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强劲的性能和丰富的功能是“蜂鸟一号”吸引手机厂商和消费者的“面子”,那么极致的低功耗设计,则是支撑这一切美好体验能够持久存在的“里子”,更是启明芯在这场功能手机芯片大战中,祭出的足以“一剑封喉”的隐藏杀手锏。在2003年的功能手机市场,电池续航能力是用户最为关心的核心痛点之一。谁能让手机待机更长、通话时间更久,谁就能赢得用户的青睐。
林轩深知这一点,因此在“蜂鸟”项目的立项之初,就将“超低功耗”列为了与性能、成本同等重要的核心设计目标。而负责将这个目标变为现实的,正是由模拟巨擘顾维钧亲自指导、资深模拟专家老王具体执行的模拟与电源管理团队,以及与他们紧密配合的前后端数字设计团队。
现在,是检验他们成果的时候了。
在启明芯那间配备了各种高精度电源分析仪、热成像仪、以及可以在极端温度下进行测试的温控箱的可靠性与功耗测试实验室内,气氛显得格外专业和严谨。几块焊接了“蜂鸟一号”ES芯片的测试板,被连接到复杂的测试设备上,准备接受最严苛的“拷问”。
“开始进行深度睡眠(deep Sleep)模式功耗测试。”老王下达了指令。这是衡量手机待机时间的关键指标。
测试工程师通过软件指令,让“蜂鸟”芯片进入其最低功耗的睡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芯片内部绝大部分电路(包括ARm核、dSp核、大部分外设)的时钟和电源都被关闭或门控,只有一小部分负责监听外部唤醒事件(如按键、来电)的超低功耗逻辑和Rtc(实时时钟)电路在工作。
高精度微电流计的读数开始飞速下降,最终稳定在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值上!
“报告顾工!报告王工!”负责记录数据的工程师声音都有些颤抖,“深度睡眠模式下的平均电流……只有……只有不到5微安(μA)!”
“什么?!5微安?!”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顾维钧和老王,听到这个数字也吃了一惊。他们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狂喜!
要知道,在当时,业界主流的功能机芯片平台,待机电流通常在几十微安甚至上百微安的水平。5微安,这几乎是当时理论上能达到的最低极限!这意味着搭载“蜂鸟”芯片的手机,即使配备同样容量的电池,其理论待机时间也将是竞争对手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
“怎么做到的?”一位参与测试的年轻工程师忍不住问道。
顾维钧深吸一口气,解释道:“这主要得益于我们采用了几项关键的低功耗设计技术。首先,是林总特别强调的、基于0.25微米低漏电工艺(Low Leakage process)的选择和优化;其次,我们设计了非常精密的电源门控(power Gating)逻辑,可以在睡眠模式下彻底切断非活动模块的漏电流;最关键的,是我们采用了老王主导设计的一种新型的、具有超低静态电流(Ultra-Low quiescent current)的实时时钟(Rtc)和唤醒控制器Ip。这些技术的结合,才最终实现了这个突破性的结果。”
这个结果,无疑给整个团队打了一针强心剂!超长的待机时间,将是“蜂鸟”面对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客户时,一个极具说服力的卖点!
接下来,是活动模式下的功耗测试。这同样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手机的通话时长和多媒体播放时间。
测试团队开始模拟不同的工作场景:
GSm通话模式: 芯片的基带处理器、射频接口(假设此时测试的是包含模拟基带前端的版本,或连接外部RF芯片)、以及语音编解码通路处于工作状态。
GpRS数据传输模式: 基带处理器需要进行更高速率的数据处理,功耗会更高。
mp3播放模式: ARm内核可能处于较低频率运行,但dSp解码器和音频codEc处于活动状态。
运行Java游戏模式(当时功能机开始支持J2mE): ARm内核和GpU图形加速单元可能都处于较高负载状态。
在每种模式下,电源分析仪都精确地记录着芯片的实时电流和平均功耗。同时,连接在芯片表面的热成像仪也在监控着关键区域的温度变化。
测试结果再次令人振奋!
在GSm通话模式下,“蜂鸟一号”的平均功耗比当时tI omAp平台的主流方案低了约20%-25%!这意味着通话时间可以显着延长。
在GpRS数据传输模式下,功耗虽然有所增加,但依然优于竞争对手。特别是其独特的、由张建华团队实现的“快速休眠与唤醒”机制,使得在非连续数据传输时,芯片能够更频繁、更快速地进入低功耗状态,从而大幅降低了平均功耗。
在mp3播放模式下,得益于高效的硬件解码器和优化的电源管理,“蜂鸟”的功耗表现甚至可以媲美启明芯自家的、专门为mp3播放器设计的“启明二号”芯片!这意味着用搭载“蜂鸟”的手机听音乐,将不再是“电老虎”。
即使在运行图形密集型Java游戏这种最耗电的场景下,得益于“灵猴”GpU的高效率和“盘古”\/“女娲”在后端实现阶段进行的功耗优化,“蜂鸟”的峰值功耗和温度也控制在一个非常理想的范围内,没有出现过热降频的问题。
“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负责测试的工程师们看着汇总出来的各项功耗数据,兴奋地议论着,“这功耗控制水平,简直是‘黑科技’啊!”
顾维钧和老王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知道,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他们团队无数个日夜的仿真、优化和对每一个毫瓦功耗的“斤斤计较”。林轩当初提出的那些看似激进的低功耗设计目标和技术思路(如自适应电压调节AVS、动态频率缩放dVFS、电源门控、衬底偏置技术Substrate biasing等),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完美的验证!
“老顾,老王,还有电源管理团队的各位,”林轩也来到了实验室,看着最终的功耗测试报告,由衷地称赞道,“你们的工作,是‘蜂鸟’能够成功的关键保障!超低功耗,将是我们击败所有对手的最锋利的武器之一!”
他深知,对于功能手机用户来说,没有什么比“不用一天一充”更具吸引力了。“蜂鸟”展现出的这种“变态级”的续航能力,必将成为其横扫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功耗“黑科技”的成功验证,为“蜂鸟”的翅膀注入了最持久的能量。这只即将起飞的“小鸟”,不仅飞得快(性能强),看得远(接口丰富),唱得好(多媒体出色),更能飞得久!启明芯在移动芯片领域的技术壁垒,再次被显着加高!距离最终的胜利,又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