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众编辑都抽了一口冷气。是啊,这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孙朝阳道:“同志们,虽然说我们国内不禁枪,民兵有枪,各大厂矿的保卫科有枪。我夜大的一个同学,他们厂里连掷弹筒和马克沁这种重火力都有。但大伙儿也就是玩玩,懂得装填瞄准射击和日常保养就完事,很多专业的东西并不明白,或者说不需要明白。我们把这些东西写出来,肯定会引起读者兴趣的。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介绍军械,写背后的故事。比如刚才老高所说的倒牵牛就很有意思,老高同志,我能向你约稿吗?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众人也都叫起来:“对对对,老高,你刚才说的故事太有意思了,要不你写一个,给你开高稿费。你现在马上退休了,在我们杂志发表文章,不算违规。”
《中国散文》有一项硬性规定,原则上,编辑不能在刊物上发表自己的作品,为的就是防止大家为了稿费和所谓的作家名声,损公肥私,把杂志搞成自留地。
孙朝阳哈哈笑道:“老高,我们的悲夫同志,你也是作协会员,我想你心中也有个文学梦想,退休了写写稿子,也算是有个精神寄托。”
老高满面都是红光:“这事好像很有意思,我可以考虑写一篇当年武工队的抗日故事。不过,就怕我的写法有点跟不上潮流,被你孙朝阳退稿。”
毛大姐:“老高你放心,孙朝阳敢退你的稿子,我就让他帮你修稿。”
众人大乐,都说:“对对对,让孙朝阳修改到发表标准为止。”
不得不说,孙朝阳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微一琢磨,大伙儿就认为这事干得。八十年代武德充沛,人人都是军迷,如果出这个专题,杂志也不愁销路,说不定还能造成一定的社会反响。
这个孙助理,脑子就是好使,不愧是当今最优秀的青年作家啊。
孙朝阳立即拍板:“既然悲夫同志没有反对意见,咱们下来就按照我刚才所说的做这个专题,先拿出一个末页版面试试水。如果读者反响好,下一期就放在醒目的地方。读者来信是谁负责的,小吴负责的,好,你关注一下新专题来信部分。”
“毛大姐、大林、小玉,你们是主编,下来后,你们组的编辑合计一下,看看手头作者里有没有当过兵的,最好是那种革命年代出身的老同志,问问他们能不能写这方面内容。”
毛大姐和大林都点头说可以,小玉道:“师父,我还有个问题,这种散文怎么写,主要写哪方面内容?你得拿出个用稿标准出来。”
这才是最关键的。
孙朝阳:“两个关键词:技术流、故事。”
还没等他细说,枯坐了一个多小时,坐得气闷的周宗阳忽然说:“我反对。”
孙朝阳皱起了眉头:“周副总编请讲。”
周宗阳说:“孙朝阳,别忘记了,我们杂志可是纯粹文学刊物,发表的作品都必须是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深思的东西。如果你不明白,可以看看各大文学期刊上发表的散文。孙朝阳你自从来《中国散文》之后,所选用的稿件我是有很大意见的,你看看你弄的稿子,要么是写钓鱼的,要么是写吃,现在又写军事,格调太低,完全拉低了我们刊物的档次。你知道别人怎么说中国散文的吗,说我们纯文学不像纯文学,通俗文学不像通俗文学,准一个四不像,我要批评你的办刊思路。”
孙朝阳心中暗想:学各大文学期刊,拜托那玩意儿是读者没有其他娱乐方式的一种无奈选择。现在都是什么时代了,大家工作了一天,喝点小酒,看看电视不美吗,谁肯去读纯文学,何况还是去读无病呻吟的纯文学中最无趣的散文。
别看现在的纯文学界鲜花着锦绣烈火烹油,再过几年大伙儿就得一起完蛋。
孙朝阳之所以提出发表一些军事类的文章,除了是要提高刊物趣味性,吸引军迷购买刊物外,还借鉴了后世bbS的一些思路。想当年,网络论坛刚出现的时候,自己看得那叫一个废寝忘食,那样的文章如果发表在八十年代的刊物上,对其他类型的散文堪称降维打击,对着新专题,他是充满了信心的。
不过,周宗阳将来毕竟是要当一把手的,自己做为他的下属,面子上还是要敷衍一下。
于是孙朝阳就按捺住心中的不快,耐心解释说,文章没有档次高低的说法,只有读者爱不爱看。比如说四大名着高雅吧,其实在当时也是通俗得不能再通俗。《三国演义》是作者在整理了历代说书先生的评书的二次创作,《西游记》你说又有什么格调?至于《水浒传》,打打杀杀,里面很多反人类的东西,比如李逵为了逼朱仝上山,杀小衙内,连基本的人性都没有了。只不过后来因为某种需要,人为地拔高了,说到底,这也就是一本通俗小说,读者也就看个乐子。
老周你说我选用的稿子不是写吃就是写钓鱼的,档次低,太下里巴人。这是不对的,就说写吃吧,老一辈文学大家很多人都擅长和爱写这方面的内容,有梁实秋、汪曾祺、老舍、胡适,难道他们也俗气?对了,余光中,就是写了“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的着名诗人,他的美食散文也写得好极了,难道你能说他们俗气吗?
我的意见是,通俗和纯文学其实没有严格的界限,人民群众喜欢的,就是好东西。
当然,太违反公序良俗的东西是不行,法律会管的。
周宗阳见孙朝阳侃侃而谈,简直就是在给自己上课,心中大怒,喝道:“孙朝阳,你要弄军事类散文,还扯了一大通,我不懂文学,辩不过你们这种知识分子。我就说一点,要说军事类杂志,我们已经有了《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文艺》,你再发表同样的文章,比得过人家吗?”
“根本就不是一个类型,老周,你还是没听懂我的话。”孙朝阳不愿意搭理他,把头转向小玉,接着起先的话题道:“所谓技术流,就是刚才悲夫同志和我所聊的,战争时期武工队员怎么别抢,为什么要锉掉准心,歪把子机枪为什么不好使。枪的口径、射程、用什么子弹……还有,这些所谓的技术和数据背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对,一篇好的,可读性很强的文章,必须有故事来支撑,来吸引读者。”
所有编辑都有种茅塞顿开之感,孙朝阳这席话表面上是指导小玉,实际上是在回答周宗阳,咱们要征集的这种文章走的是技术路线和趣味性,跟军事类大刊物都不在一个赛道,也不存在竞争关系。
偏偏周宗阳听不懂,这人的水平实在堪忧啊。
顿时,所有人面上都露出鄙夷之色,再不搭理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