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这个名词是民国时期,为了强健国人体质而出现的一个名词,他的意思原本是体术,有一些类似于武术健身的意思。
“巨子,括有意封墨家所学为赵国国术,以赵国之力发扬墨家所学,同时注入一定国力为墨家所用,发展国家学术,巨子以为如何?”
赵括这绝对不是临时起意,如果让华夏学院招生,那么势必招收的都是氏族子弟,这些人本身就带着一定的习气,这一点无法从本质上发生改变,穷人家的孩子,吃饭都是个问题。
就算是华夏书院免费教学,这些穷人家的百姓也未必愿意,毕竟这也是一个劳动力,但墨家不同,墨家可以用诸子百家的方式招收自己的弟子。
赵括真的很想给墨家这样在科学领域萌芽状态的组织一个发展的机会,他们的强大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想要科学真正的出现在战国这个时代,赵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墨家绝对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毕竟墨家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在某些领域有了自己的建树,这一点是其他诸子百家单纯的哲学体系所无法比拟的。
“王上,何为国术?”
墨家巨子腹朜对国术这个概念还是第一次听到,尽管自己有着一定的理解,但这个赵王赵括说的名词,腹朜还是想知道的更加详尽一些。
“巨子请坐,所谓国术,便是以墨家学术为基础,在邯郸创建一处学宫,墨家弟子专门在此钻研,所需费用由赵国负担,研究出来对民众和赵国有用的东西便可用赵国之国力用在百姓和赵国。”
赵括微微一笑,自己的想法看样子还是有点效果,至少现在墨家巨子已经开始和自己探讨国术这个问题。
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没有一个不想进入到庙堂之中,成就自己的学派的治国理念,谋的一个出人头地,功名利禄。
只是墨家是其中最为苛刻的一家,对于弟子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这一点绝对在最神秘的纵横家之上。
如果墨家不消失在华夏历史长河之中,那么科技的发展是什么样的情况,或许真的无法确定,这些来自下层社会墨家的墨者究竟能够为华夏文明带来什么样的冲击,的确是一个未知数。
墨家巨子并没有立刻回答赵括,这位墨家巨子站在赵括的书房之中,注视着面前的经铁箭头和精铁不断地沉思着。
墨家现在的状况这位墨家巨子最为清除,数百年墨家的思想在各国无法施行,墨家的墨者在各国庙堂之上形单影只,寥寥无几。
偶尔一次为弱国解除灾难,很快就会被淡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接受墨家的治国理政的国策,现在的墨家更是面临分崩离析的境地,众堂游侠已经有了逐渐分离墨家总院的迹象。
今天赵国赵括,拿着精铁和墨家打造的精铁箭头向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从墨家的规矩上讲,这是完全不符合墨家的墨规。
但如果能够有一个国家的帮助,那么墨家在墨术的发展上必然有着长足的进步,对于墨家来说这是一个机会,毕竟总是隐藏与大山之中,对于一个想要在某个领域有发展是十分困难的。
毕竟墨家的墨术和阴阳家的阴阳术还不同,他们是要进行研究实验的存在,而不是只需要靠胡思乱想就能让墨术发扬光大。
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选择,不得不说赵括给出来的条件十分的诱人,然而一方面是墨家的墨守成规,另一方面是赵国国术的承诺,这两个冲突点不断地在墨家巨子的脑海之中回荡。
“巨子,我知道墨家墨守成规,但天下纷争,墨家也无宁日,赵国可以给墨家一个安静的地方,让墨家将自己的墨术发扬光大,若有一天墨家的治国之策符合国情的需要,亦可在赵国庙堂之上理郑治国。”
赵括看出来墨家巨子的犹豫,他是真的不想放弃墨家,放弃这个机会,别人不知道,但是赵括深深清楚,墨家对自己的重要性,单单是墨家在冶炼方面的能力,便可以让铁器时代提前百年的时间。
可以让赵国拥有一支钢铁雄狮,钢铁在武器制造和塑形方面绝对要比青铜武器容易得多,一旦技术成熟,很快就可以应用到军队之中。
“王上,此时非同小可,可否让腹朜回去之后仔细思量?在向君尚回禀。”
墨家巨子腹朜现在不能立刻就给赵括一个回答,墨守成规可不是说说的,这是墨家数百年的传统,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时期,打破一个传统并不想想象的那么简单。
“当然,巨子当然可以好好想想,如果墨家巨子愿意带领墨家来我邯郸,括愿以上卿之位统领国术,墨家可以在赵国招收弟子,甚至赵国可以在邯郸城之外一个地方给墨家单独一个城镇,由墨家管理。”
赵括的筹码已经给的很大,诸子百家在一个国家之内有一个城自己管理,这是绝对没有的存在,赵括知道自己的这个承诺会受到朝臣的反对。
但这些和钢铁武器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一旦赵国拥有强大的武器,强大的战力,那个时候城镇对于赵国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王上,三日之内,腹朜会给王上答复。”
这些话都牢牢的印在墨家巨子腹朜的心中,赵括给出来的诱惑实在是太巨大,局大到让墨家巨子腹朜甚至想立刻就答应,但墨家的规矩在哪里,自己必须争取门下墨者的意见。
“如此,括静候佳音,来人礼送墨家巨子返回华夏书院。”
赵括一直都是彬彬有礼,即便是说出来这些条件的时候,也没有丝毫高高在上,以一国王者的姿态和墨家巨子说话。
墨家巨子离开赵王宫,赵括注视着墨家巨子离开的背影,自己还需要在派遣一个人给这位墨家巨子加点料,坚决不能让墨家离开邯郸城。
“传上卿荀况入宫。”
赵括知道儒家和墨家一直在治国理念上都是处在对立的状态,但这只是两个不同哲学理念问题,荀况和腹朜可以进行学术上的辩驳,但他们私下的关系一定很好,不然腹朜不会因为荀况来到邯郸,更不会住在华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