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带来了燕国盟约的国书,尽管燕国对赵国之前的进攻耿耿于怀,但是他们更加心疼的是割让给齐国的城池。
在蓟城毛遂受到了刁难,但最终还是签订了盟约,毕竟毛遂在外交上的有天赋以及燕国真正的需求摆在那里,毛遂幸不辱命。
“启奏王上,燕国正在集结大军准备向齐国展开进攻,赵国东境无忧。”
毛遂躬身施礼,为了尽快将这个消息告诉赵括,毛遂晓行夜宿,风尘仆仆,不过脸上却是成功者的笑容。
“长史劳苦功高,邦交运用得当,不仅仅能够给赵国赢得喘息的时间,更能让赵国远离刀兵之苦,有劳长史了!”
赵括对长史毛遂的这次成功签订盟约大家赞赏,给出了高度的评价。
在前世赵国张平之战后,损失四十余万精壮,连续数年和秦国展开大战,秦军兵临邯郸城下,赵国已经是形如危卵,依然不思邦交,竟然随后与燕国展开数年大战。
尽管其中有着秦国相国范睢远交近攻策略的因素,更是因为赵王丹错误的国策有关,急于想在燕国的身上将在秦国的损失拿回来,反而让赵国堕入无底深渊。
“王上,臣在回来的路上便听说,儒家名士荀况入邯郸,赵国创办华夏书院?”
毛遂对于赵括的这个招贤纳士的举动十分震惊,要知道毛遂对赵括的理解和蔡泽以及鲁仲连不同,毛遂某种意义上是受到蔡泽和鲁仲连的影响才会加入三公之列。
更多的时候,毛遂还是将赵括理解成兵家强者,拥有战神的潜质,让毛遂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赵括不仅仅善意领兵打仗,更是对外交,变法,人才都有着超出常人的认识,这才是一名真正的王者。
赵括的每一个决策,都深深地打动着毛遂,改变着毛遂对赵括这位赵国新王的认识,此时毛遂已经感觉到,赵国崛起只是时间的问题。
“长史,华夏书院创建,上卿荀况主管,日后天下士子归赵,长史可选拔邦交人才,之后赵国邦交不能在需要的时候在展开,而是要时刻谋划。”
赵括笑着向毛遂点了点头,接下来的话更是让毛遂十分的惊讶,有些不可思议的感觉。
战国邦交都是需要的时候临时起意,打仗了才开始研究寻找盟友,昔日秦国相国张仪凭借纵横天下的才能,也不过如此,而今天赵括竟然提出了将邦交日常化的想法,这让毛遂怎么能不震惊。
即便是擅长邦交的毛遂,也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依然是战国时期外交家的常规思维,需要邦交的时候再去缔结盟书。
而这样的时候,往往是需要发出巨大的代价的,毕竟之前没有谋划,临时抱佛脚,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来,不付出代价怎么能成功?
“诺,我王英明,此举定能将征战化于无形。”
毛遂躬身施礼,这是对赵括在邦交谋划上的钦佩,同时赵括的话,也大大的激发了毛遂的信心,建立一个庞大的邦交体系。
“长史此次结盟燕国辛苦,长史府已经收拾完毕,长史先回去歇息,来日庙堂之上再议国策。”
赵括看着毛遂兴奋之情难掩一脸的倦容,立刻命毛遂回长史府休息,毕竟这个谋划在赵括的大脑之中形成的时间也不是很久,还不是很成熟。
“诺!臣告退!”
毛遂的确很累,现在是强打着精神在赵王宫禀报国事,盟约的事情说清楚,也该回去休息,毛遂拖着疲惫的深意离开赵王宫,在侍卫的护送下回到自己新的长史府。
长史毛遂离开赵括的书房,赵括起身来到挂在墙上的羊皮地图之前,每天当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赵括都会站在这张地图前,注视着上面的列国。
赵括此时最担心的就是秦国,秦王嬴稷,秦相范睢,战神白起,这些人绝对不会坐视赵国变强,变大。
单单联盟燕国,不能解决赵国的危机,强秦再侧,不知道此时的秦王嬴稷在做什么?梦蝶刚刚成立,还无法给自己提供咸阳宫的情报。
身为将军的时候,自己要为自己的命运寻找出路,当上了赵王,自己要为赵国的命运而忙碌,看来自己这辈子注定了劳碌命。
赵括无奈的笑了笑,回到自己的案几之前坐下,秦国必然不会消停,在自己无法确定秦国有什么举动之前,只能静观其变,见招拆招。
秦国咸阳宫,秦王嬴稷和手下五大名将已经制定针对赵国的军事行动,此次针对赵国的军事行动,吸取了长平之战的教训。
数十万大军对阵,这样双方都无法有效的展开一场决定胜负的大战,赵国上将军李牧对于军阵的能力,即便是武安君白起也无法攻破。
最终武安君白起向秦王嬴稷献策,秦国大军分成三路,一路由上卿蒙骜率领五万骑兵,全部为轻骑,直取北地兵指雁门,这一路兵马的目的是防止赵括故技重施。
尽管此时的秦国北地已经加强戒备,并且派遣大军驻守,但雁门铁骑全部都是骑兵,擅长奔袭作战,主动出击才能防止雁门铁骑再次进入秦国腹地,这样的奇袭秦国承受不起。
第二路大军,信梁君王龁率领五万大军东出离石要塞,从北路进攻赵国,目的是让赵国分兵,毕竟此时赵国只有一名上将军廉颇。
赵括此时已经是赵王,御驾亲征这种事情,在战国历史上可不是经常发生的,毕竟战场之上充满危机,王都是怕死的!
第三路大军也是这次进攻的主要军事力量,秦国武安君白起,亲自率领十万大军,从上党方向向丹水进攻。
此一战的目的不是攻城略地,而是歼灭赵国军团有生力量,无论是那一路都是秦国名将率领,都是秦国精锐大军。
为了这次弱赵之战,秦王嬴稷和武安君白起可以说是费劲了心机,战场之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全部做了分析,对所有可能的情况都做了预案。
这在秦国用兵的历史上绝对是绝无仅有的,甚至赵国每一路军队由那位将领指挥都作出分析。
五大夫王陵奔赴函谷关,以备魏国可能与赵国结盟,将军司马靳奔赴武关,以备楚国西出,精心策划之下,一切准备就绪,秦国弱赵之战即将再一次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