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轩和技术团队沉浸在产品获得全球认可的巨大喜悦中时,赵晴鸢的世界却是另一番景象。她的办公室安静、整洁、高效,与外面实验室区域的热火朝天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说林轩是在驾驶着“启明芯”这艘战舰乘风破浪,那么赵晴鸢就是在夜以继日地为这艘战舰构建最坚固的船体、最精准的导航系统和最强大的后勤保障。
经过一周多的高速运转,她已经初步完成了对公司现状的“尽职调查”,结果让她既兴奋又担忧。
兴奋点: 技术的领先性毋庸置疑,林轩的战略眼光和团队执行力惊人,市场前景(至少在林轩的描述和初步反馈中)极其广阔,天使轮融资充裕。这是一家典型的、拥有成为“独角兽”乃至“超级巨头”所有潜质的初创公司。
担忧点(风险点):
财务管理极度粗放: 除了基本的出纳和记账,几乎没有任何预算管理、成本控制、风险预警机制。黄耀龙虽然尽力,但他的经验主要在本地商务和人脉,缺乏国际化、规范化的财务管理能力。
运营流程缺失: 从采购、生产、库存到销售、客服,几乎都没有标准化的流程和制度。高度依赖林轩的个人指令和团队成员的“自觉性”,效率低下且风险极高。
法律与合规风险巨大: 全球化运营意味着要面对各国的法律、税务、劳工、知识产权等复杂问题,公司目前在这方面几乎是“裸奔”状态。VIE架构虽然开始搭建,但后续的细节填充和实际运作需要大量专业工作。
“关键人”风险突出: 公司目前高度依赖林轩个人的技术判断和战略决策。一旦林轩出现任何意外,或者决策失误,后果不堪设想。必须尽快建立起能够独立运转的、系统化的决策和管理体系。
面对这些挑战,赵晴鸢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激起了她强烈的斗志。这正是她擅长的领域,也是她能够为这家公司贡献核心价值的地方。她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地基建设”工作:
搭建财务“驾驶舱”: 她引入了专业的财务软件系统,建立了符合国际会计准则(IAS)的账务体系。她设计了一套包含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绩效考核在内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要求所有部门(包括研发项目组)都必须提交详细预算,并定期汇报执行情况。她还建立了现金流预测模型,密切监控公司的资金状况,并设定了多级风险预警线。
构建法务“防火墙”: 她迅速组建了由香港顶尖律师事务所和她熟悉的美国律所组成的外部法律顾问团队。一方面,加速全球商标注册和核心技术专利(基于林轩提供的技术交底书)的申请工作;另一方面,开始起草和审阅所有对外合同(供应商、代工厂、未来可能的经销商等),用最严谨的条款规避法律风险,保护公司利益。她甚至已经开始研究未来可能遇到的反倾销、反垄断等国际贸易壁垒的应对预案。
优化运营“流水线”: 她与黄耀龙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密切沟通,开始梳理和制定关键的运营流程(Sop ),包括:供应商选择与评估流程、采购与付款流程、库存管理与预警流程、产品质量控制与追溯流程、客户服务与反馈处理流程等。目标是建立一套高效、透明、可控的运营体系,支撑公司未来的指数级增长。
规划资本“路线图”: 基于林轩的战略蓝图和她自己的财务模型,她开始秘密规划公司未来3-5年的资本运作路线图:A轮融资的目标、估值区间、潜在投资人筛选、b轮融资的时机与规模、乃至最终在哪个交易所Ipo(她个人更倾向于纳斯达克,更能获得高科技股的高估值)……这一切都已在她脑中形成了初步的方案。
这些工作繁杂而琐碎,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和跨部门沟通协调。赵晴鸢展现出了惊人的精力和效率,她常常工作到深夜,办公室的灯总是最后熄灭的那一个。她的专业、严谨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也迅速赢得了公司内部的尊重。大家开始明白,这位看起来有些“高冷”的美女副总裁,绝非花瓶,而是真正能够为公司保驾护航的“定海神针”。
期间,她与林轩也进行了数次关于公司运营和财务战略的深入沟通。林轩对她的工作给予了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授权,几乎从不干涉具体的执行细节,只在战略方向和关键资源投入上提出要求。这种“用人不疑”的态度,让赵晴鸢得以放手施展,但也让她感到了更大的责任。
一次深夜,赵晴鸢看着电脑屏幕上那复杂的全球资金调度模型,又看了看窗外依旧在加班的研发团队,忍不住在心里再次评估起林轩:“他就像一团无法被束缚的火焰,永远在燃烧,永远在向前冲,照亮前方的道路。而我的角色,就是在他身后,不断地为他输送燃料(资金),同时构建起最坚固的防火道(风险控制),确保这团火焰不会失控,最终能点燃整个世界……”
她端起桌上已经微凉的咖啡,呷了一口,眼中闪烁着智慧与决断的光芒。这场冰与火的协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