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读过烂柯山这个故事,目前存世的最早版本,记载在五代十国时期梁朝任昉的《述异记》中。
说的是晋朝有个叫王质的樵夫,家住信安郡石室山(今浙江省衢州市烂柯山)附近,平日以砍柴为生,有一日砍柴时偶然发现一个山洞。
王质好奇心大起,决心进去探究一下。为了节省体力,他将砍来的柴捆好,与斧子一起放在山洞口。
向内走了三四里,发现尽头是一大片山谷,其间鸟语花香,美如仙境,不远处有一株大桃树,一对白发老翁正在树下对弈。
王质觉得这俩老翁看上去仙风道骨,没准是什么神仙,就上前观棋,准备等老翁对弈结束,再上去套套词,看能不能从中捞点儿好处。
对弈结束,一个老翁抬头问王质道:“尔乃何人,打何处而来?”
王质一一据实相告后,那老翁告诉他:“山间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你在这里呆了一局棋的时间,外面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你早没有家了。”
王质不信,当下辞别老翁顺着山洞往外走,结果到了来时的洞口,竟发现之前放下的劈柴已经朽烂,甚至连砍柴斧子的斧柄(柯)也烂了。
他惊异中沿着进山路回家,发现自己的村子完全变了样,一个认识自己的人都没有了。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上年纪的村民,据他回忆,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讲,确实有一个樵夫进山砍柴,之后再未回来。
后来王质的遭遇传到一些吃饱了撑得没事儿干的富家公子耳朵里,他们认为山中对弈的老翁一定是神仙,必有成仙了道延年宜寿的法子。
于是他们三五成群来到石室山寻访神仙,可谁也没碰上那俩老翁。石室山后来因此成为一处风景名胜,改名作烂柯山……
“我当年读完这则故事,觉得其中漏洞百出,你可别说这便是神仙洞府奇妙阵法啥的。”
“哟,不错么,常言道尽信书不如无书,搭档你不妨先讲讲都看出什么疑点了,然后我再把我们灰家对烂柯山的认识告诉你,互相比较印证,也好提高一下认识水平。”
“好啊!”
既然小六子都这样说了,我赶忙翻了翻少时的记忆,仔细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生怕漏下什么细节,让小六子看轻了咱。
当时我提出两个疑点,首先,那个樵夫王质什么都没干,就站旁边观了一局棋,一下延长了几十年的寿命,这未免太轻易了,就算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你不也得先登上天才行么?
其次,就算那山洞里头是仙界,里面一天外面百年,王质轻易得了这个福缘,一下子在仙境里过了几十年。
可他毕竟没有因此成仙,自然地府的阎王是管得到他的,而那生死薄上的时间可不按仙界的算,王质寿数一到点,阎王自然就发牌票差黑白无常来勾王质的魂。
就算那鬼差畏惧仙人不敢进仙界,那王质回到村里以后,为啥没有被勾走魂魄立毙当场?
“我就想到这几点,该你了。”
“厉害,搭档你考虑的很细啊,想得很不错,不过我从仙家的视角再补充几点吧。”
小六子说,按仙家的观点来看“烂柯山”,最大的问题就是那对白发老翁对王质的态度。
按理说凡人无意间见到仙家,不是求飞升成仙的术法,就是要延长寿命的灵『药』,总之是求上门来了。
仙家要是想做买卖,大可就此谈谈价钱,要是不想理他就赶走拉倒。
而这俩老翁没等王质开口,上来就问他从哪来……这实际上是句废话,王质从哪里来其实不重要,反正肯定从洞外来。
老翁这样问,就是为了引出后面“山间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句话。
结果王质一听立刻急急忙忙走了,就连那俩老翁也没有挽留之意。
按理不应该再多说几句,比如“你能找到这里,便是有缘,可怜你已无家可归,不如留于此处修仙”之类的话么?
“可见老翁对王质根本不感冒,巴不得赶他走……这种拐弯抹角的做事方式,搭档你很熟悉吧?”
“我又不认识什么白胡子老头,上哪儿熟悉去……等等,拐弯抹角?你别告诉我他们是,是那个,蜃精?!”
“正解!”
王质要是见到别的仙家,比如灰家,他想要的那些东西,灰家都没有。
所以不用急着搭理他,他若开口,就大大方方地拒绝,若纠是缠不放,回身一砖头把他拍倒就是了。
只有那些蜃精,一点儿防身的手段都没有,生怕王质上来纠缠不清,万一在拉拉扯扯中破了幻象,就可能小命儿不保。
所以才上来就主动开口堵王质的嘴,而王质一听外面世界过了几十年,成仙也不管了,拔腿就走,这正中了蜃精的下怀。
还有,如果石室山里真是神仙洞府的话,王质一届凡人,不和仙家沾亲带故,凭啥让他来仙家洞府做客?
