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亨走了,随行的除了他的家眷之外,还有一万生产建设兵团。他去了辽东,以中将军的军衔高职低配,领总兵的职务。
总兵是旧的说法,现在领一万人的军事主官是师长职务。
换成没有军改前的大明武官官职的话的确是总兵。
旧军武官官制主要分为:总兵、副将、参将、守备、千总、把总。如果一定要类比,个人觉得总兵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军级首长,总兵是指挥明朝最大规模的单一部队的官职了,如果要打仗,就是派一个总指挥(督师)率领几个总兵。当时的军队的规模和一个总兵所管辖的军队编制人数又有很大区别,少则几千,多则几万,都是视情况而定,因此不宜用所辖士兵人数来与今天对照。
如果从行政级别来说,总兵大多是正二品,与六部侍郎同级别,也就是副部级,现在我军军级干部级别与政府副高官干部相同,也可以说,明代的总兵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军长。我军以陆军少将为陆军正军职和副军职军官的主要军衔,中将作为正军职军官的辅助军衔,所以个人觉得明朝的总兵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少将,高一点的总兵相当于中将。
大致是这么个意思。
不过,新军军衔是朱祁钰参照后世的中外军队改编而来的,会有一些变动,在这里,总兵和新军少将军衔相同。
少将和少将也是不一样的。
镇国军少将和镇守军少将级别相同,待遇自然是镇国军更高一些。生产建设兵团一万人等同镇国军和镇守军的一个师,师长自然是少将,但是这个少将不要说和镇国军少将比,就是和镇守军的一师之长都没法比,待遇也就和镇守军旅团一级的主官待遇差不多。
以石亨的身份的确是屈才了。即便是因为石彪以及宠妾的原因也不至于如此。一切还是因为在土木堡之变时石亨的逃兵行为有关。加之朱祁钰了解历史,知道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夺门之变,其中石亨就是极为关键关键的人物。
朱祁钰虽然不会因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就将石亨给记恨上了,他也不认为以他如今的情况还会发生历史上的一幕,不过小心无大错。眼看着朱祁镇就快回来了,留着石亨在京,多少还是会让朱祁钰有些分心的。
所以,索性,趁着这件事,将其调离京师,弄到辽东去开荒种地倒也不错。
石亨自然很憋屈的,堂堂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领着一群三等兵痞去种地,可想而知那种憋屈愤懑有多深了。
可是他没有丝毫办法。这也比现在就乞骸骨,告老还乡要好。不过,这也和养老差不多了。
这个时候的石亨经过多番打压,他早已没有了雄心壮志,或者说不敢再有丝毫逾越的动作了。
现在对他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兵部尚书被撤职,本来安排代替者继任兵部尚书一职的任务应该是政事堂大佬们决定的。不过朱祁钰既然有了决断,没有裁撤掉兵部,而是准备将其主要功能转换一下,向着后世的国防部靠近,自然就没有让政事堂插手。
不但如此,整个兵部所有旧制人员全部大换血,进行了一轮大轮换。
兵部内部机构也大部分都被裁撤,增添了许多辅助类的部门,职位也由原来的文官正二品尚书职改为了中将军领衔的军队武将职。
职位还是兵部尚书,只不过是人员任命和只能有所不同了而已。网
兵部大换血,大调整之后,朱祁钰亲自任命保定伯梁珤为新一任兵部尚书,并让其尽快恢复兵部运作,兵部调整也就到此为止了。
不是所有勋贵都是饭桶,能被朱祁钰任命为兵部尚书,即便是如今这个兵部尚书的权利比之以前缩小了很多,也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
