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只是一个来自未来的普通人,很普通的一个人,自己坐在这个王位之上,其中有很多机缘巧合在其中,赵括唯一的优势只是来自后世的记忆,以及和战国时期不同的三观,仅此而已。
荀况则是一位圣贤,尽管荀况登堂入室,但荀况的目的只有一个将儒家治国安邦的思想发扬光大,今天自己来到赵国,拜上卿,对于荀况来说只是一个开始。
和蔡泽,毛遂这些门客不同,他们封将拜相的目的是入庙堂,追求的是名,是利,鲁仲连即便是淡泊名利,但也有自己的私心,目的是谋划秦国。
而荀况则不同,荀况有着自己的远大抱负,要知道在战国时期,能够被后人称为子的圣贤并不多,屈指可数。
“臣拜见我王。”
上卿荀况躬身施礼,一身上卿官府穿在荀况的身上,但依然透着一丝儒雅的气息,给人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上卿请坐!”
赵括伸手示意上卿荀况坐下说话,赵括完全可以以自己赵王的身份命令荀况去为自己联系墨家,但赵括有自己的想法。
荀况是赵国人,是天下名士,名声犹在鲁仲连之上,而且荀况的治国理政的思想是富农抑工,尽管这个思想在后世是十分错误的,但不得不承认在战国时期这个思想已经十分的前卫。
现在赵括要做的就是富农,民富则国强,至于工业这些事情,那是民富之后在研究的,现在谈论为时过早。
“上卿归赵国,拜上卿,管华夏书院,论国政,理朝事,对赵国朝政有何看法?”
待侍女为荀况倒上热茶,赵括拱手向上卿荀况问道。
“回禀我王,自王上上位以来,该军法奖励军功,该民法鼓励耕种,建华夏书院招贤纳士,开我赵国之先河,虽短短数月,我赵国胜秦国两战,如今山东六国皆有观赵国而行事之势。”
即便是圣人,即便是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荀况也还是一个人,坐在他面前的毕竟是一国之王,自己想要将自己的主张在赵国实施,还需要面前这位赵王首肯,还需要赵王推行才可以。
所以荀况也不免俗套,首先也是对赵括恭维一番,不过赵括能够感觉到,这位上卿荀况很明显有自己的话要说。
“上卿,可有锦上添花之策?”
赵括为荀况还是十分客气的,面子必须要给足,立刻笑着向荀况问道。
“王上,赵国变农法,鼓励耕种,然则赵国连年征战,人口锐减,田地多有荒芜,王上应该止刀兵,鼓励生养,增加赵国人口,让山间荒地皆有人耕种,才可富民强国,增长我赵国实力。”
荀况的毕竟是荀况,一出口便是一个长期国策,鼓励生养,将山间的荒地全部耕种起来,增加赵国人口,这样的想法或许只有荀况这样人能够想到,也有心去想。
“上卿不愧是儒家名士,鼓励生育,增加人口,先生可曾去田地之间看过?”
赵括微微一笑,自己可是真真正正去农田里面看过的人,为此还险些丢掉性命,增加人口是好事,有人才有军队,才有后勤,但人多了可是要吃饭的。
“王上,臣在稷下学宫之时,便多次去田间走访,深深感受百姓之苦。”
荀况躬身施礼,作为儒家名士,为了寻找治国安邦的国策,荀况下的力气可是不小。
“我昔日也曾去赵国的田间看过,民众手中甚至连一只完整的农具都没有,想要增长人口,鼓励生育,首先要让百姓吃饱饭,只要让百姓手上有一件趁手的农具,百姓耕种的田地便可更多,接下来的两年,赵括将会对土地进行变法,让民众拥有自己的土地,上卿以为如何?”
作为历史系的高材生,精耕细作这个名词赵括是十分理解的,当然这些依然要循序渐进,有些事情发展到必然的阶段,及时自己不去做,也会有人向自己进言。
而赵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这些能够进言的人坐在他们能够进言的位置上,然后让赵国这架战车,按照自己规划的发展方向向前前进。
“我王圣明,如此赵国短短几年的时间便可国富民丰,届时用兵可战无不胜,开疆扩土,让赵国更加强大,甚至可以让天下列国皆以赵国为马首是瞻,如此华夏必将昌盛。”
上卿荀况站起身,躬身施礼,儒家的礼节,永远是战国最完整的,甚至不再周王室天子礼节之下。
“上卿,高台不倒始于基石,百姓富农始于耕种,说道耕种非农家莫属,而冶炼制造非墨家莫属,然则先前农家因为秦国关系曾经刺杀于我,先生昔日在稷下学宫可否与墨家有联系。”
潜移默化之中,赵括不仅仅听到荀况富国强民的治国安邦之策,更将自己的目的说出来,找到墨家。
其实此时的赵括还是在按照自己后世的记忆来做赵国的王,尽管在很多方面有着自己的想法,但这些想法还没有有效的和战国这个年代真正的结合起来。
不过随着赵国庙堂之上战国名士不断地集结,赵括治理赵国的思路也随之发生变化,毕竟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这几个月的时间赵括从必死的长平之战,发展到今天坐在赵王宫的王座之上,并且数次经历刺杀,这样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是战国各个国家的王者无法遇到的。
特别是楚国和韩国的王,他们甚至登上王位之后,就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王宫,哪里锦衣玉食,美女相伴,靡靡之音不绝于耳。
“王上,农家分为十二堂,而且很多都是穷苦百姓,不参与农家纷争,臣可以派人寻找农家名士,亦可寻找墨家名士。”
上卿荀况躬身施礼,心中却是十分的欢喜,至少赵括的理政思想和自己的十分接近,富民强国,鼓励耕种,这就是荀况的治国理政的思想。
当然赵王赵括所做的还不远远没有达到荀况的宏大设想,但赵括现在的行动给荀况一个美好的前景,这让荀况看到希望。
“如此有劳上卿,此事还需速速去办,春种已经结束,秋收已经不远了!”
赵括立刻向荀况说道,如果秋天的时候,赵国的民众能用上镰刀这样的存在,是不是一个跨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