干扰大?”林轩没有立刻回应黄耀龙,而是走到了陈家俊身边,目光落在示波器上那抖动的波形,“把电源部分的滤波再看看。另外,时钟源附近的走线尽量短,用地线把敏感信号包起来。”
他拿起桌上的原理图纸,看了一眼,又指着其中一处:“家俊哥,你看这里,FpGA的这个I\/o引脚悬空了,虽然我们暂时没用到,但最好接个上拉或下拉电阻,避免浮动电平引入噪声。”
他的语速不快,但吐字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技术权威。
陈家俊愣了一下,顺着林轩指点的地方仔细一看,恍然大悟:“对喔!我怎么没想到这里……死仔轩,你这脑子怎么长的?” 他一边嘟囔着,一边立刻动手修改电路。
林轩笑了笑,拍了拍陈家俊的肩膀:“经验是宝贵的,但有时候也需要跳出思维定势。” 他这话既是提点,也带着一丝源自未来视角、不易察觉的优越感,但他很好地用尊重的语气掩饰了过去。
他又转向黄耀龙:“耀龙哥,那几款逻辑芯片,你试试联系一下德州仪器在香港的代理。我记得他们有几款性能类似、功耗可能稍高一点但价格应该更合适的替代品。料号是SN74LVc……” 林轩报出了一串精确的芯片型号。
黄耀龙眼睛一亮,连忙记下:“德仪?好!我马上去问!” 他对林轩这种总能给出具体解决方案的能力早已见怪不怪,只当是他技术知识储备实在太恐怖。
看着黄耀龙重新拿起电话,陈家俊也埋头处理好了电路问题,林轩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和密集的工业楼宇。
“大佬,我们现在这样……真的能搞出名堂吗?” 黄耀龙打完电话,走过来递给林轩一杯速溶咖啡,语气带着一丝不确定,“mp3这东西,好像没多少人知道。EdA更是……听都没听过。还要跟美国佬竞争?”
林轩接过咖啡,抿了一口,廉价咖啡的苦涩在舌尖蔓延。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指着白板上那占据了一大半区域、画满了复杂模块和连接线的草图:“耀龙哥,家俊哥,你们过来看。”
两人凑了过来。
“这是‘麻雀’(启明零号原型),我们的第一只鸟,它会唱歌,能让大家听到数字音乐的美妙。这是我们眼前的饭碗。” 林轩指着mp3解码芯片的部分,“但我们的目标,绝不止于此。”
他的手指移到了另一片区域,那里画着更抽象、更宏伟的蓝图,标注着“布局”、“布线”、“时序分析”、“逻辑综合”等字样。“这是什么?这是我们建造‘鸟巢’的工具!有了它,我们不仅能造‘麻雀’,还能造‘老鹰’,造‘凤凰’!甚至有一天,我们可以自己设计建造整个‘鸟类王国’的规则!”
他说的比喻有些不伦不类,但语气中的激情和笃定却极具感染力。
“我们现在做的EdA点工具,就是挖地基、砌砖块。很难,很慢,甚至很枯燥。但没有这些,我们的‘芯海帝国’就永远是空中楼阁!” 林轩的目光扫过两人,“美国巨头是很强,但他们也有弱点。他们的工具太贵,太封闭,而且……他们也会犯错。只要我们找到一个突破口,哪怕只是一个点,我们就有机会活下来,然后慢慢长大!”
陈家俊听得似懂非懂,但林天语气中的力量让他热血上涌。黄耀龙则从这番话里听出了更深层的东西——林轩不仅仅满足于做一款芯片,他有着构建平台、甚至挑战行业格局的野心!这让他既感到震撼,又隐隐觉得兴奋。
“大佬,我明白了!” 黄耀龙用力点了点头,“钱的事,我再去想办法!就算砸锅卖铁,也得把咱们的‘鸟巢’工具给凑出来!”
林轩笑了,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他知道,创业初期,除了技术和资金,最重要的就是凝聚人心,让团队看到希望,哪怕这希望在别人看来遥不可及。
“好了,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林轩拍了拍手,“家俊哥,电路稳定了就赶紧测试算法性能。耀龙哥,除了芯片,帮我留意一下二手的Sun工作站或者小型服务器,我们很快就需要更强的算力来跑EdA仿真了。”
“收到!”
“没问题!”
小小的办公室里,再次恢复了忙碌。示波器上的波形稳定了下来,键盘敲击声和万用表的蜂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着芯启科技这只“小麻雀”最初的、也是最坚韧的生命乐章。
虽然“五脏俱全”,但油盐柴米,样样都是挑战。林轩知道,眼下最大的坎,还是资金。他需要尽快敲定郑家那边的天使投资,才能让这只“麻雀”真正飞起来,而不是在起飞前就饿死在巢里。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那个之前在银行仅有一面之缘,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号码。或许,这位专业的赵小姐,能提供一些关于融资环境或者潜在投资人信息方面的建议?
他并不抱太大希望,但试试总无妨。这,也是他身上那份“实用主义”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