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话:有点小感冒,这两天更新可能不稳定,但是每天不会低于两章。
再次感谢书友:清晨离别你,名字没想好007,感谢你们打赏的为爱发电以及推书,谢谢你们的支持!
解决了长乐的问题,李恪又回到蜀王府,躺在床上,拿起手机看了看,现在大唐的各种app实在太少了,想要玩个游戏开个黑都凑不齐一局。
仔细回想自己来到大唐开始,直到现在,都在忙一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娱乐方面还完全没有开始,理论上来说,这些都不应该冲突,看来自己一个人,还是人手不足,完全忙不过来。
想清楚这些,李恪不得不开始准备推行专科学院以及对外招标了。
扔掉手机,李恪来到自己存放零食的库房门前,刚打开门,碧玺就和闻到肉骨头的小狗一样,一溜烟的跑过来,眼巴巴的看着李恪。
李恪也笑着看了看她,伸手从零食堆里随便拿出一包丢给碧玺,碧玺一个前扑,就稳稳的接在了手里,可是低头一看,小丫头的脸都红了,使劲对着李恪翻了个白眼儿,嗔道:“王爷!你讨厌!”说完把手里的东西丢到了一边,捂着小脸就跑开了。
看到碧玺的反应,李恪很疑惑,心道这小丫头今天这是怎么了?
过去捡起小丫头丢掉的零食看了看,这也没什么问题呀,撕开尝了一片,味道也没问题呀,难道小丫头不喜欢吃火鸡味的锅巴?不喜欢吃换个口味的不就好了,跑什么嘛!
莫名其妙的李恪捧了一堆的零食来到了院子里的梧桐树下,准备靠着摇椅吃零食发呆,就看到两个小丫头在墙角偷看自己,一边看一边还指指点点的,时不时发出奇怪的笑声,忽然感觉到自己被李恪发现了,打闹着跑开了。
想不清楚两个小丫头到底在干什么,也就没继续多想,靠着摇椅就这么摇摇晃摇。
李恪这边悠闲的享受生活的同时,另一边的朝堂之上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
“启禀陛下,继昨日调查过长安档案后,微臣电话联系了洛阳、扬州、益州、太原府等地,已经确认,近亲成婚,所生后代,多数为痴呆聋哑,流产也不在少数,正常儿童,不足半数。另外,女子12到14岁产子,难产率接近四成,15到16岁,也有近二成。”
听到户部的数据,李世民正色问道:“也就是说,早早结婚,并不一定能快速增长我大唐人口是么?”
“禀陛下,目前来看是这样的,蜀王殿下提议的女子最早16岁成婚是有一定道理的,另外陛下请下旨禁止近亲成婚。”
“准奏!”
“陛下,臣另有一事上奏。”
“尽可说来。”
“启禀陛下,目前我大唐第一批高产作物已经收获完毕,此次作物,2月下旬播种,3月余成熟,目前收获,平均每亩地约30石左右,收获作物全部做种,下次播种,可以完全覆盖长安城周边的土地,并且已经向全国其他城市运输了够他们育种的种子,下次收获,就可以作为粮食对百姓出售了。”
“哦?3月余便可收获?如此看来,恪儿之前说的一年两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对吧?”
“是的陛下,但两季中,需要有一个月的时间肥田,长安城改造后,城中金汁都会集中到城外五里处的金汁池中发酵成熟肥,可以完全供应得上长安周边肥田所用,但是其他城市还没有重新建设,肥料收集可能比较麻烦,根据三皇子之前给的资料看,不经过肥田精耕细作,亩产应该也不会低于20石。”
李世民单手扶额,另外一只手的手指,在桌面不停的敲着,就这样沉思了几分钟,抬头说道:“众爱卿,按照户部的说法,经过今年,最多再有明年一年,我大唐将不会缺少粮食,并且往后,有恪儿带回来的农耕机械,开垦的土地只会越来越多,那么后续,粮食多了如何处理?”
主席台下的各位官员顿时讨论了起来,这时候,一名属于世家卢家的官员起身说道:“回禀陛下,臣之前有幸与三皇子攀谈,三皇子曾经说过,在百姓不缺吃喝之后,商业可以大力的发展,不知道陛下是否允许商人入驻长安城?”
“哦?恪儿曾经也和朕说过一些相关的话题,那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下。”
李世民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自古以来,百姓都会划分出各个阶级,士农工商,是传了几代的铁律,但是这个划分,是根据社会环境决定的,在今年之前,这样的划分,在我大唐都没有任何问题,可是自从去年恪儿归来之后,带回了高产作物,现在我们大唐,马上就不愁吃穿,甚至粮食后面会囤积起来,可是囤积超过一定数量之后呢?”
李世民看看台下,没人应声,于是继续说道:“当囤积到一定程度,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可能会烂在府库之中,这种浪费是绝对不可以的,所以我们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把多出来的粮食,换成其他对大唐有用的东西,这种交换,就涉及到了商业,如果我们继续的重农抑商,那么农人耕种,最后却让自己辛苦产出的粮食烂在府库之中,这样的行为,必招天谴。”
“另外,目前朕停在太极殿外的车子,还有现在的农耕机械、修路修城的器械,这些又属于工部,是工匠发展后的产物,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些产物的强大之处,我们对以往口中的奇淫技巧,是不是也应该抛开成见,大力发展呢?”
“所以朕打算摒弃所谓的士农工商等级划分,凡我大唐子民,一视同仁,给予他们同等的身份地位,众爱卿觉得是否可行呢?”
李世民这段发言,仿佛在油锅中泼入一瓢冷水,主席台下,瞬间开始喧哗起来,在座的大臣们相互讨论了起来。
其实对于他们而言,百姓的身份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自家的利益,一直强调的重农抑商,无非是之前土地不够,粮食的产量比较低,在座的官员大部分出身世家大族,他们把持着大量的土地,控制着粮食的价格,可是这种垄断性的控制,在李恪拿出高产作物的那一刻,就一切被打破了。
他们现在也迫切的想要更换一条出路,而且李恪之前也承诺会给他们一条不一样的路,所以从根本上,他们是不反对李世民这个说法的,他们现在主要讨论的是,怎样能让李世民给出一个承诺,能让他们从李恪手上拿到更多的好处。
在经过讨论后,终于有人站起来问道:“陛下,如果我们一视同仁,那后面王公贵族们应该如何自处?”
李世民对于这个问题早有对策,说道:“后续,很多目前由朝廷代为经营的产业,都会开放到民间经营,前期,主要是由王公贵族们来把持这部分产业,世界很大,路也很多,所以各位无需担心,只要我大唐不缺钱粮,那么后续的发展就会越来越好。”
虽然李世民没有直接说,但是所有的大臣们,都是人精,听到这里,已经懂了这是朝廷给他们留了活路,并不会打压他们,也不会影响他们的利益。
既然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那也就没有人会继续反对了,纷纷赞同李世民的提议。
看到没有人反对,李世民缓缓开口说道:“既然众爱卿都不反对,那么从今日起,农税由五成,降低到两成,并开始加收商税,商税也是收入的两成。”
降低农税,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好事,现在开始有了余粮的户部都没有出言反对,而加收商税,仅仅两成的商税,不仅不是负担,反而会让商人们感觉到朝廷对他们的重视,所以也是好事一桩。这样的提议,就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中决定了下来。
自此,大唐开始走上了一条和历史上,完全不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