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做后盾,做起事来就不会有太多的顾虑,不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了。网
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明白。政事堂以及其下属的部衙自然更是有着确切的体会,不然,近百万人的大迁移,涉及到了大明境内的各个省份,其中一些地方例如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地方势力盘根错节,树大根深,地方土司制度完善,历史悠久,自大明开国就许其自治,想要动他们何其困难。
还有就是地方世家大族,传承百余年甚至更久,族中各类人才层出不穷,在地方上俨然就是一方土皇帝,不但把持地方,在朝堂上,商场中到处都要他们的族人。加上联姻的关系,关系大的让人吃惊,想要将他们分族远迁,削弱他们的实力,又怎么会如此简单轻易的就能够办到。
一切都如此的顺利,还不都是因为朝廷手握三百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军。再加上当今皇帝行事恩怨分明,眼里容不下沙子,对于服从朝廷政令的不吝赏赐,对于那些敢违逆朝廷的,也是毫不留情,霸道强势。
君不见,自新皇登基这一年多来,大明上下被杀,被贬,被流放蛮荒之地的朝廷官员何其之多,甚至远超永乐时期,直逼洪武年间。
南京城内的血液还没有干枯,北京午门外被杀的人头滚滚,皇室宗亲,天潢贵胄的鲜血也流了一地、、、、、、!
这些,都足以让所有人记住,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没有强有力的武力威慑,没有一个有大魄力,大毅力,手段果决霸道的帝王,变革何其难也。
纵观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改革利弊历朝历代几乎都有,但是成功的又有几个?
而那些但凡成功改革利弊,去旧迎新的例子中,帝王无不是对改革深信不疑,坚持到底,全力支持。
那些改革失败的,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帝王或者说掌权者的三心二意从而导致的失败。
归根结底,没有绝对的强硬和底气,改革一定无法成功。
大明自朱祁钰登基以后,各种改制几乎就没有停止过,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但是关键的还是军改。
只要军队改制成功,其他的改制即便是一开始阻碍重重,在军队完全改制形成战斗力后,一些人即便是有心想要继续组织朝廷颁布的各种革新,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脑袋是否够硬。
南京,北京,僧道,皇室宗亲,皇亲国戚,卫所旧军,边关异族、、、、、、一年以来,这些因为反对革新或是依旧如同往昔侵占危害大明天下整体利益的团体或是个人,全部为此付出了代价。
有了强大的军队,国内局势稳定,边境安危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或者说是震慑。
建新之前的大明四边,北有边关九大军镇镇守边境以防瓦剌,鞑靼侵犯。西北,西南,东察哈台汗国以及土鲁番这等边境小国也敢大胆入侵大明,烧杀抢夺。如今再看,土鲁番被灭,东察合台除了修书一封发发牢骚外,又敢有什么过激的行为吗?
东北地区,历来混乱,朵颜三卫,各种蛮荒异族相互之间侵扎不断,是不是的还侵入大明境内,掠夺人口财货,朝廷除了发一道圣旨斥责之外,何曾有过将其彻底消灭的打算。网最多也不过是朝廷派军将其大败,收回失地,然后在对方假模假样的乞降后再一次不了了之。
现如今再看,朵颜三卫已经成了历史,东北各藩镇势力,各大小部落如今处境惨淡。虽然还没有被灭族,那是因为朝廷还没有想真正插手,待到来年,辽东,兀良哈,建州蛮族各部,甚至是整个东北地区都将全部收入囊中,实现真正的统一。
这一切,没有强大的军队何以能够做到,没有一个铁腕强权的帝王又何以能够实现。
、、、、、、
趁热打铁,在军改和宗亲改革完成后,政事堂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变革。
黄帝历4148年,大明建新元年十二月一日,距离农历新年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一天,政事堂连续颁布数道政令,传遍天下,引发巨大哗然。
第一道,大明正式成立国税局,属正三品衙门,归政事堂直接管辖。
第二道,大明中央银行正式成立,属正三品衙门,归政事堂直接管辖。
第三道,国家商务局正式成立,商务局同国税局和大明中央银行一样,同属政事堂直接管辖,属正三品朝廷正衙。
