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朱慈烺被活捉,那后果堪忧!
大明国本岌岌可危!
别提其余大臣,就连成基命和钱象坤等长者也有所动摇。
成基命承认朱慈烺智慧出众,政治手段老辣,出手果断,在民政方面,朱慈烺眼光独到,洞悉大势,洞若观火。
可是在战场上……
唉……
成基命实在是不太有信心。
丹陛上的崇祯看着众多大臣,此刻也有些犹豫不决,他曾确信朱慈烺会有所建树。
但是由于朝中文武大臣每日言辞,崇祯也开始动摇了。
正当崇祯犹豫时,大殿外,一个小太监手捧黄绸子,欣喜若狂地高声说道:“陛下,捷报!”
“江苏捷报!”
“殿下率领五千兵马,击溃贼寇一万二千余人,俘虏贼匪两万余名!”
“平定宿迁、通州、盐城、淮安等地!”
“捷报!”
小太监的声音如雷霆般响彻武英殿。
朝堂一片骚动。
“什么!”
“江苏捷报?”
“仅五千兵马就能击溃五万敌军?”
“难道是我眼花了?”
“这……怎么可能!”
朝中文武议论纷纷,面上写满了疑惑。
崇祯的眼中闪烁着光芒,如同得到甘霖的旱地,急切地说:“快,快,快,呈上捷报让朕看看!”
王承恩迅速跑下丹陛,接过捷报,呈给崇祯。
崇祯满怀喜悦地打开捷报。
看过捷报内容后,他整个人神采飞扬,精神焕发,面上洋溢着喜悦与得意。
“哈哈!”“我的孩子慈烺真是英勇过人!”
“屡战屡胜,平定了大半江苏!”
“太好了!”
崇祯看完捷报内容后哈哈大笑,连连鼓掌赞叹,他的笑声洋溢在大殿中。
这让他原本心悬悬的,朱慈烺还给他增添了一份面子!
朱慈烺可是代表他出征啊!
刚才朝中诸臣还说朱慈烺不行?
哼哼!
这份捷报就是最好的证明!
朱慈烺是天下最杰出的太子,超越历代所有太子!
崇祯想到这里,有些不舍地放下捷报,满面笑容地看着众文武,说:“你们刚才说什么?”
“刚才我被捷报的喜悦冲昏了头脑,再说一遍。”
朝中文武一脸尴尬。
崇祯竟然说没听见?
这怎么可能?
明明是被捷报的喜悦冲昏了头脑,显然是故意的。
因为他们刚才质疑了朱慈烺!
不过,朱慈烺能在江苏获得如此胜利,实在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现在他都取得了胜利。
江苏也已基本平定。
他们还提什么支援,还提什么朱慈烺无法立功,还说太子年纪尚幼?
捷报不就在这里摆着吗!
再说下去就是自己丢脸了!
“陛下,臣刚才说,太子年纪虽小,但天赋卓绝,少年英勇!”
“陛下,有如此太子,国家有福啊!”
“陛下,教出如此太子,真可谓国之幸事,太子此行南下,陛下无忧矣!”
在大殿中,众臣之前质疑朱慈烺的言辞瞬间改变,变成了夸奖、阿谀,甚至连崇祯也被牵连了进去。
崇祯情绪高涨,愉快极了!
这些老家伙终于闭上了嘴巴,不会再像蚊子般在他耳边嗡嗡叨叨了!
崇祯看着满朝文武表现得如此懂事,也不想再与他们纠缠,于是说道:“太子如此有所成就,各位大臣以为,该如何给予太子褒奖?”
太子本身已是一个特殊身份,不是官职,而是储君,未来的皇帝,无法进行实质性的奖赏。
主要也就是赏赐财富、珍宝、封号等等。
成基命思索片刻后提议道:“陛下,您刚才称赞殿下英勇,不如赐予封号,封殿下为大明神勇大将军?”
大将军?崇祯皱了皱眉头,这个封号不够抢眼,一个大将军头衔怎么配得上慈烺呢!
“这个称号不够气派,要赐予殿下一个更加响亮、独特、霸气十足的封号!”
崇祯摆手反对:“再想想!”
于是,满朝文武开始考虑太子的封号,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
然而,没有一个人的提议能让崇祯满意。
这时,那个送上捷报的小太监小心翼翼地说:“皇上,奴才有一个想法。”
满朝文武都带着鄙夷之色,对于众人都没有好主意,一个小太监又有什么高见?
崇祯略微愣了一下,说:“说吧,说得好,有赏!”
小太监恭谨地笑了笑,说:“陛下,今日奴才听那几个送信的使者提到,现在民间都在称颂太子殿下是大明第一战神,神勇无敌!”
“依奴才看,不妨将大明战神封赐给殿下?”“大明战神!”
“大明战神!这个称号独一无二,威风凛凛,非同寻常!”
崇祯连连鼓掌称赞,大明战神,他觉得这个封号最适合朱慈烺。
什么大将军、大帅,在战神面前都黯然失色!
崇祯高兴之余,询问众臣:“你们觉得这个封号如何?”
满朝文武都惊讶地看了小太监一眼,这小太监居然献出一个让崇祯心动的主意!
“陛下,大明战神这四个字,既肯定了殿下的功绩,又展现了殿下的勇武,非常合适!”
“陛下,我认为大明战神既代表了民间的赞誉,也展现了殿下的英勇与功绩,非常合适!”
“陛下,臣赞同!”
“太子殿下堪称大明战神!”
满朝文武纷纷附和。
崇祯高兴地挥手说:“好,既然大家都这么认可,那就封太子朱慈烺为大明战神,由内阁起草诏书,选定时间发布!”
“陛下英明!”
满朝文武齐声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