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後率领大军在青唐与安木王朝展开了一场激烈且持久的战斗。
这种战斗方法非常安木,就算赢也是窝窝囊囊的,士兵累不累反正负责后勤的民夫绝望了。
战场上,大家都不敢有丝毫懈怠,纷纷在各自的管理范围内大兴土木,修建起一座座坚固的营寨、坞堡,甚至还有规模宏大的坞城。
士兵们要么忙着挖掘坚硬的石头,用以加固防御工事;要么奋力挑起深深的壕沟,以阻挡敌军的进攻步伐。
然而,生活在青唐地区的吐蕃部落却显得游刃有余。
他们凭借着早已存在的古老城堡作为据点,不紧不慢地与对面的敌人对峙消耗着。
面对如此局势,无论是求稳还是寻求突破,万後都感到颇为棘手。
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提笔给远在长安的西府大元帅董志道以及监军童德高写信,详细阐述当前战场的形势,并与他们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这封信在传递的途中历经波折,最终送到了董志道和童德高手中。
两人收到信件后,同样对眼前的状况深感忧虑。
于是,他们立刻召集幕僚商议对策,期间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争论不休。
由于事关重大,这场讨论持续了很长时间,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有人建议撤军得了,青唐地区山路太多易守难攻。
也有人觉得无论如何都要强攻一波试试运气。
当时吵了太长时间,监军童德高已经心烦意乱,于是道:“大家都静一静,咱家觉得要不这件事情咱们让官家拍板怎么样?
毕竟这种事情,咱们做臣子的可不能胡乱决定。”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将此事上报给了当朝皇帝宋锦文,请其定夺。
说起这位皇帝宋锦文,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在军事策略方面却是一窍不通。
遇到此类难题时,他通常都会向身边的人请教。
而在众多可咨询的对象中,皇后汪恭贤和裕贵妃刘荛无疑是他最为倚重的两个人选。
要知道,这两位女子皆出身于将门世家,自幼便耳濡目染,对于兵法韬略自然有着一定的了解。
每当宋锦文就军事问题向她们请教时,汪恭贤和刘荛总会毫不保留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尽管如此,她们所起到的作用也仅仅只是提供参考而已。
因为宋锦文深知,自己作为皇帝,必须综合多方面的意见,包括枢密院精心制定的战略分析报告等,才能做出最为明智的决策。
把别人写的东西提的意见,稍微综合一下,然后写两句自己的理解,应该算自己的意思吧!嗯,没毛病。宋锦文这样想道。
所以,即便是备受赞誉的皇后汪恭贤,在整个过程中顶多算得上是一个重要的参谋人员,甚至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军师还相差甚远。
不过,即便如此,当时仍有一些好事之人借此机会调侃道:“这汪恭贤名义上虽为皇后,实则已成为朝廷的内相啦!”
不少人说她以以皇后之名行丞相之事。
甚至有人说:我们安木王朝有三个丞相,文相中书令景莱、武相枢密使童德高,内相皇后汪恭贤。
这样的言论一经传出,很快就在宫廷内外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不少人觉得这是后宫干政,有取乱之道。
也有人觉得,如果汪恭贤不是皇后,当个女将军也是绰绰有余,和官家商量一下军国大事咋就不行了?
她又没有跑到前朝指手画脚,夫妻之间,聊聊天,妻子偶尔帮丈夫解惑太正常了。毕竟官家不懂兵法呀!
但好在宋锦文并未因此受到过多影响,依旧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军国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