第四道,大明国家资源局正式成立,脱离户部,归政事堂直接管辖,属正三品朝廷正衙。
第五道,自黄帝历4148年,大明建新元年十二月一日起,正式废除海禁,允许任何团体和个人近海或远洋海运,出海不在违法。
第六道,贵州,云南,甘肃,新疆四省正式废除地方三使司制度,自来年一月一日起实施总督制。
六道政令,一道比一道震撼人心,一道比一道让人吃惊意外。
这是对知道一些内情的人而言,对于那些对这些新成立的机构完全不知道的人来说,却是一头雾水。
六道政令,除了第五道废除海禁让人能够一目了然,知道政令的具体实施目的外,其余五道政令则是让人感觉云里雾里的摸不着头脑。
不要说是普通百姓,就是一些朝廷官员,对于新成立的国税局,中央银行等也都是两眼一抹黑,完全就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六道政令发布的当天,新成立的国税局正式发布公告:“大明国税局总领全国税赋,全国各地省,州,县全部设置地方国税局,由国税局总部和地方衙门双重管辖。
自此以后,地方衙门将不再享有地方税赋的收取权,一切赋税全右国税局专管。”
国税局的公告一出,顿时引起一片哗然。
接着,大明中央银行也发布公告,明确其管辖及其职能,却因为国税局的政令太过于意外,让人直接忽视了。
直到新成立的商务局发布政令,才让处于震惊意外的人们回过神来。但是一看商务局的政令和只能介绍,吃惊和骇然之色再一次爬上所有人的脸庞。
商务局统辖全国商务,日后,但凡没有经过商务局颁发的资格证,任何人或是团体行商,从事商务贸易,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均为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将依法严惩。
同时商务局还下发通知,商务局和国税局一样,将会在省,州,县设立分局,统辖地方商务,地方衙门自此后无权管辖任何和商贸有关的事情。
而在商务局各级衙门成立之日起,各地凡是从事商贸往来的必须前往地方所在地的商务局办理通商资格证,无证经营必将重处。
这一波公告一出,顿时让那些商贾们慌了神,连同他们身后的大小势力,宗族官员等全都脸色发青,有些浑身发冷。
有些事情不经查,也见不得光,更不能让朝廷知道。如今全都摊到了明处,一经被发现,可是要死很多人的。
不想曝光,那就只能忍痛割肉,就此收手。
就在一些人就此事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因对办法时,商务局和国税局联合发布公告,自建新二年一月一起,上调全国商税,由原来的30税一,变成十五税一。同时,远洋贸易税,地方关税,农税等大大小小数十种税赋都有变动。
一个巨型炸弹轰然爆炸,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惊骇万分。
此令一出,倒吸冷气的声音那是此起彼伏,到处都是。这就不是单单涉及到商贾的事情了,地方世家大族,免税的官宦人家,士林学子等一批原本享受免税政策的群体全部被波及,一个也没能幸免。
可想而知,这道政令在整个大明朝野上下引发的轰动是多么的巨大。
百姓们对此却是喜闻乐见,欢呼不已。因为农税等一些跟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税赋都降低了,是历年来最低。
可以说,自大明立国一来,这是朝廷降税最狠的一次,百姓们切身的体会到了朝廷的政令对他们的影响。
“以后日子就好过多了。”一些胡子都花白了,满脸皱纹的老者则是满脸堆笑,两行浑浊的老泪因为喜极而泣。
百姓们的日子自然是好过了,可是那些被征税了世家大族,商贾巨富们却不愿意干了。
不过,这个时候虽然很多人不满,认为朝廷有意针对,却没有人在这个节骨眼上出手反对或是捣乱,无声的反对也是一种抗议。
他们这群人可不傻,傻子能够混到他们这个地位吗!
一切,还得等到正式实施的时候再说吧!
再说了,串联起来共同抵制也需要时间。君不见,永乐朝给江南加税,江南五省联合,最终还不是不了了之。
这一次,涉及的地区和势力更加庞大,最终的结果还不是如同永乐朝一样被迫取消。
想明白了这一点,很多原本心惊胆战的人也都放心了不少。法不责众,那么多人反对,朝廷如果一意孤行就是倒行逆施,引发民怨沸腾可就是朝廷的问题了。
所以,对有经验的江南几省的地方世家大族和商贾巨富来说这都不叫事。永乐当年何其霸道,最终不是也要妥协吗。当今皇帝虽然英武睿智,比起永乐皇帝来还是嫩了点的。
他们现在关心的是解除海禁的问题,一旦朝廷真的解除了海禁,那对于他们这些手握巨大财富,有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的人来说,无疑又是一次发大财的机会。
特别是一些沿海地区,以前一直偷偷地犯禁干着海贸的商贾和世家大族,如今可以光明正大的远洋海贸。
相对于那些此时才起步的人来说,他们才是此次解禁海禁的利益最大获得者。
然而,当第六道政令公布后,政事堂再一次公布了第二道补充政令,天下为之沸腾,彻底被点燃。
