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刘少华带着刘老太和令月就去了县城去,去找了牙行,向牙行的人打听起来县城里有哪些房子,现在是在出售的。
牙人见这几人出行驾驶着马车,领头的男子看着打扮还是个书生,便知这一单怕是能赚不少。
因此对他们很是热情。
刘家人只有两个要求,一是占地面积要大些,买都买了肯定得买大点的,还要最好前面还要带着铺子的。
牙人找了一下手中有的房源,目前只挑选出了三套符合他们要求的,打算领着他们去实地去看一下。
牙人带他们看的第一套房子在县城的南面,这边离县衙不远,周边的铺子还挺多的很是热闹。
院子是一个两进的院子,占地面积看着挺大的,最外面是两间相邻的铺子,每间都有差不多四十来平。
穿过铺子进去后是第一进院子,里边有口井还有一间厨房和一间杂物房,再走进去后才是正院,院落不大,就摆着张石桌并几个石凳。
会客的堂屋一间,正房一间,偏房两间,还有个茅厕和一个牲口棚子。
“这套房子,买家出的价是140两银子。”等众人看完后,牙人笑着出言介绍道。
“这么贵?!”刘老太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她们家现在住的那房子可比这儿要大的多了,全部建好也没用40两银子啊,这县城的房子可真是贵。
“大娘,这宅子挺大的,是个二进院,前边还带着两个铺子。地段也好,不远处就是县衙,你们要是做生意啥的靠着县衙,那心里也安心不是。这价格真的是个实在价格了!”牙人赶紧解释道。
刘少华点点头,然后赶紧拉过闺女和老娘一起嘀咕商量了几句,这价格倒是其次,他们的钱还是够的。
就是这离县衙近,做点啥都在官府的眼皮子底下进行,有好也有不好。
毕竟她们得带着人练武,这到时候免不得被官府察觉会来看看他们到底是咋回事,是不是包藏祸心,应对起来麻烦。
还有就是,令月还是有点嫌弃这里小了,这住他们一家人是勉强够用的。
但她要培养自己的人手,到时候肯定是不够住的。
于是便让牙人又带着去看还没看的两处房子。
一处在城东,那边就没之前看的那处铺子多和热闹,大多都是居住的居民。
也是个两进院落,但有三间偏房,比起上一套要大些,前面带着的铺子是一个单独的六十来平的铺子。
这房子比起上一套就要便宜不少,只要110两。
但是前面的铺子之前应该是做吃食生意的,整个铺子到处都是没清理的油垢和脏污,这要清扫起来怕是要费不少功夫。
而且这套房子里面没有自己的井,打水要去县城里的公用井去打,比较麻烦。
所以三人也不是很满意。
牙人便又带着他们跑去了下一套房子,这最后一套房子在城北。
这边比起前两处都要偏,房子还要穿过一个巷子。
大倒是挺大的,是个三进院,一共有七个房间,前面的铺子看着得有七八十平了,一应设施也都很齐全,院子里还种着两棵梨树。
这套房子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和上一套两进院一样价格,也是110两。
牙人报了价后忐忑的看着他们三人,这咋看着好像没一套看上的啊,他这单生意不会要告吹吧?
三人商量了一下,这套房子虽然大小那些全部都合他们心意了,可是要做生意的话,真的是有点太偏了。
他们卖的东西都还没在县城里打出名声来,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刘少华笑了笑然后对着牙人道:“这样吧,我们不用要带着铺子的院子了,你帮我们找两处相隔不远的铺子和院子。铺子不用太大,还是要当道在热闹一点的地方,然后房子的话就找三进左右的,要离铺子不要太远。”
这是他们商量后的结果,找不到完全合心意的,那还不如分开,只要离着不远那也还是方便的。
这牙人陪着他们跑了这么半天,刘少华非常有眼色的给人家塞了点铜钱,不然人心里肯定会不高兴的。
果然牙人收了钱后,原本有些冷下来的脸色又回暖了,买两处的话,他也能挣两份的钱,多跑跑就多跑跑吧。
这个条件比之前那个条件要好找多了,牙人这次只带他们看了一次,三人都满意了。
铺子还是在之前城南离县衙不远的一个铺子,大小五十平左右,就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铺子,隔了一个十平左右的隔间。
价格也能接受,只要四十五两。
然后看中的房子离县衙倒是有挺长一段距离的接近城东,但是离去铺子有条近路,抄近路就很快能到。
是一套三进的院子,看着还挺新的,里面配套的各种东西都很齐全。
漆红的大门,门口也有两只石狮子看门,之前刘老太很是羡慕李家的房子,这房子虽然跟人家比还是差的远,但看着也很是气派了,她很高兴。
进门配备有下人房,杂物房,里面两进院子种了很多花花草草,还修建了一个秋千和假山流水。
房子内的家具也都是雕刻精细,一看配的时候就是花了心思。
除去堂屋正房外还有六间偏房,和一间书房和放贵重东西的库房。
听牙人说,卖这院子的卖家是一个富商,这只是他名下用来过来永安县落脚的一处院子,现在人家又看上更大更好的宅子了,便把这处宅子卖了。
房子很美丽,价钱也很美丽。
这处宅子,和她们第一次看的那个带铺子的宅子是一样的价格,要价140两。
但三人对这个宅子都很满意,再看其他的怕是看不到这么好这么满意的了。
咬了咬牙,还是拍板决定拿下。
牙人见他们终于看上了,很是高兴,但是今日已是下午了,再去约卖主交易是不行了,只能等明日把卖主约来一起交易了。
约好明日相见的时间,三人看中了满意的房子,一起去书舍买了不少书,再去寄了信,这才心满意足的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