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秦良玉喃喃细语念着这首绝命诗,一股悲壮的情绪和钻心的疼痛席卷全身。
“想不到,我大明亡国之际,也如当年南宋崖山海战一样悲壮。”
“这难道真的是天道轮回,老天爷真的容不下我华夏子民一直称霸世界?”
李弘贞感觉后面那段话有点莫名其妙,便问道:
“所谓的天道轮回,是怎么回事?你从哪里听说的?”
“我听山阳先生说的,他老人家擅长八卦之术,曾经预测过大明百年之内必亡。如今看来,他的预测太准了。他还说过,我们的历史每过五百年就会出现一次国运巅峰。”
秦良玉拿起湿毛巾抹了把脸,才接着说道:
“第一次是在上古时期(约公元前2700年),炎黄二帝打败蚩尤之后,两个氏族合并之后曾经开创过一个上古盛世。那个时代,君主由大家推举贤能之才担任,男耕女织,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粮食多到吃不完,兵力强盛,四夷皆来朝拜。”
“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人们就开始想着改变结绳的记叙方式,”
“于是我们的仓颉老祖宗,率先把绳子的形状刻在陶片上。渐渐的,就演变成陶文。”
“有了文字后,我们的祖先用来记录天相变化,日月星辰,以便于掌握农时。”
陶文
“第二次发生在夏朝少康中兴(约公元前2078年),这个时期灭了东夷最强大的有穷氏,东夷剩余的九个氏族部落,都来夏王朝臣服朝贡。”
“第三次为商朝的武丁中兴(约公元前1400年),这个时期华夏王朝国力达到鼎盛,武丁亲自领兵灭了长期侵扰边境的朔方、土方。妇好用了三年时间,就征服了盘踞草原的鬼方。
“商王朝又发重兵击败西边的羌方,俘获大批羌人充当奴隶。南征灭了荆楚蛮族,俘获国主祭天,将势力范围推进到长江以南。”
“当时商朝的疆域西起甘肃,东至海滨,北及大漠,南通逾江。”
“第四次为西周的成康之治(约公元前1000年),当时周朝分封出去的姬姓宗室就有四十个国家,封分外姓有功之臣有十五个国家,诸夏势力遍布四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军事上北伐鬼方,斩首五千,俘虏余人,彻底除掉这个盘踞塞外的心腹大患。”
“内政上,推行井田制,国人有私田养家糊口,百姓安居乐业。”
“经济上,发行金铜为货币,取代殷商贝币。还掌握了家猪阉割、内湖养鱼等技术。”
“第五次便是东周时期的春秋战国(公元前550年),这一时期百家争鸣,涌现许多古圣先贤...”
“第六次已经来到汉朝的孝宣之治(公元前50年)...”
说到这,李弘贞忽然提出疑问:“难道不是汉武帝时代吗?那时候汉军多牛逼啊,北击匈奴,南征百越。”
秦良玉一脸不屑:“你还是肤浅了,武帝时期固然军事强大,但内政却差了点意思。知道吗?当时的贵族被武帝各种盘剥,榨出来的钱财拿去打匈奴,底层的老百姓也得勒紧裤带过日子。”
“如果说文景只是负责栽树,武帝时期负责栽培,那么宣帝时期就是一个收获成果的时期。”
“好好好!你接着说后面的朝代?”
“第七次国运昌盛(公元581年),就是隋朝的开皇盛世。”
李弘贞又提出疑问:“不应该是唐朝吗?”
秦良玉摇了摇手指,纠正道:“你看待历史,不能用朝代更迭,去把国运进行切割。无论是隋,还是唐,都是我们华夏正统,国运也是一脉相承的。虽然隋唐交替时期群雄割据,但华夏整体国运并没有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也没有大规模的外族入侵。正是有了隋朝的基础,唐朝建国之初才能迅速开创贞观之治。”
“哦哦!我懂了,你接着说?”