总督,地方一省最高行政主官,正二品地方大员,管辖一省除军务之外的所有政务,总督实行竞聘制,凡天下百姓,只要拥有大明身份户籍,品行端正,学识渊博,有一技之长,都可自荐政事堂,审核通过后便可成为一省总督,总理地方大权。
这是政事堂给予的解释说明,而后,是原先公布的新疆,甘肃等四地的总督任命名单。
贵州第一任总督自然就是曾经入京的苗族苗王。
云南第一任总督是永镇云南的黔国公府黔国公沐璘。
对云南百姓来说,朝廷显然没有黔国公更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美好的生活。即便是朱祁钰想要将黔国公一系迁移云南,第一届云南总督也非黔国公之外无第二人能够担任。
好在代镇的沐璘脑子是个聪明的,在政事堂遣使说明缘由后,沐璘当场便是认可,同时还将黔国公府掌管的兵权一并交了出来。
对于这个很上道的代黔国公朱祁钰是很欣赏的,识时务识大体,很不错。所以,朱祁钰大笔一挥,直接允许其执掌黔国公府,袭爵黔国公爵位。
地方自治不是说着玩的,以黔国公府在云南人心中的地位,换个人担任云南总督恐怕也得不到云南百姓的认可,这于朱祁钰的初衷不符。
在云南百姓的心里,黔国公府的地位还在朝廷之上,为了云南的安稳,云南总督直接提笔钦封,和贵州总督一样,都是认真挑选,而非自荐的。
不止这两地,甘肃和新疆总督也都是朱祁钰和政事堂诸位大臣商议后决定的人选。毕竟是首次实行,稳妥一些还是很有必要的。
后续一些地方的总督人选在彻底落实自荐制度也无不可。
甘肃总督是顾兴国,镇远侯顾兴祖的弟弟,当朝皇后顾玲珑的父亲,大明当朝国丈。
新疆总督则是孙原贞,这位曾是原浙江布政使,还曾领过兵打过仗,缴过倭寇,能文能武,在浙江一带尤为有名望。
原本,甘肃和新疆两地的总督朱祁钰也想提拔本地才俊担任,可是两地新归,先期还是以军政府为主,现下不太适合用当地人担任总督。而且,两地之中也无甚有大才者能担此大任,为避免遗祸两地,朱祁钰思考再三,还是决定由朝廷委派最为合适。
孙原贞能文能武担任边境总督最为合适,顾兴国虽然原本官职不高,但是身份尊贵,乃是当朝国丈,亲任甘肃总督,也能安甘肃百姓们的心,让他们知道朝廷对他们的重视。
在四地总督人选公布之后的当天,已经近半个月都待在通州逍遥山庄的朱祁钰回到京师,亲自送四人出京赴任。
“此行路途遥远,任务艰巨,诸卿万望保重。”
朱祁钰的目光在四人身上扫过:“总督制算是开了先河,诸位当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整个大明上下都在看着你们,做出表率来,当不负百姓,不负朝廷。”
“臣等竭尽全力,誓死报效!”四人连同孙原贞和顾兴祖提名的八个副总督齐声高喝。
寒风呼喝,也挡不住众人心中的激动。
当孙原贞等人的身影早已经消失不见了,朱祁钰依旧望着他们消失的方向,一动不动,深邃的眸子中有着淡淡的忧虑和不确定。
于谦上前劝说道:“皇上,风寒,还是回宫吧!”
担忧是一定的,谁也不知道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如期待的那般美好,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睡也无法保证结果。
总督制度的实施,让整个大明的显贵阶级都沸腾了,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正二品的地方大员,掌控一省的生杀予夺,这可比之前的地方三使司的权力还要大。而且,还能提名四个从二品的副总督人选,这无疑也是如虎添翼的大好机会。
很多原本郁郁不得志的能人志士此刻都快疯了,大量的自荐书信如雪花一样飞入京师,期望能够入选。
然而,政事堂随后一纸政令打碎了那些想要一步登天的人的美梦。
大明目前除了新疆,甘肃,贵州和云南之外,暂不再继续在其他省份实施总督制。至于何时开启,在何地等待政事堂通知。
此令一处,朝野上下哀嚎声一片。
不要说那些本就没有官职在身的地方俊才,就是朝堂上的一些官员原本也都十分心动,想要辞了官职争一争的这一地总督做一做,听闻这个消息具都是大失所望。
即便是政事堂下了政令,一些人依旧不死心,纷纷上书祈求继续开启一些边境省份的总督计划。
同时,那些偏远省份的一些地方豪强实力,或是本就实力庞大的家族也都纷纷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其境实施总督制度,并自荐为总督的折子也是像这天上飘落的雪花一样,转眼间就堆满了政事堂的公房。
但是无一例外,政事堂全部都给否了。
、、、、、、
六大政令,涉及到了大明的各个方面,各种问题也是扑面而来,政事堂可以说是首当其冲,七位政事堂大臣忙得连轴转。
而这个时候本该坐镇皇宫为政事堂坐镇的皇上朱祁钰却是在送走了四位首任总督后再一次返回了通州逍遥山庄,继续捣鼓在满朝问问看来有些不务正业的旁门左道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