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八点十五分。
陆安的书房笼罩在一片暖黄的台灯光晕中。
电脑屏幕的蓝光映在他略显疲惫的脸上,桌面上散落着十几份打印出来的流式细胞数据图,几张被反复修改的实验方案草稿上布满了潦草的笔记和箭头。
颜悦轻轻推开门,手里捧着的青瓷茶杯冒着袅袅热气,茶水的清香在空气中缓缓扩散。
\"听说你们今天有重大发现?\"她将茶杯轻轻放在桌上的一角。
陆安这才从数据中抬起头,下意识地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嗯,一个错误操作揭示了新机制。”
说着,他的目光又不自觉地飘向电脑屏幕上那个异常的数据集群。
颜悦在他对面的扶手椅上坐下,月光透过窗户,在她侧脸投下柔和的光影。
她的指尖轻轻敲击着茶杯边缘,发出清脆的声响:“会不会不是错误的操作呢?”
说到这儿,颜悦又停顿了一下,“只是给细胞创造了不同的环境?就像……”
颜悦的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明显。
陆安突然坐直了身体,手中的中性笔“啪嗒”一声掉在桌面上。
他的目光变得异常明亮,快速抓过一张空白便签纸,在上面画出一个简单的坐标轴。
“不同的环境……梯度变化……”他喃喃自语,笔尖在纸上快速移动,画出一条下降的曲线,“如果这不是失误,而是模拟……”
颜悦安静地看着他,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她太熟悉这种状态了,那是陆安灵感迸发时的模样。
她轻手轻脚地起身,从书房里离开,缓缓关上了门。
半小时后,书房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突然,陆安抓起手机,拨通了周采薇的电话。
铃声响了四下才被接起。
“我有个新想法!”陆安的声音因为兴奋而略微提高,“我们可以设计一组梯度ph值的实验,从6.0到7.4,每0.2为一个梯度,系统研究酸性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
电话那头传来周采薇的声音:“陆主任,我刚好也在正在看《cancer cell》上个月的一篇综述,其中提到超过60%的实体瘤微环境ph值低于6.8,但相关机制研究几乎空白!这确实是个重大盲点!”
陆安挂了电话,走到窗前,夜色中的小区只有零星几盏灯光。
抬起头,看向星空,那里却是满天繁星。
……
国自然截止前72小时,实验室的灯光彻夜未熄。
陆安面前的显示器上,申请书的文档已经修改到了第23版。
他删掉了原本保守的“微环境调控”章节。
光标在空白页面上闪烁了许久,终于敲下新的一行标题:《肿瘤微环境ph值对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及调控策略》。
周采薇接过初稿时。
她突然想起那天清晨,ph计上跳动的数字最终定格在7.35时的情景。
“陆主任,这个意外发现的数据……”夏梦凑过来,指着图表上那组异常值,“要放在创新性论证部分吗?”
陆安将茶一饮而尽,笑了笑:“不,放在研究基础的第一部分。”
“我们要让评审专家第一眼就看到这个突破点。”
三天来,实验室变成了临时作战室。
因为距离医院食堂不远,陆安便给食堂打电话,让直接送饭过来。
咖啡机也在持续运转。
周采薇负责核对每一处参考文献,夏梦重新绘制了所有图表,其他研究员都有各自的任务。
截止日前一个小时,陆安终于点击了提交按钮。
网页缓缓转动,最终显示“提交成功”的绿色对勾时,实验室里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
在那本已经写满的实验记录本,最后一页的空白处,陆安缓缓写下:“科研就像在暗室里洗照片,有时候显影液配错了,反而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这段时间,整个实验室都在高强度的工作。
现在所有人工作告一段落,陆安给所有人放了一个长假。
除了每天安排人照顾小白鼠和细胞之外 ,其他人都可以舒舒服服的休整几天。
不过,陆安暂时停不下来,因为他还有临床的事情没有完成。
……
急诊科的超声课程第一期的培训,已经完全结束了。
参加这期培训的急诊科医生都有不少的收获,其中最让人感到惊讶的就是内科组的唐小玉。
早上七点四十五分,急诊科的早交班会还没开始,唐小玉已经站在超声机前调试探头。
这是她参加陆安组织的急诊超声培训后养成的习惯,每天提前到岗,用模拟人温习一遍FASt(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流程。
“唐医生,3床新收了个腹痛患者!”护士急匆匆跑来,“血压90\/60,心率120次\/分!”
唐小玉的手指已经本能地调整到腹部探头模式。
当她推着超声机赶到床边时,值班的周泽还在翻着化验单:“马上给ct室打电话,要送个腹痛的患者过去……”
“周医生,我先做个床旁超声。”唐小玉的声音很轻,但她手上的动作干净利落。
耦合剂在患者右上腹涂开时,她想起陆安在培训时强调的“20秒法则”,要在黄金时间内捕捉关键征象。
探头斜向置于肋弓下的瞬间,屏幕上的图像让她瞳孔一缩。
“肝周可见无回声区,深度约3cm,考虑实质脏器破裂出血!”
她的报告声惊动了整个急诊科的抢救室。
这与以前的她形成鲜明对比。
那时同样是急诊腹腔出血,她只能按部就班地等ct报告,等会诊,等手术室准备……
患者最终因失血性休克进了IcU!
而现在……
“立即联系急诊手术室!开放两条静脉通路!通知外科组的陈默老师!”唐小玉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同时手指在屏幕上圈出出血区域。
这个动作她曾在练习中上重复过上百次,如今在真实抢救中行云流水。
当陈默跑进抢救室时,唐小玉已经完成了第二次评估:“陈老师,患者出血量估计800ml,目前生命体征尚平稳。”
她递上打印的超声图像,上面标注的测量数据精确到毫米!
“做得好!”匆匆赶来的陆安站在门口,目光扫过井然有序的抢救现场。
他注意到唐小玉操作探头的角度,正是培训时重点讲过的“肝右叶扫查技巧”。
此时,走廊的电子钟显示07:55。
其他组的医生陆续到岗,有人对着ct申请单皱眉,有人忙着打电话协调床位。
而唐小玉已经完成三例危重患者的初步评估,正在给实习生讲解超声图像上的莫里森陷凹。
“陆主任的超声培训课有个小测验。”她指着屏幕上的解剖标记,“要求我们在10秒内找到这个‘微笑征‘……”
话音未落,急诊铃再次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