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启明芯精心构建的外部“烟幕弹”和内部最高等级保密的双重掩护下,“北辰”计划这艘秘密巨轮,在不为外界所知的深海中,已经潜行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启明芯香港总部,“蜂巢”秘密研发基地内,气氛虽然依旧紧张忙碌,但相比于两年前项目启动时的那种摸索和不确定,此刻更多了一种目标明确、成果初现的兴奋和自信。
里程碑式的进展
在一间核心演示厅里,林轩、赵晴鸢以及“北辰”和“天枢”项目的核心负责人,正在观看最新的内部演示。
屏幕上,运行的不再是简陋的测试界面,而是一个经过顶尖UI\/Ux设计师(包括新加盟的国际大师)精心打磨的、视觉效果极其惊艳、交互逻辑高度统一的“北辰”oS beta 2.0版本!
它运行在一块基于“天枢一号”Soc最终设计版图、通过FpGA阵列搭建的、性能已经非常接近真实芯片的硬件原型平台上。连接的,则是一块高分辨率、支持多点触控的电容屏样品(由启明芯投资或合作的供应商提供)。
演示开始。
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应用程序图标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叶子,带着优雅的惯性自由滚动,边缘还带着细腻的光影效果。 打开相册应用,数千张高清照片的缩略图在指尖的拨动下飞速加载、流畅呈现,毫无卡顿。两指开合,照片瞬间实现无级缩放,细节纤毫毕现。 启动内置的、基于webKit深度优化的“启明浏览器”,打开一个内容极其复杂的门户网站(如新浪、雅虎的平行世界版),页面加载速度极快,滚动浏览、缩放操作如丝般顺滑,甚至能够初步支持网页内嵌的Flash动画和视频! 后台播放着高品质的mp3音乐,同时打开地图应用(集成了收购来的地图引擎和数据),进行实时定位和路线规划,系统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响应速度。 尝试运行一款由合作游戏引擎公司提供的、专门为“天枢”GpU优化的3d赛车游戏demo,其光影效果、物理碰撞、场景复杂度,已经完全超越了当时市面上所有的手机甚至掌上游戏机!
整个演示过程,流畅得令人窒息!其展现出的视觉效果、交互体验和多任务处理能力,对比当时还处在功能机巅峰、智能机萌芽状态的市场主流产品(笨拙的Symbian S60、卡顿的windows mobile),简直是来自未来的“降维打击”!
“太……太不可思议了!”即使是早已对林轩的“黑科技”有所准备的陈家俊和黄耀龙,此刻也看得目瞪口呆。
“小张!阿杰!还有所有参与‘北辰’oS研发的同事们!”林轩带头鼓掌,脸上洋溢着赞赏和满意,“你们做得非常出色!beta 2.0版本的完成度和体验,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这证明我们的技术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小张和图形负责人阿杰等人激动地互相击掌,两年秘密奋战的辛苦,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除了操作系统的惊艳表现,其他方面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天枢一号”Soc设计定型,准备流片! 经过与“北辰”oS团队的无数次协同优化和迭代,搭载了更强制程(可能是当时最先进的90nm或65nm工艺)、集成高性能“苍穹”cpU核、大幅升级版“灵猴”GpU、以及支持hSpA(3.5G)网络基带的“天枢一号”Soc,其最终设计(GdSII文件)已经完成,并通过了所有内部仿真和验证,即将交付给台积电或三星进行首次流片(tape-out)!这是硬件层面最关键的一步!
秘密开发者生态初具雏形! 由黄耀龙和小张共同负责的“开发者关系与生态拓展”团队,通过过去两年“地下工作”般的努力,已经成功与全球范围内超过五十家顶尖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开发者团队和独立软件供应商(覆盖游戏引擎、浏览器内核、地图服务、办公套件、安全软件、关键工具类应用等)签署了严格保密的早期合作协议。他们不仅获得了启明芯提供的种子资金和技术支持,也开始基于“北辰”的早期SdK进行应用开发或移植,初步反馈非常积极,对“北辰”平台的潜力和启明芯提供的“开发者天堂”级待遇赞不绝口。
关键人才招募成果显着! 以GpU架构女神dr. Evelyn Reed为代表,启明芯通过不惜代价的投入和林轩的亲自“游说”,成功从微软、Sun、诺基亚、甚至苹果(早期)等巨头那里,秘密挖来了十余位在操作系统内核、编译器、图形学、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大神级”人物,极大地增强了“北辰”和“夸父”项目的核心技术实力。一支真正的“梦之队”已然成型。
挑战与压力
然而,巨大的进展背后,也伴随着同样巨大的挑战和日益增长的压力。
时间窗口的紧迫感! 按照林轩的计划,“北辰”oS 1.0和“启明·创世”手机,必须在2007年之前正式发布,才能抢在真正的“智能手机革命”爆发前占据先机。这意味着,从现在(2005年底\/2006年初)算起,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一年左右!而他们还需要完成“天枢一号”的流片、测试、量产爬坡,“北辰”oS从beta到正式版的最后打磨和稳定性测试,以及首批核心应用的开发和适配……时间极其紧张!
资金的巨大消耗! “北辰”和“天枢”这两个项目,简直是“碎钞机”!顶尖人才的薪酬、先进EdA工具和研发设备的投入、尤其是即将到来的Soc流片费用(采用先进工艺的流片成本是天文数字)、以及给开发者的早期扶持资金……每一项都是巨额开销。赵晴鸢向林轩汇报,按照目前的“烧钱”速度,即使加上“蜂鸟”芯片带来的利润,公司账上的现金也撑不过半年了!Ipo,已经从“锦上添花”变成了“生死攸关”!
技术难关的最后冲刺! 虽然核心功能已经打通,但要将“北辰”oS打磨成一个能够面向数亿普通消费者、7x24小时稳定可靠运行的商业级产品,还有大量的细节问题需要解决:电池续航的极致优化(如何在高性能下依然省电)、系统稳定性的终极考验(需要进行数万小时的自动化压力测试)、应用程序兼容性(如何吸引和帮助更多开发者顺利迁移)、以及应用商店的支付、审核、安全等后台体系建设……每一个都是硬骨头。
外部“烟幕”还能维持多久? 弗兰克·穆勒和马克·安德森反馈,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对于启明芯在“蜂鸟”项目上“雷声大、雨点小”的表现,已经越来越不耐烦。他们开始加紧与其他供应商(如高通、联发科的平行世界版)的合作。启明芯的“缓兵之计”所能争取到的时间,可能已经不多了。
里程碑式的进展令人鼓舞,但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也如同乌云般笼罩在启明芯的上空。所有人都清楚,他们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秘密奠基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核心武器已经初步成型。但要将这件武器真正推向战场,并赢得最终的胜利,他们迫切需要一次能量的“核聚变”——那就是来自资本市场的、足以支撑他们完成最后冲刺并开启全球征战的、磅礴的资金洪流!
Ipo的钟声,从未如此刻般急促而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