“第八次国运就发生在北宋中期(约公元1100年)。”
李弘贞就不乐意了:“恕我不敢苟同,北宋的军事菜成那样,还有国运就有点离谱了。而且在前期就牛逼过一段时期,后面就彻底垮了。”
秦良玉暴脾气一上来,直接给李弘贞来了个爆肝拳。
“你个死杠精,你眼里的历史只有打打杀杀对吧?”
“我站在外族视角来看待北宋的话,他就是一个成天入侵他人领土的激进分子。”
“北宋时期,汉人对南方许多山区,进行比唐代更加深入的拓张。当时宋军对荆州古蛮国、西南都掌蛮展开大规模入侵。这种侵略夺取了大量的土地,建立了新的郡县,迁徙大量汉民开垦梯田。”
“同时,北宋对宁夏、甘肃、陇西等地,爷展开过旷日持久的入侵。”
李弘贞接着杠:“这些地方本来就是汉唐故土啊!”
“没错,这些地方确实是汉唐故土。但是在北宋建国之前,这些地方早就成为羌藏、党项、回鹘、粟特的地盘。”
“对于这些外族来说,这些地盘都是唐王朝给我们祖先的封地,燕云十六州是沙陀人石敬瑭割让给我的,你北宋凭什么要抢回去?”
听秦良玉这么一分析,李弘贞瞬间茅塞顿开。
这样看来,宋朝那就是个妥妥的军国主义份子。
不等李弘贞发话,秦良玉似猜透他下一句话要说什么,补充道:
“当然,在你眼里北宋的扩张可能不是很成功,好不容易灭了青塘吐蕃,也不过十年就把汉唐故土吐出来。”
“但是北宋和契丹的百年战争,放到当时可以说是两个世界级的大国之间的争霸。而且在北宋前期,发起战争的往往是北宋。”
“在政治方面,宋朝首次开创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皇权被极大削弱,甚至地方州府议事,还会邀请当地的商人乡绅来一起来商量。”
“在经济上,宋朝财政收入高达万贯,即便是丢失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有万贯。在盛唐时期,最高财政收入不过才3500万贯。无论民间商业,还是对外贸易,都达到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鼎盛时期。”
“诸如郓城的卖炊饼的武大郎,光靠他卖饼的收入,就能在城里住二层小楼,养得起潘金莲这种美娇娘。”
“在文学方面,宋朝文人更是将其推向另一个巅峰,在这一时期涌现范仲淹、苏轼、陆游、李清照等文学大家。毕昇、沈括、苏颂这些格致学大师的成就,为后来的明朝奠定承上启下的发展。才有了永乐时期神机营横扫蒙古骑兵,郑和七下西洋。”
李弘贞恍然大悟:“难怪民国大师陈寅恪曾说,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秦良玉赞同道:“这位陈先生不愧为大师,那其他大师又是怎么评价宋朝?”
“反正中外学者,对宋朝评价都很高。西方学者盛赞宋朝是真正首个开创民主议会的朝代,只有像我这种没怎么学过历史的人,才对宋朝百般嫌弃。”
“有空我一定会督促你多学历史,免得你老是把宋朝贬得啥也不是。”
“行行行,你快说下一次国运?”
“就是咱们的大明王朝呗。”
“国运最为昌盛时期,主要在宪宗、孝宗、武宗三朝,世宗、神宗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李弘贞感觉这套说辞有点合理,但又不够细致,便问:“你是什么评判标准?”
