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
李弘贞已经打包好行李,镖局也已经准备好长途客船,准备前往成都。
结果刚走出家门口,镖师着急忙慌地赶来通知他:
“东家,东家...”
“有位姓徐的老爷,在镖局等您。”
李弘贞一脸懵逼,半晌后才苦笑一声:“来得好,省得大老远去找他。”
一刻钟后。
李弘贞赶到镖局渡口的对岸。
这里有个正在施工的码头,也是整条水泥路的起点。
就见徐元泰身穿一身常服,背着手在水泥地里走来走去,时不时跺脚试一下路面的硬度。
望着已经修到看不见尽头的水泥路,徐元泰联想到未来这样结实又耐用的道路将遍布整个巴蜀大地,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自豪之情。
李弘贞来到跟前,作揖行礼:“不知巡抚驾临,有失远迎。”
徐元泰转过身,板着脸道:“李三郎,汝可知罪?”
李弘贞额角垂下冷汗:“不知罪从何来?”
“哼!你身为本官治下子民,捣鼓出这么好的东西,不先献给四川布政司?反而胳膊肘子往外拐,给了李楠那抠搜鬼。你说,你该当何罪?”
李弘贞知道徐元泰在半开玩笑,也就大着胆子回答:
“巡抚如果也能给卑职一座矿山,卑职肯定也会先把水泥先给您。”
徐元泰被他差点气笑了:“曾都事说你小子是个奸商,果然没冤枉你啊。”
李弘贞笑着回道:“回禀大人,曾都事后来改口了,称卑职为儒商。”
“那还不是因为你把水泥给了陕西,你先给咱四川,本官也管你叫儒商。”
“那卑职就把水泥献给大人,也请大人改口吧。”
“哈哈,你小子够识趣。走吧,带本官去看看镖局。”
“是,大人!”
李弘贞领着徐元泰一帮人,上了渡船返回对岸。
南岸的码头上堆放着巴蜀各地的货物,前来托运的大小货船络绎不绝。
工人来来往往搬运着货物,忠州官府的衙役时刻驻守在此维护治安。
商业繁荣的程度,一点也不逊色有着“经济重镇”之称的成都。
徐元泰背着手来到一座由厂房改建过来的大型建筑面前。
对外开放的店铺区域,放着好几台货架,上面陈列着密密麻麻的商品。
有五谷杂粮、瓜果蔬菜、油盐酱醋、洗漱用品、瓜碗瓢盆、衣帽鞋袜...凡是生活相关的,无所不有。
甚至有个胖子还胆大包天的卖起了现宰牛肉。
别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好大一颗牛头就无法无天的摆在那里。
此举让左右参议直接跳脚,当场就参李弘贞一本。
“岂有此理!”
“徐大人,牛乃农耕重器,却在此处被轻易屠宰,下官认为,定是此人依仗权势肆意妄为,请大人依法处置。”
李弘贞表示很无辜:“几位大人,请看看这是什么牛,再骂我也不迟。”
几个大官打眼一看,那牛头的角又细又尖,头上的毛长得比较稠密,一时看不出是啥品种。
“你倒是说说,这是什么牛?”
“回大人,此乃产自乌斯藏的牦牛,因野性难驯,故而作为肉牛。”
徐元泰问:“那你这牛肉,卖多少钱?”
“一百二十文一斤。”
几位大人倒吸一口凉气,这也卖得太贵了。
目前市面最贵的肉食,一整只鹅才180文钱。
卖肉的胖子非常熟练地磨了磨刀,谄媚笑道:“三位大人,这可是有钱也吃不到的藏牛肉哇!买两斤回去尝尝,包您满意。”
徐元泰仔细打量案板上的牛肉,看起来确实很新鲜。
正准备吩咐随从掏钱。
李弘贞却训斥胖子:“去去去...你个死胖子掉钱眼里了吧,这位大人来做客,岂有让客人掏钱的道理?现在给我切个十斤肉,待会送过来。”
胖子忙不迭答应:“是!大哥,我现在就切!”
李弘贞转头准备邀请徐元泰去吃牛肉火锅。
谁知道他却抬腿跨进商铺里面。
进去一看,里边空荡荡的,只有角落处放着好几个落满灰尘的货架。
他对这种浪费空间的行为很不理解,便问李弘贞:
“为何不将此处对外经营?”
