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轻声提醒道:“这些内容都在锦衣卫的密报里呢。”
“真的有这事?”崇祯心头一紧,快速从御桌上摞成山的奏章中找出锦衣卫的密报。
密报详细记载了项鸿坤与张彧等人在西湖公然威胁商贾拒绝交纳商税的情况。
“这些商贾真是胆大包天,竟敢公然对抗朝廷!”
“他们打算造反吗?”崇祯本来的好心情被奏章内容击垮。
他过去觉得商人不算什么,但他始料未及的是商人竟敢这么嚣张,在公共场合威胁,看似威胁商人,实则是在挑衅朝廷。
成基命补充道:“陛下,还有,江南各地官府已上奏称,过去还能征收少量商税,现在商贾根本不纳!”
“多次为税收事务,商人与官府差点发生冲突!”
“如果再继续下去,恐怕会引发大乱!”
钱象坤吴宗达等阁老纷纷表达忧虑。
吴宗达满脸忧愁地说:“陛下,我们知道您免除全国农税是国家大事,是仁政。但这新的商税,为何不事先与我们商议?”
“我们可以商讨出一个妥善之策,否则商税无法征收,朝廷明年便无税收!”
“没错,陛下,免除农税容易,但商税收不上来,再重新征收农税可就难了!”
“那时不仅商人不满,全国农民也会愤怒!”
吴宗达的话充满担忧。
他们对崇祯有些不满,作为内阁大臣,无论是免除农税还是新商税,他们都不知情。
崇祯在朝堂上宣布时,他们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他们感到自己作为内阁大臣缺乏存在感。面对他们的埋怨,崇祯有些难堪。
“现在不是埋怨的时候,先解决问题吧。”
“我们今天好好商讨如何征收新商税!”
“新商税不能无法收取,全国百姓都在关注,一旦收不到,朝廷颜面尽失。”
钱象坤和吴宗达明白,埋怨归埋怨,但政务不能耽误!
成基命作为参与制定新商税计划的人,了解其重要性。
他思索片刻:“陛下,商贾拒缴税是因为税额太高,应该降低比例!”
“首辅说得对,降低税收,朝廷少收点银两,商人未必会反对。”
钱象坤赞同道。
“陛下,我虽不是商人,但这新商税的税率实在太高,尤其收入越高,交的税越多。”
“年入百万到千万,五税一!”
“也就是说,挣一百万就要给朝廷二十万,商人怎能愿意?”
“有些过分!”吴宗达苦笑。
唉……
崇祯叹息,朱慈烺之前说的让他激动,现在税率居高不下。
他幽幽看着朱慈烺,怎么不说话了?
这感觉真是糟糕。
崇祯,你盯着我咋的呀?
这点小事都搞不定,皇帝怎么当的?
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朱慈烺不停翻白眼,内心吐槽不已。
又来了,又来了!
这小子又在暗地里对我抱怨!
天天抱怨!
崇祯的嘴角一直在疯狂抽搐,有时候能窥视到朱慈烺的心声,让他感觉很畅快,朱慈烺的创意独到,让人耳目一新。
但有时候,崇祯真的很想举起座下龙椅,砸死朱慈烺!
这小家伙太气人了!
“亲生的,亲生的……”
崇祯心里默念几句,这才平复情绪,脸上露出些勉强的笑容,问道:“烺儿,看你对几位老臣的话貌似不屑,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成基命稍微愣了一下,然后期待地看向朱慈烺,他是提议新商税的主要人物啊!
他怎么把小太子给忘了!
而钱象坤和吴宗达则有些茫然。
他们一直把朱慈烺当成崇祯摆在这里的小玩偶。
崇祯竟然认真询问小玩偶的政见?
有点失职啊!
小太子懂得新商税吗?
在大家注视下,朱慈烺轻笑:“父皇,我觉得几位老臣的话有问题!”
啊?
问题?
成基命皱眉,对小太子的见解感到困惑。
但也许有道理。
这让成基命陷入思考。
而钱象坤和吴宗达则有些不悦。
小太子说话有问题!
他懂新商税吗?可能根本不懂新商税是啥!
钱象坤有点不服气:“太子殿下,我们哪里说错了?”
“难道太子殿下有什么高见?”
“如果有,老臣愿虚心请教!”吴宗达有些疑惑。
崇祯笑眯眯地看着两位老臣。
他们和成基命刚开始崇祯向朱慈烺咨询政事时的表情简直一模一样。
崇祯有点期待,等会儿朱慈烺说出惊人之语,看看这两位老臣会作何表情!
这样也省得朱慈烺总在心里对他发牢骚!
朱慈烺依旧笑容满面:“刚才几位老臣提到减少税收,我想问一下钱老臣,这是朝廷退步吗?”
钱象坤和吴宗达皱起眉头,没想到小太子也懂点政务。
钱象坤皱眉:“那又怎样?”
“那么,钱老臣,如果朝廷示弱,商贾会得寸进尺,再拒交怎么办?”
朱慈烺直戳要害。
嗯???
钱象坤和吴宗达震惊地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朱慈烺。
他们没想到小太子能说出这样的话。
小太子的见解很中肯!
甚至说得非常有可能!
这也让钱象坤和吴宗达对朱慈烺的看法不禁提高了一些,心中充满惊讶。
小太子,能说出这种话,有这样的见识?
这太不可思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