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财务报告会议在启明芯总部那间可以俯瞰整个维多利亚港的豪华会议室里召开。这间会议室是赵晴鸢力主装修的,用她的话说:“公司需要一个能匹配我们未来地位的门面,尤其是在接待顶级投资人和合作伙伴时。”
赵晴鸢站在巨大的投影幕布前,神情自信而专业。她简洁的黑色套裙和一丝不苟的发髻,与身后不断跳动的、令人炫目的财务数字,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
“各位,”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回荡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根据截至9月30日的初步核算数据,我很高兴地向大家宣布:在过去的这个季度里,启明芯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她按动遥控器,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简洁的图表:
全球总销量: “启明pioneer”播放器累计出货量突破35万台,远超最初预期。
销售收入: 超过1.2亿美元。
毛利润: 扣除制造成本、供应链成本、物流关税等,毛利润达到惊人的48%。这得益于启明一号的高良率、规模效应带来的元器件采购成本下降,以及相对较高的产品定价。
净利润: 扣除巨额的研发投入(包括EdA、“启明二号”预研)、市场推广费用(包括媒体公关、展会、渠道建设等)、运营管理成本以及支付给银行的利息后,本季度实现净利润约为2800万美元!
“净利润……两千八百万……美元?!”饶是黄耀龙已经提前看过报表,此刻再次听到这个数字,还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心脏砰砰直跳。其他技术出身的核心成员,更是被这个天文数字砸得有些发晕。他们知道公司赚钱了,但没想到……这么赚钱!
“是的,”赵晴鸢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但语气依旧专业,“这标志着启明芯不仅成功度过了初创期的生存危机,更拥有了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启明pioneer’项目,已经正式成为我们稳定、高利润的‘现金牛’!”
她接着展示了未来几个季度的财务预测:“基于目前的市场增长趋势和我们的产能规划,预计到1998年中,pioneer的累计销量将突破一百万台。同时,随着生产工艺进一步成熟和供应链优化,毛利率有望稳定在50%以上。这意味着,未来一年,公司将拥有超过一亿美元的可支配现金流!”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叹声。
“当然,”赵晴鸢话锋一转,“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这笔宝贵的现金流,必须被高效地投入到更能决定公司未来的战略方向上去。”她看向林轩,目光中带着询问和确认。
林轩点点头,示意她继续。
赵晴鸢切换到下一页ppt,上面是她与林轩共同制定的下一阶段资源分配计划草案:
“启明二号”mp3 Soc研发: 投入加倍,目标是在1998年上半年完成流片,性能指标必须再次碾压所有潜在追赶者,并集成对未来USb 2.0标准的支持。
“盘古”EdA项目: 优先级最高,预算倾斜。目标是1998年年底前,完成内部使用的第一版布局布线(p&R)工具,并在“启明三号”设计中进行内部验证。
“龙芯一号”dVd项目: 快速推进!顾维钧和陈家俊需要组建专门团队(可从“启明一号”团队抽调骨干并对外招聘),目标是在九个月内拿出高性能、低成本的dVd解码芯片\/Ip样品,抢占中国市场爆发的先机!
移动通信预研: 成立一个小型精英团队(3-5人),由林轩亲自秘密指导,开始进行早期GSm\/GpRS基带算法和射频前端技术的研究与专利布局。该项目对外严格保密。
人才招募与全球布局: 继续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硅谷、欧洲、台湾)招募顶尖的芯片设计、EdA、软件和管理人才。启动在美国硅谷设立小型研发中心的可行性研究。
这个庞大的计划,清晰地展示了启明芯的勃勃野心——以mp3为现金牛,支撑EdA和下一代核心芯片的研发,同时悄然布局更遥远的移动通信未来。
“为了支撑这个计划,”赵晴鸢补充道,“我建议,我们应该立刻启动A轮融资。凭借我们目前亮眼的业绩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我有信心能拿到至少五千万美元的融资,并获得远高于天使轮的估值。这笔钱,将为我们未来两到三年的高速发展提供充足的弹药。”
会议室里的众人,此刻已经完全被林轩和赵晴鸢描绘的宏伟蓝图所点燃。之前的疲惫和压力,仿佛都化作了无穷的动力。
会议的最后,是属于团队的“收获时刻”。赵晴鸢宣布了本季度的奖金方案——所有员工的奖金都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她正式公布了第一批核心员工的期权授予方案。黄耀龙、顾维钧、陈家俊、小李、小张……这些从公司创立之初就一路跟随、历经艰难的核心骨干,都获得了足以让他们未来身价倍增(如果公司成功上市)的期权奖励。
当看到自己名字后那一长串数字时,黄耀龙这位见惯风浪的老江湖也忍不住红了眼眶。他知道,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跟着林轩,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成就一番真正的事业!
散会后,林轩独自一人留在会议室。他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座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城市。
“启明一号”的成功,mp3市场的爆发,千万美金的融资,首个现金牛的诞生……这一切,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接连发生,如同梦幻一般。但他知道,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龙芯”dVd项目,将是启明芯进军更广阔的数字家庭市场的敲门砖,也将是检验他们多项目并行管理和快速市场响应能力的关键一战。
“盘古”EdA项目,更是关系到公司能否真正建立起核心技术壁垒,摆脱对西方巨头的依赖,实现“自主可控”的终极梦想。
而那个秘密启动的移动通信预研,则寄托着他对下一个十年、甚至二十年科技浪潮的精准预判和野心。
挑战依然巨大,前路依然漫长。
但此刻的林轩,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力量。他拥有了充足的资金,一支能征善战的团队,一位值得信赖的伙伴,以及……一张来自未来的、清晰无比的地图。
他轻轻举起手中的咖啡杯,对着窗外的万家灯火,遥遥一敬。
“香江潜龙,已经出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