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对张恪清也是格外的满意,虽然这次国资也要多花不少钱,但非常的值。
毕竟他们掏出真金白银之后,安谋总公司也要拿出相应价值的现金或者技术。
后续他们会有专业的人员对技术价值进行评估,争取让对方拿出一些国内市场急需的技术,这样对国资来说最划算。
郑城国资要百分之十的份额,他也并不意外,张恪清这么努力的让安谋的子公司搬迁过来,肯定是想插一手。
而且郑城国资并不缺钱,甚至可能是所有地市里面现金流最充足的,毕竟在金融市场赚了一大笔的事情,全国都知道了。
现在还在投资中,后续还有信心赚一大笔。
区区两三亿现金,对此时的郑城国资来说确实是小钱。
“恪清同志,你先去休息一下吧,下午还要继续洽谈相关细节,你也要参加。”
领导发话之后,张恪清起身告辞。
“文忠同志,我们再来商讨一下细节条款,争取下午尽量多谈妥一些,越早签约,我们的相关产业越早能发展起来。”
张恪清没有离开酒店,市里也给他开了一个房间休息。
他刚走到房门口,就看到祝文渊站在门口,似乎是在等他。
“文渊同志,怎么中午没休息?”
“有事?那进来聊吧。”
张恪清打开房门,请祝文渊一起进来。
“张书记,跟孙政义沟通的顺利吗?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我做的?”祝文渊迫不及待的问道。
这可是领导亲自来洽谈的项目,重要性可见一斑。
祝文渊也想参与进来,不是为了分到多少政绩,主要是想要让领导注意到他,这样将来他继续往上走的时候,才会更加的容易。
领导公开夸奖过的人,肯定是要被重用的。
“上午沟通还算顺利,一些框架已经谈妥,孙政义也已经确定会将安谋的子公司搬迁到郑城。”
“你回去安排一些人,准备跟安谋子公司的高管接洽,尽快完成相关的手续。”
祝文渊不甘心的问道:“还有别的什么我能做的吗?”
只是帮忙弄一些企业落户的资料,这点小事需要他这个当市长的来亲自负责吗?
“没什么别的事,一些小事下属单位都能做。文渊同志,市政府那边没别的工作了吗?”
张恪清也看出来,祝文渊想要来分一杯羹,可真的没什么能让祝文渊做的。
一些重要的事情省里会帮忙,其他的都是小事,不需要祝文渊亲自跑腿。
祝文渊忍不住问道:“那今天能签约吗?是咱们市里直接负责签约吧?”
要是省里负责,他恐怕连上台露脸的资格都没有,不过张恪清也未必有。
“今天不可能签约,顶多签署一份备忘录。”
得等到那边开始搬迁,在郑城的办公楼购买完毕,企业注册完毕之后,才会正式签约,期间还要跟国资的投资基金等沟通,要商讨董事会成员名单等,事情还是很多的。
这么大的投资,哪儿能一个下午就确定?
而且备忘录签订,肯定是领导亲自签字,夏正东都没资格动笔,更别说祝文渊了。
祝文渊彻底失望了,今天不签约,那领导肯定是要回去了,他别说在领导面前露脸,恐怕是连个镜头都蹭不到。
“文渊同志,回去安心工作,这份招商引资的成绩,最终还是要落在郑城市政府头上的。尤其是后续的政策落实,都要用心。”
“这份备忘录签订之后,一定会有许多做芯片设计的相关企业来郑城考察,你们下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会更好做。”
祝文渊听懂了张恪清的话,这次的功劳分不到多少,但之后招商引资方面能出成绩,也不算太差。
而且不管如何,最终安谋子公司的落户,都能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上,省里会承认这份成绩的。
“感谢张书记指点,那我回去工作了,后续我会亲自跟安谋子公司对接。”
看着祝文渊出去,张恪清微微摇头,虽然祝文渊工作已经很勤勉了,但还是改不了贪功的毛病。
这一次,张恪清就绝不会贪功,甚至会将功劳都分出去。
下午的时候,张恪清再次跟着领导,一起跟孙政义商谈一些细节。
足足谈了两个小时,期间还休息了一会儿,终于是将主要条款都谈妥了。
夏正东马上安排人准备备忘录,领导跟孙政义共同签署,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南河政府和郑城跟安谋公司的人沟通了。
孙政义拿着签好的备忘录,谢绝了晚宴的邀请,直接返回了鹏城,也该跟那边的高管将股份比例谈妥了。
这一次投资额高,孙政义也高兴,因为这样那些高管就没钱买到太多的股权,按照原本不到一个亿美元的投资额算,那些高管筹集到的资金足够买下百分之十,现在他们就算是去借钱,买下百分之五也就顶天了。
回头再卖给南洋那边一点点,安谋总公司控制的股权还能超过百分之四十,并且拥有所有股份交易的优先回购权。
这些国内都没争,已经拿到控股权了,剩下的就不抢了。
孙政义离开,领导也没有继续调研南河的想法,带着唐文忠等人一起赶往机场,也要马上回京城。
登机之后,领导靠在椅背上,有些疲惫,但却又很高兴。
生产工厂和设计技术都有了,国内的芯片产业,终于是要迎来腾飞了。
“文忠同志,这一次你跟恪清同志做的都很好。”
唐文忠马上说道:“领导,我们也没做什么,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领导笑呵呵的看着唐文忠:“事情是大家一起做的,但决策是你们定的,这才是成功的基础。”
做成一件事,往往决策才是最重要的。
张恪清做了这么多,甚至可以说是首功,不但没有邀功的意思,反而将功劳都算在了其他同志头上,这样能做事,又不贪功的同志,他希望越多越好。
唐文忠这次在不列颠脱欧的判断上如此精准,恐怕也跟张恪清有很大关系。
“文忠同志,你有一个好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