李弘贞苦笑:“回禀大人,能扩大规模赚钱,卑职当然想做。只是困于照明技术不过关,不得不缩小经营范围。”
徐元泰虽然没做过生意,但听他这么一说瞬间就明白了。
这里不对外开放的原因,就是因为室内空间太宽敞,以至于采光不足。
第一次见李弘贞的时候,就听他描绘过仓储超市的蓝图。
所以徐元泰很在意这个项目的进展,便问:
“那你所谓的技术难关,难在何处?”
李弘贞小施一礼,说道:“卑职想在屋顶开几个洞,再用琉璃片代替瓦片,这样既能防雨,也能采光。只是卑职也按照这种法子在别的屋子试过了,照射进屋的光柱,并不会扩散照亮别处。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铜镜将光柱折射出去,如此才能照亮整间屋子。可这样一来,就得需要大量的铜镜,从成本考虑,这样实在过于不划算。”
三位大人对这个方案感到很奢侈,也很惊讶。
因为用铜镜折射光线,并不是李弘贞的首创。
而是自古以来,皇室贵族一直在使用的采光方法。
试想贵族的宫殿和府邸那么大,夏天满屋子点蜡烛能把人给热死。
唯一令他们惊讶的是,用玻璃代替瓦片,这种办法可是第一次听说。
徐元泰点头道:“言之有理,若将铜镜置于铺内,稍有不慎,便会被买家偷走。那你如何解决成本问题?”
“实不相瞒,卑职目下正在研究,怎么在琉璃表面上,镀上一层如同镜面的物质。若此时可成,我华夏使用千年的铜镜就要成为古董了。”
李弘贞说出的话相当炸裂,以至于三位老成持重的大人,都情不自禁地目瞪口呆。
“听你言下之意,是将琉璃做成镜子?”
“确实如此。”
三位大人都是心思活络的人,按照李弘贞的思路,马上就联想到琉璃镜的巨大作用。
于是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检查仪容或者室内照明,那都是寻常用法。以下官看来,还可以安装在马车上,方便车夫观察后面路况。”
“过于雕虫小技了,下官认为,还可以用于军中,譬如有斥候曾经将两块铜镜,置于竹筒之中,用来躲在地洞里侦察地面敌情。”
“嗯!两位也不必争执,方才所说之法,无论哪种即可物尽其用。”
听着他们讨论,李弘贞心中惊涛骇浪。
这不就是车后镜跟潜望镜吗?
不愧是进士出身的老妖怪,脑洞开得真大,比后世那些坐在办公室吹空调的酒囊饭袋强得不止一个档次。
不过这也一点不奇怪,明朝的很多文官都懂兵书,而且很会打仗。
比如于谦、王阳明、唐顺之、胡宗宪这些大佬。
而现代那些废物只会拍马屁、搞钱睡女人。
随后李弘贞又带他们三位参观了演武场、畜牧区、仓库等地方。
眼看饭点时间到了,李弘贞便提出宴请。
“三位大人,卑职已经命人备下牛肉火锅宴,还请三位大人随我移步他处。”
徐元泰摆手拒绝:“不急,本官还没参观过瘾,不妨先看看镖师们平日吃什么?”
“遵命,三位大人这边请。”
到了食堂。
镖局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门口排起长龙,就连码头干苦力的搬运工,也可以在这里免费用餐。
食堂里面靠墙的位置有着好几排出餐窗口,陈列台上有各式各样的炒菜、卤猪肉、鸡鸭鱼、饺子面条等等。
打菜的大娘不会手抖,更不会看不起搬运工,知道他们干的是力气活,还会多给一点。
用餐的人手上端的是用淬火纲打造的餐盘。
这在整个大明是很少见的,其他地方有条件的用镀漆的餐盘,没条件的就用木头餐盘。
(图为在现代出土三国时期的快餐盘)
三位下乡调研的官老爷,也见过很多衙门的食堂。
却不曾见过食材用料这么好、人性化服务这么贴心、秩序管理这么周全的食堂。
徐元泰向随从吩咐一句:“把这里的一切记下来,回头咱们布政司衙门也这样搞。”
说完,他也走到食堂外面去排起了队。
这种举动让李弘贞相当鄙夷。
果然领导都爱装亲民呀。
在他人面前,李弘贞不敢随便暴露巡抚的身份,便改口道:“徐老爷使不得,在下已经备好宴席,您不必在此用膳。”
徐元泰无所谓道:“徐某吃惯了府上的餐食,偶尔尝尝庶民口粮也不错。龙肝凤髓亦是食,粝粢粗粮亦是食,二者皆可果腹,不是吗? ”
李弘贞看了看左右参议,他们两个也很识趣地到徐元泰后面排队。
既然人家要体验平民生活,自己也只能跟着排队了。
吃饱喝足之后,李弘贞又带着他们在镖局逛了一圈消食,才回到会客厅谈正事。
“不知徐大人是否已经收到石柱卫所的军报?”
