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儿,写了多少诗了?”
深居林间的白衣男儿对着湖边钓鱼的老头,面带笑意,丝丝嘲讽,一分的取笑,一分的关心。
老头浑然了声音,在自己的脸上显出微笑,树皮似的皮肤皱起,像是裂开了的干旱的土地。
老头的声音吓落了树叶,吓跑了鱼儿,让那垂直于水面的鱼竿颤抖了一下。然后,一切仿佛归入了平静,空气似乎还是那样,四周都被充斥着。
“诗倒是不写了,写不好,也不如你这年轻人了……嗯,不过这鱼儿倒钓了许多,来看看吧。”
少年对其不大关心,反倒讥讽了一句:“垂钓能钓到鱼吗?愚不可教!”少年挥挥衣袖,然后款步要走,三两步之后迎面又是个少年,少年身上是红色衣衫,衣衫上绣着一个金佛,佛像上生着慈祥的光辉。但却并不是弥勒,那肚子翘起却不是垂吊,看去干练绝不臃肿。
“来了就别走呀,说好的南山一聚,到如今还差着几人呢。”
少年的声音清澈,宛若孩子。
少年一笑,眼睛弯成一条缝,缝隙里可见其中的纯洁和向往。希望之光仿佛在其中闪亮。
“孩子,来了。来了便钓上一钓,试试谁的多。这杆子早都备好了!”
“姜老,你老怎的糊涂了,如此大声说话不怕惊到了鱼儿吗?”
老头又是笑,笑容慈祥,声音仍然宏大,仿若大网一般,好似要扣住那所有的东西。
老头道:“鱼来了便来了。我又非鱼,何须在乎鱼之所惊,所怕,所扰呢?”
“哈哈哈,怀民兄,姜老此等境界,我们可比不上呀。我并非鱼,好,好。”
又传来声响,两人相伴着身着布衣。不紧不慢,说说笑笑。
“苏兄,我等二三十岁小娃,和姜老相比,可就小巫见大巫了呀!”
那身着金佛的少年笑,便伸出手来,从那衣袖中伸了出来,又是笑了笑,道:“来了便就坐下说说,我们几个也有些时日没有见了。”
那金佛的少年往那河中的小桥走去,便紧的又从一方传来响声,声音中老练稳重,稳重之声似乎又有些凄凉,那凄凉仿佛刻入了骨子里。
“摩诘小弟怎的这般做人,待人竟不够平等。如此可要被人怪了!”
“屈原兄!真是好久未见呀!想来也是过的不错,秦国的相夫今日来见我等,我等岂不是要跪一跪呀,让您有那身份的象征了才好。”
“说笑了呀。小弟谁人不敬,也不可不敬我屈原兄长呀!兄长此来便数落我,我要向姜老先生告告状的。”
“投名状,怎的,是要为何呀?”
“投名状,是要保家乡呀。”
“邱州早都让给北图了,你还要保哪?”
“我国!”
……
此刻都城。
杜牧手里拿着纸地契,腰间坠着小包,包里塞满铜钱。
“杜相公,手里的油伞忘了!”
杜牧一笑,向后挥了挥手,然后道:“送给你了!好好藏着吧,当今长华楼头牌的伞,应该有人肯花大价钱买的!”
杜牧离开,赶往那约定的地方,华祥苑。
这是诗人的聚会,是弃文从军的伟大梦想启程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