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吐蕃一事,李澈是这么想的。
目前朝中有不少新晋臣子满腔热血,吐蕃一事正好能让他们大显身手,同时也让朕分辨出,他们到底有没有能力治理一方。
首要之事,便是派遣锦衣卫和部分新晋官员,以大晋商人的身份前往吐蕃,明面上行商贾之事,暗中打探消息,秘密潜伏。
等时机成熟,再让小桃红回到吐蕃。
之后算算日子也差不多,等皇子或皇女降生以后,就让他们随小桃红在吐蕃就地称王,作为吐蕃公主身份的小桃红辅佐他们最合适不过。
如此,吐蕃顺理成章成了大晋地盘。
同时也降低了大晋皇嗣太多,因为皇位而互相内斗的风险。
朕真是个奇才。
斗吧斗吧,反正最后捡漏的是朕!
得意洋洋露出一抹奸笑,耐人寻味。
化解了吐蕃的危机,回纥还没解除。
药罗甘露当时就不乐意了,迫不及待地说:“皇上,臣妾父王性命垂危,臣妾想回去侍疾。”
“你若回去恰恰中了五王子的圈套。”
“何出此言?”
轻笑一声。
根据送回来的情报可见,回纥仁怀可汗和三王子已经成了五王子的阶下囚,面对天时地利人和,他明明可以杀了仁怀可汗取而代之,为什么偏偏没有这么做?
其中,大有问题。
“五王子已经占得天时地利,为何迟迟不对你父兄动手?”李澈如有神助,斩钉截铁地说:“很简单,他想诱骗你回去!”
药罗甘露吃了一惊,花容失色。
“为何要骗臣妾回去。”
李澈振振有词地说:“今时今日,你是大晋良妃,只有你落入他的手中,他才会有恃无恐取而代之,然后率军大举入侵大晋。”
“遇到负隅顽抗的就拿你当做挡箭牌,不管入侵大晋是成是败,你都会死!”
药罗甘露闻听此言,脸色瞬间煞白。
的确。
她关之心切,完全忽略了后果。
如果不是李澈提醒她,她可能真的就自投罗网了。
李澈别有深意环顾两女,叮嘱道:“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你们两个把心放肚子里,目前不管是吐蕃也好,回纥也罢,都不会选择在天寒地冻的时间挥军南下。”
药罗甘露和小桃红都是异邦女子,固然明白冬天行军对于军队来说,损耗有多大。
目前来说,大晋绝对安全。
明年春季,或许就会燃起烽烟了。
不怀好意上上下下扫视两女,李澈戏谑道:“端贵嫔回去休息,良妃晚上留下侍寝。”
“臣妾遵旨。”小桃红默默离开。
勾勾手指。
药罗甘露鬼使神差走到李澈身边,被眼疾手快的李澈拥入怀中,含住红唇,一双大手不安分的上下游走,猛地一拽,直接撕碎了她的上衣……
徐富心领神会,默默退出。
低声命宫女立即去准备沐浴的热水。
……
【京城,皇宫】
回京第一天,理该召开早朝。
文武百官跪迎靖远皇帝,李澈穿着明黄朝服,精神抖擞坐在九五至尊的皇位之上。
朱唇轻启,一声免礼。
百官起身,恭敬的站在左右两侧。
“朕不在京畿这段时间里,左右相的所作所为令朕颇为钟意。当然,诸位大臣的表现朕也全都知道。”李澈皮笑肉不笑,一语双关。
殿下文武臣子有的问心无愧,傲首挺立。有的官员则左顾右盼,时时刻刻提心吊胆。
“朕只养忠君报国之人,若有人背着朕暗度陈仓,联合行不轨之事,朕绝不会轻饶!“李澈声严厉色,龙威难犯。
这句话,很显然就是说给工部尚书杨继听得。
朝里朝外,只有他对楚王死心塌地。
也只有他在朝里的小弟还忠于楚王,其他多数都已经被李澈杀怕了,谁还敢当面和李澈作对啊?
“臣等不敢!”百官高呼。
不敢?
李澈冷笑不已,漫不经心地说:“有些人啊……终究是性子太急了些,朕还未离开京畿重地便遭遇刺杀。”
“皇上您遭遇了刺杀?”左相王志和右相于勤琥震惊不已。
群臣更是哗然一片,猜忌不已。
到底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行刺皇帝?
“是谁敢对皇上动手!”丞相一怒,百官噤若寒蝉。
几位岳父大人犀利的眼神,无一例外落在了工部尚书杨继的身上。
朝堂之上,只有他最有可能刺驾!
杨继嘴上不说,心里已经骂骂咧咧。
混蛋!
看什么看,老夫看起来有那么愚蠢的吗?
然而李澈阴冷的眼神,直勾勾落在大理寺少卿房励身上,咬文嚼字地说:“他啊,刺驾不成便指使漕帮对朕下毒手,若非朕睿智机警,哪还有性命留着跟诸卿见面!”
众臣顺着李澈的眼神望去,竟然不谋而合纷纷躲开,房励一下子就被群臣孤立出来了。
显而易见,刺驾的人和房家有关!
房励神色慌张,立即跪地喊道:“皇上明鉴…臣冤枉啊!”
只见李澈抄起御案上的白玉砚台,狠狠砸向房励,怒喝:“镇江的百姓甘愿以万民血书,状告鲁国公房仪。”
“背着朝廷豢养漕帮为祸一方,烧杀抢掠,贩卖镇江无数女子给东瀛海寇充做玩物。”
“你敢说,是朕冤枉了你?”
“房励,你好大的狗胆!”
砚台砸在房励的额头上,顿时砸的他头破血流,满脸血痕。
漕帮居然是鲁国公房仪的人!
群臣骇然。
他们一直以为漕帮独立于朝廷之外,不受任何臣子管制,没想到竟然是鲁国公房仪养的私兵!
而且还利用漕帮和东瀛搭上线,贩卖当地妇女给东瀛贼寇,他们房家怎么敢的啊!
“皇上,此事若真是房家所为,那么绝不能姑息!”右相于勤琥率先谏言。
左相王志附和道:“臣以为,房家深受皇恩,他们非但不引以为傲,反而背着皇上行天诛地灭之举,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臣附议。”大理寺卿司马徽说道。
“臣附议。”吏部尚书萧勤说道。
“臣认为两位丞相所言极是,事关朝廷体面,必须从严处置,如此方显我大晋本色!”兵部尚书卢坤谏言道。
几位岳父先后站出来,其他群臣络绎不绝,附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