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朝阳话音刚落,周宗阳就冷着脸:“说。”口气竟带着命令的语气。
孙同志心中不悦,但大庭广众下,又是说正事,也顾不得和他置气,就扬了扬手里的剪报,说:“同志们看看我这是什么,大家传阅一下。”
剪报在众人手中传递,页数不多,都是各类电影画报里的插页,还有从连环画里剪下来的人物。
有举着双枪的李向阳,有地雷战里抠地雷抠到屎的鬼子。还有威风凛凛的桥隆飙和《一阵风出山》里的英雄好汉一阵风。
无一例外,都是红色电影,满满正能量和抗日爱国情怀。
毛大姐惊讶:“朝阳,你这是打算做电影专题吧?这种老电影,现在喜欢的人不多了。”
大林抬杠:“毛大姐,怎么就是老电影了,都是在二十年之内上映的。”
毛大姐道:“这些电影在座的年轻同事都是从小就看,像我这种老同志,别说二十遍三十遍,一百遍都有,里面的情节早已经滚瓜烂熟,审美疲劳了,再做老电影专题,只怕读者会有意见的。老高,你认为我说得对吗?”
众编辑都微微点头,觉得毛大姐说得有几分道理。
悲夫现在已经是彻底躺平,本不打算参与经营的事情,让年轻人们自由发挥。见毛大姐问,就笑笑:“我个人没有任何意见,这样,我谈谈以前在干校的一件趣事吧。对,正如你刚才所说,这些电影咱们都看过几十遍上百遍,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当年,我们干校放电影《列宁在1917》,上面的人说上半句,下面的学员们就补充下半句。比如‘面包会有的’下面几十号人异口同声接嘴‘一切都会有的。’一场电影看到最后,都是大家在背台词啊,那光景,真热闹啊。”
悲夫又道:“当初我也是个英俊的美男子,电影里华西里一出场,大伙儿都说,华西里真有块儿啊,跟我老高一样。”
众编辑听到这里,都乐了,笑道:“高主任,你现在也是位美男子,文武双全,十分英俊。”
悲夫同志得意,感叹:“老了,老了。”他接着说:“朝阳,你做的这个专题我个人认为也不是不行,但也要考虑到读者的感受。读者嘛,都是喜新厌旧的,咱们做文艺的要多多挖掘新题材。当然,我也不是要否决你的提案,我老了,马上就退了,经营上的事情还是以你的意见为准。”
听到这话,旁边的周宗阳脸色一变。现在社里领导的分工,他负责具体业务,孙朝阳这个社长助理只是他的辅助。等到将来孙朝阳做副社长,自己则做社长,一样领导他。今天的业务会,看老高的意思让孙朝阳做主,就没有人问自己一句,这也太不尊重人了。
孙朝阳哈哈一笑:“老高,毛大姐,各位同志,你们误会了。确实,正如你们所说,做老电影专集,读者早就审美疲劳了,也不会买我们的账,我说的是另外一件事。”
他又举起剪报,指着上面双枪李向阳的照片说:“老高,我考你一个问题,李向阳用的这两把是什么枪?”
大林插嘴:“这不是废话嘛,这是驳壳枪。”
孙朝阳:“说你不懂,你还真不懂。驳壳枪的种类多了,有二十响,有镜面瞎子,有毛瑟枪。有德国毛瑟公司原厂出产,有我们国内仿制。有二十发的,也有十发的。装弹方式有弹匣式,有弹夹式……”
他拉开了话匣子,详细地把驳壳枪的种类说了一遍,
年轻编辑们什么时候听到过这些,都听得津津有味。
最后,孙朝阳指着李向阳的双枪说,这两把枪有二十响在,这个是国内仿制。另外一把是十发装弹的原装毛瑟。
“老高,我考你一个问题,李向阳这两把枪中,二十响那把为什么把准心给锉掉了。”
众人“啊”一声叫起来,《平原游击队》大家都看了不下二十遍,却从来没有发现过李向阳的二十响竟然是锉掉了准心的,好神奇的发现。
悲夫不悦:“朝阳,我当年可是打过仗的,你这个问题难不倒我。武工队员相当于特种兵,在敌后活动,随时都有可能和敌顽遭遇。手枪必须随时都能拔出来,还要先敌开火。武工队员的手枪都是别在腰带上。遇到紧急情况拔枪的时候,准心挂住腰带,那不是坏事了吗?所以,当时很多游击队员都把驳壳枪的准信给锉掉了。”
大家都抽了一口冷气,心道:还有这种说法?
孙朝阳:“老高,我再考你一个问题,如果锉掉准心,能打准吗?”
悲夫哈哈笑道:“打不准,但驳壳枪的后坐力抢,你真瞄准,子弹怕是要打到天上去。所以,我们端枪的时候都是平放着射击的。还有,遭遇敌人,你要抢先一步射击。管他打得准打不准,能不能一枪毙命呢!你打中敌人的肚子和打中他的脑袋和心脏有区别吗?”
孙朝阳感叹:“老高你不愧是老革命,枪械知识一流。”
悲夫更得意:“我谁呀,抗战的时候可是进步青年,打枪这种事情训练过的。打开天津卫,活捉陈长捷的时候,我冒险送地图出城的。”
孙朝阳接着问:“歪把子机枪打过没有,九二步兵炮懂不懂?”
“歪把子,大正十一年制,打过啊,那枪不行,太容易卡。”悲夫摇头:“九二步兵炮可是宝贝,怎么可能让我这穷学生碰。”
老年人喜欢回忆往事,悲夫同志来了谈兴,又谈起当年自己做为爱国进步青年和武工队联络的事情。他说,武工队员别抢的方式,除了锉掉准心别腰带上面外,还有一种别抢的方式,就是把手枪从下往上反插枪,谓之为“倒牵牛。”这样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即便被敌人从背后抱住,肩抬不起,向上抽不出枪,向下就可以用手腕抹出来。
于是二人就聊起了枪械知识,把一场业务会弄成了军迷茶话会。
社里的年轻人谁不喜欢军事,即便是如小玉这种女孩子,在这个时代也是不爱红装爱武装,只听得满面神彩,心中大呼:长见识,真过瘾。
悲夫忽然有点明白:“孙朝阳,你想收军事方面的稿子?”
孙朝阳也不回答,反问其他编辑:“你们就说刚才我和老高聊的你们喜不喜欢听,如果写成文章,读者爱不爱看?”
众人:“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