碰上脾气好的仙家,上去给他几板砖,拍晕了扔出洞口拉倒;碰上脾气不好的,正好留下王质一起吃晚餐……对,他王质就是晚餐!
就算是亲戚互相串门子,也没空手上门的,而且上门拜访,总得在门口等亲戚来接吧?
王质直接闯到人家下棋的地方,这是起居室,不是会客室,没扣一顶图谋不轨擅闯私宅的帽子,就算便宜他了。
“嗯,听你这样说,确实像一对儿蜃精,所以那里根本不是什么仙境,只是一群蜃精的藏身之处,但蜃精是怎么骗过王质,让他产生世上已过几十年的错觉呢?”
“切,我还以为你能想到呢!如果你是王质,你会怎样向别人描述自己遇见仙人的经历?”
“我向北行二十里进山打柴,看见一个山洞,便把柴火扔在洞口,进洞走了三里,里面是一处山谷,我遇到了神仙,然后从山洞出来,看见门口的柴火已朽烂,我再向南行二十里,回到我的村子,村子大变样,村里人也不认识我了。”
说道这里,我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刚才小六子在介绍九洞窟幻境原理时,提到的伪装入口的方法,“所以问题出在山洞上?”
“回答正确!”
烂柯山这个故事,樵夫王质唯一留下的路标,就是他扔在门口的柴火。
王质仅凭朽烂的柴火,认定他出来的洞口与之前进去的是同一个洞口,这点很容易被蜃精做文章。
只要在其它洞口做一个朽烂的柴火与斧子的幻影,就足以将其『迷』『惑』。
所以,王质进去的洞口可能在东南方,出来的洞口却在西南,这样出洞口继续往南走二十里的结果,就到了离他家五六十里开外的一个陌生村子,自然村里就没人见过他。
要是这样,所有的疑点都可解释,王质根本没有仙境半日游,只不过在山中耽误了半日,自然也没有延长寿命和阎王勾魂之类的问题与矛盾。
小六子慨叹道,王质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从事的又是樵夫这种高危行业,他进山不归,家里人最多认为他被野兽伤了,哭过几场也就作罢,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王质居然在几十里外的村子,过起遇仙穿越的生活。
王质只是个误闯蜃精洞府,却以为遇着仙人的倒霉蛋儿,而他为自己鲁莽寻仙行为付出的代价,就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与家人永隔。
这实际上是一个“好奇心害死猫”的悲催故事,然而依然有人追其足迹进山访仙,正所谓,王质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不过,六子,这样又有一个新问题,既然王质误打误撞送上门,蜃精们为何不干脆就此吸了他的精气?”
“可能当时那些蜃精并不饿。”
“切,我咋这么不信呢。”
小六子解释道,蜃精们急于打发走王质,主要原因是从王质嘴里获知的情报太少,只问出他是个樵夫,柴火扔在洞口,可他是不是一个人出来的,蜃精们就不知道了。
万一同伴们看见王质丢下的柴火,跟进山洞来寻找,蜃精们就得编造更大的谎言来欺骗这一大帮人,一旦里面有头脑灵光不上当的就麻烦大了。
蜃精们想吸食猎物精气,完全可以布置幻境挑好对付的人从容下手,这个径直闯入的王质,怎么看都是个不可预料的因素,干脆赶走拉倒。
“那这些蜃精为何不在王质闯入山洞之前,释放幻境拦住他?或者在山洞中将其『迷』『惑』住也行啊?这样太大意了吧?”
“老虎还有打盹儿的时候不是,也许王质的闯入,只是个小概率事件。”
小六子解释道,无论是仙家还是妖怪,只要有地盘儿的,肯定就有站岗放哨儿的,估计是王质上山那天,站岗的疏忽大意,溜号儿到哪个地方耍子去了,竟然让王质径直闯入大本营,待洞中的两个蜃精发现情况时,已来不及释放幻境,无奈之下,只得自己幻化成老头儿的模样骗走王质,唱了一出惊心动魄的空城计。
“站岗的蜃精溜号儿?嘿嘿,好像六子你在现场看见了似的。还有哇,那俩蜃精当时为何不多一句嘴,问问王质是否一个人来的?如果是,直接搞定他拉倒呗?”
“哎呀,搭档你问题可真多。”
其实蜃精们放他走,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一旦王质版的“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故事流传开来,那么进山讨生活的人们,会下意识躲着这里。
常走山的人不来打扰这样就能减少蜃精不少麻烦,而那些想来找寻山洞的,都是些做梦白手成仙的傻瓜,一个个好骗得很,纯粹是送上门儿的点心。
你看蜃精这广告打的,一石二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