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阮清先是翻译完了部分的《青囊经》,接下来就要对书上的内容进行验证了。
尤其是涉及到外科手术方面的东西,肯定不能直接在患者身上开刀。于是张阮清决定先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
而作为实验的动物,猪是最适合的了。首先来说,猪骨头和人骨头的密度以及强度都差不多。
尤其猪的四肢要支撑它沉重的身躯,所以一旦受伤,受的影响很大。而张阮清需要验证的正是这一点。
另一方面,猪身上没有浓密的毛发,所以手术起来也很方便。
而且用猪做手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猪的伤口愈合的很快,这样能够节省很多的时间。另外比起牛之类的动物来说,猪的价格也很便宜。
所以张阮清就带着他的研究团队,联系了一家位于京都市东部郊县的养猪场,跟他们签署了合作协议。
养猪场隔壁的院子被重新装修改造,这里被改造成了现代化的无菌猪圈,还弄了两个房间当手术室。
而他们则从养猪场那里直接买来猪进行试验。
猪被麻醉之后,然后被用各种方法弄断四肢,接着再按照《青囊书》上面所描述的方法进行治疗。
研究小组的人会轮流来这里,每天查看这些猪的伤口恢复情况。
为了便于区分,他们还给每一头猪起名字,张阮清把其中一头看起来最蠢的猪,命名为徐武。也算是报了当年的仇了。不过这个典故其他几个人还都不知道。
通过将近一个星期的测试,他们已经初步验证了几种治疗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张阮清打算对这些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之后,再应用到医院的临床实践当中。
另外张阮清也跟华夏医学院的外壳和运动医学学科展开了合作,他们也会帮助张阮清来验证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
……
张阮清又上新闻了,很多人的微博和朋友圈里又转发了关于张阮清的消息。
这一次,不是什么娱乐媒体爆料,而是由一家专业的美妆美容杂志的一篇文章引起的。
《丽颜》杂志可以说是华夏出版界的奇葩了。随着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纸质杂志基本上都面临了灭顶之灾,订阅量少的可怜。不知有多少杂志社关门大吉。
可《丽颜》杂志却是逆潮流而动,去年一年,她们的纸制杂志的月发行量就高达150万份。
原因就是这是一家美妆杂志。《丽颜》杂志里面主要的内容就是教女性如何化妆,以及如何科学的进行整容。
给这个杂志撰稿的绝大多数都是业界顶尖的化妆师,形象设计师和专业的整容医生。跟其他的时尚杂志相比,《丽颜》在专业性方面要比他们高出不知多少个档次。
而很多女人,在发廊做头发,在美容院做美甲,做皮肤保养的时候,就会顺手翻看杂志。而这个时候,《丽颜》杂志就会成为女人们的首选。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丽颜杂志销量才逆势飞扬,而且每年都有巨大的增长。
另外,杂志社的丽颜app,也有数千万的下载量和好几百万的活跃用户,影响力非常大。
然而几天之前,新出炉的《丽颜》杂志发表了一个占用了几乎1/3杂志内容的专题,这个专题就是针对朴信妍脸上的伤情的一个讨论。
华夏国内十几个知名的整形专家对于这个事件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另外杂志上面还配有皮肤结构的示意图,用来说明朴信妍的伤是多么严重。
而这些整形专家一致的结论就是,朴信妍脸上的伤情非常严重,再也没有办法恢复到她受伤之前那绝美的容颜了。
这里面的潜台词就是,张阮清根本治不好朴信妍的病,他就是个骗子。
这上面的内容被国内各大媒体竞相转载。因为这些专家们都断言,朴信妍的脸治不好,所以即使他们转载这样的文章,也不怕被告,因为他们说的是事实,又不是诽谤。
短短几天时间,这个事情就铺天盖地的传遍了华夏。
说起来这个事情背后的始作俑者,正是宋氏影业的宋哲。
宋宪哲要求他对付张阮清,而他却显得顾虑重重,这让宋宪哲对他很失望。
宋哲被这个事情折磨坏了,因为他很清楚,只要宋宪哲招招手,华夏国内有很多的影视公司愿意跟宋宪哲合作。至于美女这东西,哪个影视公司也不缺呀。
他知道宋宪哲如果不爽,还真的能够终止跟宋氏影业的合作,到时候宋氏影业就损失惨重了。
经过一整夜的思索,宋哲决定还是准备向张阮清下手,但是这一次,他要好好的谋划,把事情做得天衣无缝,让张阮清也没法查到背后到底是谁动的手脚。
那些娱乐媒体,宋宪哲是不会去找他们的。现在这些媒体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根本不敢去招惹张阮清。而且只要这些媒体开始抹黑张阮清,就很容易牵连到宋氏影业。
于是宋哲这个家伙就另辟蹊径,他盯上了《丽颜》杂志。
而这个专题,是他联系华夏多名整形专家联手炮制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专家出手并不是为了宋哲付出的稿费,主要是因为,这些人有些害怕张阮清。
张阮清这些年太邪乎了,他横跨多个学科,而且在每个学科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结果这家伙又开始搞整形手术。张阮清是一个医术非常高超的外科医生。如果他想做整形手术,只要审美观过得去,再稍微总结一点临床经验,绝对会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整形医生。
而华夏高端的整形市场,市场容量有限,医生却非常多,现在已经是个狼多肉少的局面了,如果这个时候再来来张阮清这么一个大老虎,他们就更没得吃了。
于是这些整形医生联合起来,炮制了这么一个专题,发表在了《丽颜》杂志之上。
然后再经过一部分网络公关公司的推波助澜,这个话题一下子就炒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