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贞刚刚下了马车,还没有走上两步,便在街头涌过来一批百姓。
二三十人,这些人穿的都是家里面烂的不能再烂衣服。
他们上来就跪下去。
感恩的话,一句一句说出口来。
什么徐有贞是青天大老爷。
成化年要比正统年好,孩子跟老人赶上了好时候。
陛下仁慈圣君。
朝堂一心为民。
徐有贞也很是热情的一阵回应。
在徐有贞看来,这些官员与民同乐,应该大肆传播。
若是徐有贞知道后世有个叫摄影机的东西,有个叫记者的职业,他一定要比现在表现的还好…………
他也是生不逢时啊…………
感恩颂德的人走完后,徐有贞便按照名册,去了一家又一家符合朝廷恩施的农户家中。
赵聪等锦衣卫一路随行。
起初徐有贞有了下去复查的想法,赵聪等人的心中多是有些不愿,这一路走来,倒是也有所收获。
不过年都到了眼前,他们还都没有回京师。
看来,今年新年也要在沁阳府呆着了。
锦衣卫等人多少有些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念头,心里面总是怪怪的。
在集市中将周边而二十三户百姓走访往后。
便要去下边偏远的山村了。
徐有贞在沁阳府呆着,不止一次的看到巍峨壮丽的太行山,他透过布帘,看着山上那些横立在此不知多少年的巨石,入神了。
神奇的天象星辰,亘古便存在的山峦险峰,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而只有活着才能享受这些美好。
有人想着今日晚饭吃什么,而有人想着今日晚饭还吃不吃。
两种不同的选择,亦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这次徐有贞到的是山脚下的村子。
在这里县衙已经没有了基层组织能力,当然也不会突然蹦出来有组织有目的的歌功颂德的团队。
这里听的是最真实的,也是最能看出百姓生活状态的地方。
徐有贞的车队在山间行走的时候,便被百姓们注意到了。
他们赶忙去通知了村子的粮长。
哎呦,哎呦。
早就听说大官要来了,本以为只是走个过场,没想到还真的到自己村子这里了。
粮长很是兴奋,在官员还没有进村之前,便嘱咐自己家婆娘:“你快些去铁柱家,二蛋家去一趟,让他们把家里面收拾收拾。”
妇人听完粮长的话后,赶忙点头应是,小跑着出了自己的院子。
而这粮长就是那日沁阳城外有哭丧之势的粮长。
他也将自己最新的棉袍套在了身上,而后,赶忙去村口迎接。
他老远就看到了一个穿着大红官袍的胖子,再其后面还簇拥着一群华服的官人。
而后,慌忙的朝着那里跑去。
跑到近处后,粮长也没有看清楚徐有贞的相貌,直接跪在了地上。
”小人见过大人。“
刚刚这粮长跑来的时候,徐有贞就觉得有些面熟,不过一时之间想不起来自己在哪里见过。
听到声音后,心中也就想起来了。
这不是那个不读经典的观相高人吗?
徐有贞上前两步,将这粮长给搀扶了起来,而后一脸笑意的说道:”可还曾认得我。”
这粮长仔细瞧了瞧徐有贞的惊呼道:“是您。”
“还记得我。”徐有贞淡淡笑道,这种跟百姓打成一片的感觉让他很是兴奋。
“当然记得,听,听沁阳府的人说,你是皇帝陛下身边的臣子。”
徐有贞笑着点了点头。
“俺们永远都不会忘了大人您,就算大人烧成了灰,俺们一眼也能看出大人。”
徐有贞听完后,脸上一阵凌乱。
烧成灰。
自己下场不会这么悲惨吧。
不过,徐有贞也知道这粮长是举例子打比方来印证他说话的可信度,当下也不好去纠正。
徐有贞一行人在这粮长的带领下,到了村子里面有老人的家。
徐有贞第一个到的地方就是铁柱家。
铁柱带着妻子,还有两个孩子都在门外等着,老大去山上玩还没有下来。
他们也是远远都看到了徐有贞一行人。
”二娃,三娃,待会大官来了后,你们都要跟着爹娘一起跪下去啊。“
两个孩子懵懂的点了点头。
待到众人走到近前后,铁柱便先跪了下去,而妻子,孩子也都相继跪下。
徐有贞快步向前,先是搀扶起了两个孩子说道:“娘矣,咱们可不行跪啊,快起来,快起来,俺大老远的跑来,也不是来受礼的。”
听到徐有贞的这句本地话,站在身后的赵聪有些愣神。
这徐都御史太聪明了吧。
他见到陛下后,在拽一口沁阳府的话,岂不是证明自己确实深入民间了。
而粮长以及铁柱等人也是稍稍愣神,这大人的口音听起来怎么像隔壁村的……
“大人,你给俺们送来吃的,俺们跟您磕头,理所应当。”铁柱翁声道。
对于铁柱,徐有贞并没有多大的印象。
“老乡啊,你这话就不对了,不是我送来的,而是陛下命令我送来的,老人家在那里,我去看一看,给老人家道一声新年好……”
“俺爷爷在堂屋里面,大人快请进,媳妇,弄两盘硬菜,让大人跟粮长在咱们家吃饭。”
妇人看了看徐有贞身后这几十号人,心中不由想到:“这要弄两盆硬菜吧,家里面的锅能不能做下这么多吃的。“
“不用了,我们都带着吃的,就讨一碗热水喝就行了。”徐有贞赶忙拒绝。
而后便朝着堂屋里面走去……
…………
朝鲜,汉城,王宫。
詹杨,赵辅站在朝堂之上,而国主李弘暐,锦城大君李瑜等人脸色都有些不好看,其余的臣子脸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一样的神情。
他们没有将朝鲜的事情上奏给大明,可平壤的人竟然去大明了。
请求大明大皇帝陛下敕封李樟为新的朝鲜王。
李弘暐听完后,非常愤怒,他看向成三问,李瑜等人,这可都是你们的主意啊。
现在怎么不说话了。
李瑜也没有想象到,平壤的人竟然如此恬不知耻,他们有什么勇气去大明讨封。
难道他们不知道首阳君在汉城的势力就是被徐有贞设计铲除,就连首阳大君本人都是死在了大明锦衣卫的手中吗?
而成三问,心里面也泛起了嘀咕,早知道就应该坚持我自己的看法,早早的将国书递交上去,这样也不会让派贼有可乘之机,也不会让大明对我朝鲜产生不满。
通报完后,接下来就是问责了。
“大明大皇帝陛下听完朝鲜之事,龙颜大怒。”
“责问众位,为何没有递交国书奏陈,是对大明不心存敬畏吗?”
“为何会让平壤称王之事发生?是众位皆无能力吗?”
詹杨高声说道。
大殿之中的官员都是低着头,而锦城君李瑜知道现在只有自己说话了。
怎么来的不是跟自己交好的徐都御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