徐元泰本来想谈点水泥的事,却不想这小子竟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语气有些不悦的说:“本官不管走到哪,只要没踏出巴蜀地界,所有的军报皆可八百里加急,一日之内递到本官手中。”
李弘贞起身行礼问:“不知大人如何看待此事?”
左参议黑着脸道:“李总旗,你僭越了。这是你该问的事吗?”
李弘贞深深呼吸了口气,眼神坚定的说道:
“卑职知道自己只是一介微末兵卒,没有资格过问军机大事。但卑职有句心里话,不得不说。”
右参议刚想出言斥责,徐元泰抬手阻止他:“让他说吧。若不中听,再叉出去也不迟。”
李弘贞说道:“三位大人应该比卑职还清楚,自大明开国以来,西南各部族尽皆归顺。可自宣宗之后,英宗三征麓川、都掌蛮叛乱、南赣之乱...西南部族叛乱不断。”
“且西南诸蛮人面兽心,毫无信义、散则为民、聚则为盗。时常袭扰西南汉民,或拦路打劫,或屠村杀戮,我汉家子民苦蛮久矣。”
“卑职以为,大人应当出兵重击,捣其巢穴、灭其种族。如此才能为西南子民万世开太平。”
别看李弘贞说得大义凛然,掌控几百万人口的封疆大吏,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不是凭一两句话就能煽动的。
徐元泰觉得李弘贞的开战动机,应该是为了给阵亡将士报仇,便出言安抚他:
“兹事体大,需得本官禀明内阁,方可决断。你且稍安勿躁,本官早已命令蜀东三卫在调查这件事。”
左参议这时说道:“徐大人,下官以为,就算是查到真相,确定是乌撒土司干的,我等也不可轻易出兵。需知,乌撒土司佣兵数万,且以深山为堡垒。如若出兵讨伐不愿臣服,也会牵动其他土司跟着造反。”
徐元泰颔首道:“言之有理,战端一开变数太多。一旦西南各族联合在一起形成规模,后果不堪设想,此事需得慎之又慎。”
听他们这样说,李弘贞就知道这场仗,决定权在四川布政司这边。
内阁只会考虑国力够不够支撑打这场仗。
如果粮草不济,就算徐元泰极力主战也没有用的。
事到如今,李弘贞只能亮出底牌了。
“三位大人,莫非以为卑职主战,仅仅是想求个巴蜀安宁?”
徐元泰眼神变得犀利:“难道你另有打算?”
李弘贞邪魅一笑:“不瞒您说,大凉山那个地方,有片宝地。大人想不想要大量水泥,就看大人有多少魄力了。”
徐元泰脸色微变:“大凉山有铁矿?”
“绝对有,若卑职有一句假话,大人尽管将卑职满门抄斩。”
徐元泰这下高兴坏了。
自从今天看到水泥路之后,正愁上哪弄铁矿,来建设他的天府之国。
没想到这小子就给自己送上门了。
右参议看徐元泰的表情,好像真信了李弘贞的鬼话,忙问道:
“我且问你,你是如何得知那里有铁矿?”
李弘贞道:“卑职这次押送煤炭到大凉山,探查过地形。”
右参议察觉到他话中的逻辑漏洞,又问:“那你是如何在短短数日之内,就能探得铁矿?而且大凉山是蛮族领地,岂可让你随意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