贵州苗人叛乱,这位可是出过大力。名门之后,战功彪炳,军事素养也不错,不然又怎么会被朱祁钰看上眼。
中将军领兵部尚书职,多少也有些高职低配,对比石亨可就好太多了。
况且,朱祁钰也是准备将他提入军委会当个副职的。毕竟,如今的军委会管辖太庞大,人员且不多,这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兵部尚书不过是一个过渡而已。入军委会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调整后的兵部实行的是双管制,军委会也就是皇帝和政事堂双管,其中涉及到军务的只要不涉及到调动军队,寻常的事情都是政事堂说了算。一旦涉及到调动军队,即便是调动一个兵,政事堂也无权插手。
监工,也算是兵部存在另外一个意思了。
兵部现如今虽说明面上看还是归政事堂管辖,实际上也不过就是一个挂名而已。这等同又一次消弱了政事堂的实力,可是此次兵部大动政事堂没有反对。
实际上反对液效果不大。
况且,自军政分离,五军都督府被废以后,兵部就已经名存实亡了。有等于无,他们早就不为此操心了。
北方已经飘起了雪花,北方地区一年比一年冷。今年更胜往年,有了前车之鉴,自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还没有落下,政事堂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哪怕是如今整个政事堂连同下属各部衙门早已经忙得连轴转了,也不得不抽出专人负责大雪过后可能出现的灾害情况的救援准备工作。
朱祁钰也是密切关注天气情况,他知道,越往后,天气将会越发的冰冷。
明朝的灭亡,除了人祸之外,天灾也是一个避不过去的话题。
小冰川时代的来临可是加速了大明崩溃的罪魁祸首之一。
想到大明即将面临的冰寒袭击,从而引发的粮食短缺的情况发生,朱祁钰下定了决心明年一定要拿下捋顺辽东,拿下整个东北地区。
东北的黑土地可是个宝贝,绝对是产金蛋的巨大金矿。
要知道后世东北被尚没有被完全开发,其粮食产量就已经占据了全国一半还多,养活了大半个国家。虽然有其他方面的因素,黑土地依旧占据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地位。
黑土地绝对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最佳地方
要知道在全世界仅有三大块黑土区:一是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二是分布在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三是分布于中国松辽流域的东北黑土区,面积约10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东北也被誉为北大仓,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其他地方朱祁钰摸不着,东北松江流域的黑土地可是就在眼前,那可是一处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价值惊人,只要将其经营得好,其产粮数量足以扛过去因为冰寒来袭从而导致的大明全境粮食减产的问题。
除了东北,西番,闵粤,海南等地也要尽快的运转起来。最起码,要派遣生产建设兵团前往开荒种粮,为日益寒冷的天气做粮食储备。
除此之外,台湾这个时候或许也是时候彻底的收回来。那里虽然地方不大,可也不小,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产粮重地。
或许,还要派兵南下将产粮重地南越等一些温热带地区全部收入囊中,这样一来,或许便可以不用再担忧日后小冰河来袭时大明无粮可食的地步了。
、、、、、、!
朱祁钰捏了捏眉心,想得太多感觉大脑有些晕乎乎的。本以为如今大明的局面已经很好了,可是细想之下距离理想的目标,还是相差太远了,
任重而道远啊!
