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府内部,简直可以用壕无人性来形容。
雕工精湛的汉白玉, 被做成了门坊、石狮、阶梯,甚至还用来铺地板。
府兵身披红色棉甲,身姿挺拔的守卫在门洞两侧。
从他们的装备和气质就看得出来,这是一支正儿八经的军队。
穿过了第一个名叫“端礼门”的城楼,眼前是一条长达几百米的甬道。
李弘贞一边走,一边打量起左右的建筑。
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自不必多说。
最具有特色的是,王府所有的琉璃瓦全部都是绿色的。
李弘贞在想,棒子国那座小小的青瓦台,该不会是从这个时候抄袭过去的吧?
正走神之际,太监已经把他领到一座名叫“承运门”的城楼。
驻守在此的一位将军,冲他们抱了抱拳:
“王府有令,凡诸访客,必受查检。”
接着,他又面带歉意的说道:“公子,此乃皇家定下的宫规,请您谅解。”
李弘贞道了声无妨,将两只手臂抬起来,任由王府侍卫来搜身。
确认他身上没有携带利器后, 将军才挥手放行。
穿过门洞,李弘贞状似随意的跟太监聊了起来。
“在下有一事不明,在下不过是蜀王请来的客人,为何王府的侍卫如临大敌?莫非王府最近发生了什么事?”
太监十分尴尬的解释道:
“李公子误会了,并非王府遭刺客。而是王府的规矩,向来便是如此。”
见李弘贞还是一脸迷惑不解,太监继续解释。
“哎!以前的王府,出入不会如此森严。乃因正德嘉靖两朝之后,各地藩王府邸的规矩,就开始严苛起来了。”
“另外,王府守门的侍卫,并不听从蜀王调令。”
李弘贞稍稍琢磨,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缘由。
正德年间发生过宁王叛乱,嘉靖年间发生过壬寅宫变。
所以,朝廷将本该属于藩王统辖的府兵,强行收回了一部分兵权。
现在王府站岗的士兵,与其说是保护藩王,不如说是来监视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藩王与其他势力勾结。
想到这,李弘贞心里为藩王默默心疼三秒钟。
投胎千万别投老朱家,投了就是被圈养的命运。
太监似乎不想让李弘贞继续纠结这个问题,于是转移话题。
“李公子自踏进王府以来,一直在左顾右盼,似乎对王府的陈设颇有兴致?”
李弘贞不假思索道:“实不相瞒,前不久受徐大人相邀,在下有幸去过布政司。原本以为,布政司已经算得上天上宫阙了,没想到王府竟然更胜一筹。”
“咱这儿的蜀王府还不算什么,公子将来若有幸去顺天府,见识一下紫荆城。那才叫真正的天上宫阙。”
“是么?那在下承你吉言。”
“李公子似乎懂点土木之学?”
“呵呵,误会了,感兴趣是真的,但在下对此一窍不通。”
聊天的功夫,太监已经把李弘贞领到王府的最深处。
在这里,李弘贞见到缩小版的天坛,只不过它的名字叫“圜殿”。
端的是,豪横,霸气。
(今天还有更新,先发一小章给家人们解解馋,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