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外,御马场内。
阳光明媚,碧空如洗,仿若一块澄澈的蓝宝石。
李昭在殿内埋首政务多日,见今日天气不错,便带着柳白洛来到了此地。
才踏入马场,他便看到三皇子李卓一袭青色劲装,跨坐在马背上,正策马驰骋,意气风发。
李卓的母妃是皇贵妃李若晗,刀枪剑戟、骑射之术等,自幼时起便常有练习。
他身形挺拔,个头比皇长子李钧还略高些许。
李卓远远瞧见皇帝身影,眼中不禁划过一丝诧异。
他赶忙勒紧缰绳,翻身下马,行礼道:“儿臣见过父皇。”
“平日里,你常来此地吗?” 李昭温声道。
李卓答道:“父皇曾说过,弓马娴熟乃是我皇室子弟必备之能,儿臣不敢有丝毫懈怠,闲暇时常来马场苦练骑射,也好不辜负父皇教诲。”
李昭微微颔首,眼含赞许之色,“嗯,不错,继续练去吧。”
“是!”说罢,李卓再次翻身上马。
或许因皇帝在旁边看着,他愈发卖力,手中马鞭时而高高扬起,时而张弓搭箭,尽显少年英姿。
柳白洛柔声道:“若我没记错的话,殿下今年尚未满十三岁;小小年纪,就有这般身手,着实了得。”
李昭轻轻笑了笑。
让他欣慰的是,迄今为止,几位皇子中,尚未出现品行恶劣或生性过于散漫之人。
大秦对皇子的教育,相较曾经的魏齐两国,不知强了多少。
皇子们五岁起就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经典史书等皆有涉及。
随着年龄渐长,武艺方面也有军中高手负责教授。
二皇子周王李泓,虽因林婉仪一事,让李昭有些失望,可读书练武上也未曾落下。
皇长子李钧,天赋稍欠些,却从未有所懈怠。
而诸皇子中,目前属三皇子李卓武艺最为出众,且为人性子坚韧,深得李昭喜爱。
凝视着远处略显稚嫩,却朝气蓬勃的身影,李昭对柳白洛道:“朕打算再过个几年,将卓儿送入军中好好磨练一番。”
“陛下是想让他研习排兵布阵,日后领兵挂帅吗?”柳白洛问道。
李昭稍微迟疑了一瞬,说道:“只是多学点本事罢了。”
“等殿下到了军中,行军打仗自有能人教导;他那般聪慧,定会学有所成。”柳白洛悠悠道。
李昭偏头扫了她一眼,疑惑道:“朕总觉得,你好像话里有话。”
柳白洛美眸闪烁,素手轻抬,指向一处。
李昭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见围栏之外,此刻正站着一名身着墨色锦袍的男子。
因距离有点远,李昭瞧的不是很清楚,估摸着对方大概十九、二十岁的年纪。
“那人是谁啊?是宫里的吗?”李昭好奇道。
柳白洛缓缓说道:“此人叫石林,乃卫国公石艾的嫡长子。”
李昭闻言,眸底精芒一闪而过,轻描淡写道:“听闻石林武艺极好,有他在卓儿身边护卫,朕也就放心了。”
顿了顿,他转而说道:“既然来了御马场,总要让朕见识下你的骑术。”
柳白洛浅浅一笑。
她看的出来,皇帝似乎在有意避开此话题。
这时,侍卫牵来一匹通体雪白的骏马,毛发在阳光下泛着光泽,一看便是万里挑一的良驹。
柳白洛出身将门柳家,马术堪称一绝。
只见她莲步轻移,玉手轻抚马鬃,似在与马儿低语,接着足尖轻点,利落翻身上马。
手中马鞭扬起,胯下骏马长嘶一声,撒开四蹄狂奔而去,瞬间扬起一片尘土,如离弦之箭般一骑绝尘。
驰骋间,柳白洛两脚仿若灵动的飞燕,时而飞跃至马身左侧,时而闪至右侧,动作敏捷,一气呵成。
其矫健的身姿,引起周围人纷纷侧目。
李昭双眸放光,牢牢注视着那道马场上飞驰的美丽倩影。
李卓也好奇的望了过去。
石林走到他身前,略显诧异道:“此女骑术确实精湛,莫非她就是外界盛传的柳姑娘,柳家的那位嫡女。”
“正是此女,虽未入宫,父皇却对她宠溺有加,视若珍宝。”李卓沉声道。
石林警惕地环顾了下四周,压低声音道:“我听说,这位柳姑娘,似乎和皇后的关系不怎么样。”
李卓眼睛悄然闪了下,语气淡淡道:“好像是有此事吧,我也不太清楚。”
他再度将目光投向远处,只见皇帝骑着一匹汗血宝马,手中马鞭挥舞不停,如疾风般朝着柳白洛飞驰而去。
那兴致勃勃的模样,任谁都看得出皇帝此刻的好心情。
李卓到底是个少年,尚未有太深的城府。
他不禁说道:“其实,若论骑术,又或是刀剑棍棒,我母妃丝毫不在此女之下。”
他这话并非夸大其词。
李若晗曾是百花岭的寨主,多次上阵杀敌过,有着一身出色的武艺。
柳白洛与李若晗较量过数次,迄今未曾胜过一回。
石林闻言,面色稍有些紧张,凝声道:“殿下还需慎言,切莫在外人,尤其是陛下面前谈及,以免触怒了龙颜。”
李卓轻轻点了点头。
其实,在石林看来,柳白洛若进宫为妃,倒是一件好事。
李卓虽品学武艺都不错,也深得皇帝喜爱,但终究不是皇后邓永清所出。
倘若后宫局势能变得再混沌些,或许李卓会多出一丝胜算。
不过这些话,石林暂时深深藏在了心底。
毕竟李卓年纪尚浅,说太多也没用。
况且,连他的父亲石艾都不敢贸然表态,石林不得不谨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