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兰强撑着身子站起来,扶着墙慢慢往回走。每走一步,膝盖处便是一阵钻心的疼,但她心中满是对孔嬷嬷课程的期待。
回到房间,丫鬟露种心疼地为她擦拭伤口。
墨兰咬着牙道:“这点伤算不得什么,只要能学到东西,日后定能出人头地。如兰和明兰那两个丫头,天资愚钝,若我去了,定叫她两个没脸。”
三日后,墨兰终于受完了罚,能够前去上课了。
她早早地来到课堂,虽走路还有些跛,但眼神十分坚定。
孔嬷嬷看到她的模样,暗暗点了点头。
课堂之上,墨兰全神贯注,不管是礼仪还是女红方面的知识,她都努力学习。
身后的如兰偶尔投来异样的目光,她也浑然不觉。
“盛家这三个姑娘,一个心比天高,一个心浮气躁,一个心不在焉,当真是有趣。”孔嬷嬷自言自语道。
“嬷嬷,这是墨儿平日所作诗书,还请嬷嬷过目。”墨兰将自己的诗作小心翼翼递给孔嬷嬷。
孔嬷嬷看罢,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四姑娘才思敏捷,此诗倒颇具韵味。”
墨兰听了,脸上露出一抹羞涩的笑意,微微欠身。
“多谢嬷嬷夸奖,墨儿定会更加勤勉学习的。”
这时,一旁的如兰忍不住哼了一声。
“不过是几首酸诗,有何值得夸赞的。”
墨兰也不气恼,只是轻轻说道:“五妹妹若是不服,也可拿出佳作让嬷嬷品鉴一下。”
如兰顿时涨红了脸,她平日里只顾玩乐,哪有什么诗作。
”孔嬷嬷见状,轻咳一声。
“莫要争口舌之利,且看今日的女红针法。”
众人便都安静下来,各自认真听孔嬷嬷讲话。
待孔嬷嬷讲完,便让姑娘们各自开始练习。
墨兰拿起针线,手法熟练,绣出的花样精致细腻。
而如兰却手忙脚乱,频频出错,还不小心扎破了手。
只有明兰安安静静的,虽做的不出挑,倒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课后,如兰便气冲冲地先走了。
墨兰则留下来向孔嬷嬷请教不懂之处,孔嬷嬷耐心解答后,语重心长地对墨兰说:“四姑娘聪慧,但须知锋芒太露并非好事。”
墨兰恭敬应下,心里却想着,一定要在各方面压过如兰和明兰,成为盛府最出众的女儿。
“喜鹊,你瞧墨兰那个做作样子,和她娘简直一模一样……”如兰忍不住吐槽墨兰。
“姑娘别生气,四姑娘一贯如此,咱们不必理会她。”
“哼!本来她就没有资格来上孔嬷嬷的课,还不是她那个娘,使了狐媚手段,才把她塞到了孔嬷嬷的课上。不然凭她一个庶女,哪里有资格?”
墨兰正路过,便听到了如兰这番话,顿时气不过就上去和如兰理论了起来。
“五妹妹就是嫉妒嬷嬷今日夸了我,才如此说,爹爹早就说了,家里以后不许再拿嫡庶说事。”
“四姐姐,你这是拿着鸡毛当令箭了?殊不知,这人的命是一出生就注定了的。我是嫡女,自然只管学主母掌家理事,不像你家做小妾的,每日就会吟风弄月。”
如兰对墨兰嗤之以鼻。
墨兰心中暗恼,却也不好发作。
这时林噙霜身边的丫鬟过来悄悄跟她说了几句,墨兰脸色微变,就匆匆离去了。
原来林噙霜听闻课堂上的事,怕墨兰得罪孔嬷嬷,便叫她回去小心行事才是。
墨兰回房后越想越气,觉得如兰故意刁难她。
第二日上课时,墨兰便处处针对如兰。根本不给如兰提问的机会,独自霸着孔嬷嬷问东问西。
孔嬷嬷却不慌不忙,一一为她解答,全然没有顾如兰的感受。
孔嬷嬷早已看出墨兰心思不正,如兰心浮气躁,明兰沉稳藏拙。
课后,盛纮知晓了此事,狠狠斥责了墨兰一顿,警告她不可再如此行事。
墨兰满心委屈,跑到林噙霜那里哭诉。
林噙霜虽心疼女儿,但也知盛纮的脾性,只能劝墨兰暂且忍耐,日后寻机会再出风头。
墨兰咬着嘴唇,暗暗发誓定要找机会让所有人知道自己的厉害。
一日,墨兰和如兰在课上又吵了起来,嬷嬷呵斥了几声,便找了个理由离开了,由着她们两个人吵闹。
墨兰见孔嬷嬷走了,便更是得理不饶人。
“五妹妹,你这般粗俗无礼,如何配得上盛家嫡女的身份。你瞧瞧大姐姐,是如何的知书达理,怎么你竟没学到一点吗?”
如兰气得眼眶泛红,拳头都攥紧了。
“你这个小娼妇生的,竟敢教训起我来了。还敢随意议论我和大姐姐,这又是谁教你的规矩?”
就在两人争吵愈发激烈之时,明兰站了出来。
“四姐姐,五姐姐,两位姐姐莫要再吵了,嬷嬷一会回来要是看到,又要责罚我们了。”
可此时的墨兰和如兰谁也听不进去,只顾发泄自己内心的怒火。
突然,墨兰像是想到了什么,嘴角勾起一抹算计的笑。
她假装脚下一滑,朝着如兰撞了过去,如兰躲避不及,两人便一起摔倒在地。
墨兰趁机大哭了起来,楚楚可怜,如兰顿时一脸惊慌失措。
这时孔嬷嬷回来了,看到眼前一幕眉头紧皱。
墨兰哭着告状,说是如兰推的她,如兰此时百口莫辩。
孔嬷嬷心中明白事情没这么简单,但也不想再生事端。
“你们三人各罚抄女德二十遍,不抄完不许睡觉。”
墨兰一听,暗自窃喜,虽然被孔嬷嬷罚了但让如兰吃了瘪,她就很得意。
而如兰只能恨恨地瞪着墨兰,却毫无办法。
明兰无奈地摇了摇头,心想这两位姐姐何时才能不连累她呢?
“六姑娘,你两个姐姐吵架生事,我却也罚你一起抄,你可有怨?”孔嬷嬷问起明兰。
“嬷嬷,两位姐姐发生口角之争,也是我这个做妹妹的没有劝住两位姐姐,是该受罚的,不敢有怨言。”
“你们须得明白,一家子姐妹,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才是。”
“是,多谢嬷嬷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