他无奈的叹了口气,难怪历史上明君很少,如此辛苦换作那些没有吃过苦,只懂得享受的帝王来说,勤政劳力的确不是一个皇帝该干的。
这还如今他将大部分权利都分派下去的结果,不然,光是看奏折都能将人给累死。
伸个懒腰,让久坐变得有些僵硬的身体缓和一下,朱祁钰开始埋头奋笔疾书,为接下来需要去做的一些事情做准备。
建新元年十月二十六日,筹备了近半年的边境七座互贸坊市正式对外开放。
这也预示着大明将打开国门,打破陈规旧俗,迎接八方来客。
时间很快进入十一月,距离春节越来越近。和去年连续经历两次大战之后的临近年关相比,今天自然显得更加热闹。
还没有进入十二月,年味就已经很浓了,在京师以及京郊,闲下来的百姓们早就已经开始准备过年的物件了。各种风味吃食,相隔很远就已经能够闻到,天空中,空气中到处都飘荡着各种让人满口生津的香味。
香飘十里一点也不夸张。
十一月十三日,皇室宗亲的爵位改制,废除已经全部实施完毕。除因为反对废爵的十几户振国将军等郡王一下宗亲被杀举家流放三千里之外,其余所有郡王一下爵位的皇室宗亲全部废除。
改制后,皇室宗亲中,除了女子五个爵位外,男子一系就只剩下亲王爵和郡王爵了。如今,亲王目前还有十多人左右,郡王三百余人不等。
相比宗亲爵位未改之前的庞然大物,算是很好的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亲王和郡王最终都会慢慢的降爵,三代之后,将不再拥有任何爵位。皇室宗亲也将始终保持在一个理性的数量上,不至于像之前那般臃肿,尾大不掉。
改制后分封在全国各地的亲王和郡王则全部举家迁入京师,除了爵位,笼罩在他们身上的重重枷锁大多也都被废除,他们也将和普通百姓一样,能够过上寻常百姓们过得日子了。
鲜衣怒马,遛狗架鹰,衣食无忧,不为生活所恼,自由自在,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还有特殊的身份地位,这样的日子才是一个皇室宗亲,天潢贵胄该有的。
贵族不都是这样吗?
以往他们是名存实亡,现如今倒是实至名归了。
皇室宗亲的改制算是为大明除去了身上的一个毒瘤,解决了一个大包袱大负担。
军队的改革到了现在也算是彻底的完成了,五十万淘汰下来的旧军进过近一个月的紧急调整,被调整成了五十个成产建设兵团,已经分迁全国各地了。其中,西番十万,连同家属,将会凑够二十万。
除此之外,一些在政事堂看来人员荒芜的地方都有生产建设兵团被派遣前往。
新疆,甘肃,南海,辽东,福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辽东均有分派。除此之外,那些移镇地方就此扎根落户的农垦兵团的家属们也跟着陆续迁离居住地,往迁移地转移。
军改最大的问题或是说是麻烦解决了,但是眼下有一件事却是让朱祁钰颇为左右为难。
按照军改计划,朱祁钰原本是打算军改后的新组建的军队以质量代替数量,镇国军以五十万最最终数量,镇守军也是五十万,警察部队相对多一些,为八十万。
可是经过最终的改变完成后,无论是镇国军还是镇守军,甚至是警察部队,数量都严重超标。
警察部队人数由规定的八十万猛增到一百万,虽然数量有些多,超出了预估,因为是地方维稳部队。在如今交通不发达,讯息不畅通的情况下,再加上新疆和甘肃新归,一百万警察部队的数量朱祁钰还能够接受。
至于镇守军由原来规定的五十万一下子增加到了一百万,就让朱祁钰头大了。
说起来,镇国军作为大明最后的一道屏障,数量上升到一百万,依照如今的局势来看,倒也不是不能接受。可是镇守军也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还是让朱祁钰颇为意外和震惊的。
这不是以前的卫所制,现在养兵薪饷都很高的,养三百万军队,虽说其中警察部队的薪俸要相对来说少一些,但是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加上武器装备,枪支弹药等等,这个数量还要在往上翻一番,可想而知一年的军费该是何等的恐怖。
所以,震惊过后,朱祁钰坚持要裁撤镇国军和镇守军的拥有数量。
之所以一下子多出来这么多的军队之外,除了卫所旧军数量太多之外,还有就是俘虏的异族青状不少,不冲入军中磨磨性子,操练几年,放在地方也不太好安置。各地地方藩镇以及土司等收缴上来一部分兵力,零零总总算下来数量就多了。
最终,在朱祁钰强力的坚持下,镇国军数量和原定的差不多,只保留六十万,在一百万的基础上再次裁掉四十万。