“百姓安居乐业、民风道德秩序良好、国家经济繁荣、对外影响力,同时符合这些条件才算得上国运昌盛。”
李弘贞心里暗暗盘算了一下。
如果以公元1550年的明朝中叶,作为华夏国运最后辉煌的话。
那么到如今21世纪,还差二三十年的时间,华夏国运才会再次降临。
也就是说,李弘贞还要等三十年,才能看到华夏民族重回历史巅峰。
想到这,他心中再次燃起一股民族解放的希望之火。
这四百年来,华夏民族从世界巅峰跌落深渊。
被剃发易服、思想被强行改造、文字狱杀尽文人的气节,古圣先贤被泼脏水污蔑成封建糟粕,民族英雄的坟墓被挫骨扬灰,文明成果被西方强盗窃取,仁义礼智信被当成傻瓜,贤妻良母被女拳曲解成贬义词。
整个民族人人变得自私贪婪愚昧崇洋媚外男女对立,道德败坏,既分不清大是大非,又缺乏团结精神,干着全最苦最累的工作,拿着最廉价的报酬,从不敢对强权说不。
彻底沦为世界鄙视链最下层的存在。
这一切一切的根源,都是从满清入关开始,华夏文明有史以来遭到最具有毁灭性的破坏。
面对这样一个处在思想牢笼、人口正在迅速消亡的民族。
李弘贞内心深处其实充满了无尽的绝望。
他甚至质疑过自己所做的一切,到底值不值得?最终能不能换来民族解放。
如今听秦良玉说,五百年的华夏国运即将降临。
这无疑是给李弘贞打了一剂强心针,让他看到了希望。
“相公,你怎么哭了?我说了哪句话,伤到你了?”
李弘贞抹了抹泪,哽咽说:“没事儿!我是喜极而泣。”
秦良玉半信半疑:“哦!那你给我放后面的历史吧。”
从白天到黑夜,秦良玉一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令人高血压的南明史。
清军消灭了弘光政权后,马不停蹄地挥师南下。
在征服整个中国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制造了多起屠城惨案。
大同、朔州、浑源、太古、汾州、泽州、扬州、济南、南京、常熟、无锡、昆山、嘉定、泾县、嘉兴、舟山、南昌、金华、四川、沙镇、赣州、湘潭、南雄、同安、厦门、广州。
这些地方仅仅只是有文字记载了满清入关之后的暴行,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屠县屠村惨案,更是不计其数。
其中最令人无法容忍的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四川,被清军主将豪格屠成一片白地。
甚至到了老虎在大街上穿梭,都找不到人吃的地步。
犯下如此滔天大罪的满清,还要在《明史》中把四川大屠杀的锅甩到张献忠头上,说他杀了六亿四川人。
“庚寅年,十一月,清兵攻入广州,血洗全城,死难者达70余万,尸体手脚相枕、血溅天街,蝼蚁聚食,饥鸟啄肠...”
“永历七年九月,满清靖南将军喀喀木,围攻潮州府。清兵破城后,潮州总兵郝尚久自杀,潮州百姓随遭清军屠城,死难者超过10万。”
“顺治八年,为了阻止东南沿海的百姓,给盘踞台湾的郑成功提供物资和情报。”
“当时的清政府颁布丧心病狂的迁界令,即将河北、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的海岸线全部封锁,强行命令沿海居民放弃生存的土地,往内陆迁徙。”
“如果三天之内不执行,清军会将这些逆民杀死。”
“据当时目击者记载,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
看着电视上播放着一条条带血的字幕,秦良玉心如刀绞!
从白天到黑夜,再到凌晨天亮,她时而沉默、时而愤怒咆哮、时而濠头大哭。
一直看到郑成功去世,汉奸施琅率领清军在台湾登陆,郑氏集团投降。
汉人政权最后一片净土被插上满清肮脏的旗子。
此时的秦良玉已经哭不出来了,也彻底麻木了。
心力交瘁的她,最后实在扛不住晕倒在沙发上。
醒来后的第一时间,秦良玉又催着李弘贞播放纪录片。
李弘贞却拒绝了她:“我看你现在的精神状况很不好!要是让你看下去,我担心你会发疯。”
“这样吧,我带你去旅游散散心。”
秦良玉懵懂的问:“旅游做什么呀?”
李弘贞苦涩又无奈的笑着说:“带你去看看新时代的繁华,也让你见识一下繁华背后的人间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