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的动作十分的迅速,就在和赵国签订盟约之后,燕国运送粮草的车队就已经出发,秦国秦王嬴稷重病的消息燕国庙堂也十分清楚,这个时候如果不动作快点,一旦赵国和秦国交兵,在想支援自己就难了!
即便是赵国不毁掉盟约,等到和秦国征战完毕再来帮主燕国,那不知道是哪年的事了,事不宜迟燕国的行动十分迅速,第一时间发出粮草并且请求赵国派遣大军。
让赵王庙堂之上的群臣无法理解的是,赵括对支援燕国的战争反应十分迅速,就在燕国粮草运出的消息传递到邯郸,赵括立刻命上将军廉颇率领十万邯郸大军即刻出发向齐国边境起前进。
时间差这个概念在战国这个信息传递相对闭塞的时代,绝对没有后世那么强烈,赵括现在就是要一个时间差,要一个山东六国的时间差,对齐国这一战赵括可是将出国和魏国也算计在其中。
现在的战争策略只有一个,尽可能用最小的代价换区最大的战果,无论是针对秦国还是齐国,赵括的想法都是一样的。
十万赵国大军向着齐国边境进发,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就传递到齐王宫,齐王和齐国的大臣们立刻不知所措。
齐国在战国末期的表现和自己山东六国之中最富饶,最强大的国家相比大事水准,今天合纵,明天连横,堂堂大国却被张仪、苏秦玩弄于股掌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利益是什么!
而现在的齐王建更是一个胆小无能之辈,这位在位长达四十四年的齐王,也是齐国的最后一任王,在他执政的四十四年之中,毫无建树,任由西方的强秦逐渐吞并天下各国。
最后秦国进攻齐国,齐王建听从国相后胜的建议,投降秦国,齐国灭亡。秦王政将齐王建安置在共地,不给他供给食物,齐王建最终活活饿死,不得不说悲剧收场。
齐王建和赵括相同的年纪,同样都是二十一岁,而此时的齐王建称王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但同样作为年轻的君王,齐王建和赵王括完全没有可比性。
“我王何须惊慌,赵国不过是十万大军,燕国也不过八万大军,我骑过精兵数十万何惧之有?”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齐国君王后,齐王建的母亲,如果说齐王建这么多年在王座上相安无事也是拜托了这位君王后,否则以齐王建的能力,根本无法保证齐国的强大。
“母后,赵国大军英勇善战,上将军廉颇更是百战老将,燕国上将军乐间也是名将之后,我齐国恐怕战胜不了燕赵连兵。”
齐王建现在真的是下达体弱筛糠,毕竟昔日齐国可是被五国围攻,打的只剩下两城,王室成员更是被斩杀殆尽。
今天燕国和赵国联军已经抵达齐国边境,齐王建怎么不害怕,前车之鉴就在那里,现在齐国可没有田单这样的肱骨之臣,领兵良将。
“王上,如果不是去年你擅自相信赵国去攻占燕国的城池,现在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命令上将军后胜立刻带领二十万大军挡住赵军和燕军。”
君王后沉着冷静,这么多年齐国和各国都相交甚好,只是现在的齐王建长大了,想要自己掌控政权,而不想在做君王后的乖宝宝,但他第一次执掌国政做出来的决策就让齐国吃尽了苦头。
“传王命,命上将军后胜率领二十万大军抵挡秦赵联军。”
齐王建立刻听从母亲君王后的建议,派遣齐国上将军后胜率领二十万大军抵挡燕赵联军,二十万大军在兵力上超过燕赵联军。
齐国上将军后胜并不是什么兵家名士,更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他能够做齐国上将军,完全是因为他的亲姐姐就是君王后,在明智的人也无法摆脱裙带关系,君王后亦是如此。
不过好在这位上将军后胜的胆子小,不自以为是,带领二十万齐国大军只是在边境上秦赵联军对阵,而丝毫没有准备进攻的意思,这一点后胜做的不错,有着自知之明。
不要说赵国百战老将军廉颇,就是燕国上将军乐间,自己也不是对手,在排兵布阵上后胜根本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应对,防御是自己唯一的选择。
其实此时的君王后十分清楚齐国的处境,绝对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乐观,秦王嬴稷重病这意味着赵国西线没有威胁,而赵国现在粮草匮乏,燕国供给赵国粮草,赵国势必大兵压境。
齐国将会再一次面临灭顶之灾,赵国大军能够战胜燕国,甚至传闻两次战胜秦国大军,这样强大的军队让齐国也感觉到恐惧。
没有自己盟友秦国在西方的策应,齐国这两年为了自保和秦国签订盟约的后果显现出来,这个时候必须寻找新的盟友,楚国是不可能了,楚国和齐国两国自齐襄王之后就十分的糟糕。
现在齐国唯一的希望是魏国,没有了秦国的威胁,魏国军队如果能够支援齐国,那么齐国就可以解燃眉之急,只要秦国新王等位,那么秦国大军压境,赵国便无暇东顾,那个时候区区一个燕国根本不是齐国的对手。
君王后立刻让齐王建派遣使臣出使魏国,必须在赵国和燕国发动进攻之前说服魏国出兵救援齐国,这是齐国最后的希望。
燕赵十八万大军在齐国边境上驻扎,赵国上将军廉颇命令大军筑起壁垒,和齐国大军对峙起来,丝毫没有进攻的意思。
这让燕国上将军乐间有些无法忍受,燕国拿出了粮草,赵国出兵却不打仗,齐国二十万大军已经抵达,并且依托城池建立防线,这样持续下去,赵国大军粮草用完了,难道燕国还要继续供给?
但赵国大军不动,单单凭借燕国的八万大军根本无法撼动齐国二十万大军的防御,燕国上将军乐间立刻派遣信使返回蓟城,自己无法说动赵国上将军廉颇,但燕王可以向赵王请求出兵进攻。
战国末年的战争并没有因为赵括的到来发生改变,更没有因为赵括一心避战而减少,此时的赵括已经十分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
战争不是躲避就能远离的,而战争运用的好还能让赵国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是必须掌控战争,这一点很难,但此时的赵括没有其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