但是军委会一致要求,镇国军可以保留六十万的最低数量,但是前提是龙骑禁军的数量必须增加。
龙骑禁军的战斗力有目共睹,为了保证大明的安稳,二者必须选其一。
如今,大明看似平稳,四方安宁,一种将领都知道这都是假象,最起码,辽东以至于整个东北地区来年是一定会有大战爆发的。
镇国军作为战斗力精湛的对外作战部队,延长的边境线已经让六十万军队分散到了全国天南地北了,一旦战事一起,军队数量不足可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所以,即便是知道养军耗费大,他们也不感到以轻心,轻易裁撤过多的军队数额。
这一点朱祁钰也知道,所以,面对二选一的问题,没有过多思索,他就答应了下来。
于是乎,六万只听皇帝号令的天子亲军龙骑禁军,兵员数量由原来的六万直接增加到了十万。
前不久刚成立的海军,暂时还没有算到镇国军的战斗序列。况且他们的人数现在还没有一万人,刚好趁这个机会将其规模扩大,也是朱祁钰接下里需主抓的。
海军的规模暂时还没有定,但是随着开海远洋,和外国的接触将会越来越频繁,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是不行的。
所以,即便是肉疼那恐怖的均分开支,海军也必须要筹建,规模也一定小不了。
刚好那裁撤下来的四十万军队倒不会没有地方安置。
这样算下来,镇国军的数量等于没有裁撤,还是一百万人员编制。
由海军想到了内河水军,加之镇守军承上启下,左右互补的作用,以及内陆水患的严峻问题,朱祁钰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不裁撤镇守军的数量,保持一百万兵员。
这其中,镇守军内河水师正式踏上历史的舞台,成为大明军队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依照后世武警部队的一些职业化部队建设,朱祁钰也相应的在镇守军里成立的一些特殊的部队。例如水电部队,黄金部队等。
同时,为了更好地让百姓明白各军种的职能,镇守军的军队番号也被取消,正式更名为大明城卫军。
作为从后世穿越过来的,对自己曾经宣誓毕生效忠的军队,朱祁钰是有着深厚的情感的。他本想将镇守军改为武警部队,最后想想还是算了,就如同他没有将镇国军改成解放军一样,除了不合时宜之外,他还想留个念想。
十万龙骑禁军,属天子禁军,战斗力目前来说稳居大明各军之首。六十万镇国军,大明精锐部队所在,负责国家安全和对外作战。一百万城卫军连同内河水军,负责国内安全,加上一百万警察部队以及新组建的海军部队,如今总兵力保持在三百万上下。
如此规模已经是极限,再多,将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也无法提高军队的待遇问题了。
况且,以如今大明的情况,以及走遍局势,有如此多的军队,当可确保安全了。
到了这一步,军改的事情也算是落下帷幕了。
日后,即便是再有变动,也只是局部的,不会像这一次这般如此大规模的变动了。
两个老大难问题被解决了,无论是朱祁钰还是政事堂,军委会,甚至整个朝堂上下无不是暗自松了一口气。
所以事情看似做起来简单轻松,但是背地里的腥风血雨只有亲历者方才知道其中的惊险。
无论是旧军卫所改制还是涉及到皇室宗亲的爵位改制,其中任何一个哪怕出了一丁点的差错,从而引发了连锁反应,对大明现如今来说都是致命的。
宁王抗旨不遵,五十万卫所旧军聚众闹事,都差一点演变成一场霍乱全国的祸事,可谓吓坏了众人。还在有惊无险,最终化险为夷。
一路走来,所有人都是提心吊胆的,即便是一路过来效果显着,也没有人敢掉以轻心,不到最后始终不能让人彻底放心。
军队改制成型,一支悬在头上如同利剑般会随时落下伤人伤己的军改方才算是尘埃落定,他们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可以说,大明如今的一切改革都是围绕着军改后,有军队的强有力的制成为前提的改变。军队完成了改制,其他所有改革变动都将不再是问题。
如果说朱祁钰是大明的定海神针的话,那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便是定心丸,让他们彻底的没有了后顾之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