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知道接下来对于整个大明来说恐怕都会是至关重要的阶段了。
自从知道了长生的事情后他也越来越受到周喻的信任,也越来越多的接触到了更多的东西,特别是大明未来几年的一些规划和安排周喻也没有再瞒着于谦。
直到了解这些东西之后于谦才彻底明白周喻的野心到底有多大,不,这不能说是野心,而是几年之后必将成为的事实。
有些于谦之前不太想得清楚的事如今他也彻底是想明白了,为什么他有时候会觉得当皇帝的居然会有那种唯恐天下不乱的想法。
因为这天下若是不乱上一阵那就没有办法破而后立,不乱上一阵就无法真正的分清楚谁是敌人谁是自己人,不乱上一阵又如何能够将那些占据了无数良田的豪族世家给打入地狱,这不乱国库和内库又从哪里来钱发展大明。
一个皇帝竟然希望自己的社稷混乱这种事简直从未有过,但理解了一切站在了周喻的立场上一看,于谦还真就有了一种乱得还不够的感觉。
混乱的过程也是一个摧毁过去的过程,会摧毁掉那些根深蒂固存在了很久的顽疾,而平复混乱的过程则是皇帝的权威逐渐覆盖整个大明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够将民心重新凝聚让皇权再一次达到巅峰的过程。
而接下来大明将会开启一个远超大唐的盛世,所有人的盛世而不是一家一族的盛世。
要做到接下来的事情就必须要有一个至高的皇权,而如今这件事也只是完成了大半,但剩下的那一小半却又是最重要的部分。
于谦觉得这次前往关中倒也可以遥控江南顺带着给皇帝解解忧才行。
在襄王来到京城的时候,于谦是跑出了十余里地亲自迎接,这让襄王也感觉有些受宠若惊。
襄王纵马来到于谦前边停下,翻身下马后就朝着于谦拱了拱手:“于大人亲自来接让本王可是有些受宠若惊,我这就令人加快速度赶紧去面见皇上。”
“襄王言重了。”于谦也朝着襄王拱拱手,目光朝着长长的队伍看了一眼:“宁王的车驾也在其中?”
襄王转身看了一眼:“在,就那辆看上去很普普通通的。”
顺着襄王手指的方向,于谦一眼就看见了襄王口中所说的普普通通的马车,这一看还真的是普普通通低调得不行。
于谦摇摇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襄王微微点头:“皇上可已经想好了如何处置。”
“皇上的圣意可不是微臣能够揣测的。”于谦摇摇头朝着襄王做出了一个请的动作:“还请襄王上车一叙,微臣有皇上的密旨传达。”
襄王愣了愣随即点头,招来自己的下属让其统领大部队自己钻上了于谦乘坐的马车。
就于谦的这个马车都还是四匹马拉着的大马车,而宁王乘坐的也就是一匹马拉动的马车,大小规格着实有些配不上其宁王的身份。
等到马夫挥鞭操作着马车前进,于谦也从马车里的桌子下取出一个杯子给襄王倒了一杯早就备好的茶水。
襄王倒也是渴了举杯就一饮而尽,随后才对着于谦道:“于大人,皇上可有什么事要让本王去做。”
“的确有一件很重要的事。”于谦微微点头,从身边抱起一个箱子放在小桌上:“但这个差事能不能落在襄王头上还得看襄王能不能通过考验。”
“考验?”襄王顿了顿目光落在了被于谦抬出来的箱子上:“于大人能不能透露点给本王知道这次的差事到底是什么。”
于谦微微摇头:“不能,但此事很重要事关大明的百年大计。”
“出征东瀛?”
于谦再次摇头:“不,比起这件事还要更重要。”
襄王愣了愣随后直接打开了桌上的箱子,见到里面乱七八糟的书册画卷也不着急,拿起东西慢慢的看了起来。
车厢里沉默了很久,襄王一样接着一样的把东西给仔细看了个遍,慢慢的襄王的表情顿时变得古怪起来,不时的还会用着那种古怪的目光扫上一眼沉默的于谦。
“于大人,这个玩笑可不好笑。”襄王将东西放回原处盖上盒子,摇着头道:“皇上还专门派你来消遣我。”
于谦目光平静表情认真:“襄王可是看完了。”
“看完了。”
于谦道:“那臣就要开始问了。”
“行吧行吧,你问。”襄王无语的摇摇头有些无奈:“于大人你什么时候也有这种兴致了。”
“呵。”于谦无奈一笑,道:“皇上的旨意臣也没有办法,那么敢问襄王从箱子里的东西里发现了什么。”
襄王懒洋洋的道:“一个故事,关于一个老不死的太监,于大人,本王算是通过考验了吗,你该告诉本王皇上到底有什么旨意让你传达。”
于谦直视着襄王:“不愧是王爷,箱子里的东西微臣也看过,而且微臣做出了和王爷你相同的判断。”
襄王摇头:“这不是应该的,以你于谦的智慧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这些东西代表什么。”
于谦道:“我是看出来了但我不敢相信。”
襄王呵呵的笑了起来:“这种事只有傻子才信,不过于大人,这种虚无缥缈之事你可得注意着些要多多提醒皇上才行。”
于谦没有说话,直愣愣的盯着襄王。
就这样襄王只感觉心里越来越毛,咳嗽了一声问道:“于大人为什么这么看本王。”
于谦道:“微臣刚才说只是不敢相信,所以现在微臣正在给王爷你表演傻子的样子,皇上估计知道了襄王骂他是傻子或许也会责罚于王爷。”
襄王是个聪明人,若不是聪明人现在也不会有如今的模样,刚才心里发毛其实就是因为他觉得这事情好像不是这么简单。
“不是吧于谦,你和本王在开玩笑?”
于谦摇头:“王爷,你已经猜到了才对。”
襄王深吸了一口气,眼中的震惊却震惊却是怎么也掩盖不下去:“于谦,你不是在忽悠本王?”
“当然。”于谦再次摇头,道:“刚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微臣也很震惊,甚至是辗转难眠,但事实摆在眼前微臣不得不信。”
“这怎么可能。”襄王脸上震惊,但却很是注意的压低了声音:“世间怎么可能有如此之事?自古以来求长生的帝王比比皆是却没有一个能成,如今一个太监却是?本王不信!”
于谦道:“如果说本来这世间的第一个皇帝差点就能长生,却因为过于小心而失去了长生的机会最终让他身边的太监得到了这天大的机遇呢。”
襄王猛的摇摇头。
于谦的话像是一榔头狠狠砸在襄王头上让他头晕目眩,他紧紧盯着于谦想从他平静的表情中找到一丝玩笑的痕迹,但于谦的眼神和表情中却没有这样的展现。
“于大人,这真不是皇上和你对本王开的一个玩笑?”
襄王喉咙动了动,声音愈发低沉。
于谦微微摇头语气依旧平静:“王爷,此事关系重大微臣怎敢拿来玩笑?皇上命微臣前来便是要告知王爷此事,并让王爷协助处理。”
襄王惊呆了:“握草。”
他想起箱子里那些书册和画卷里表露出来的东西有些茫然了。
“这都是真的?”
襄王喃喃自语,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震惊。
于谦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他。
马车在官道上缓缓行驶,车轮碾过路面的声音在寂静的车厢里显得格外清晰。
襄王的声音有些颤抖:“皇上要我做什么。”
于谦看着襄王知道他已经是信了此事,摇摇头道:“皇上让王爷和我即刻前往骊山配合赵高建城挖墓,逼迫第三个长生者先生并将其带到皇上面前。”
襄王张大着嘴巴:“妈的,我感觉我像是在听一个非常离奇的故事。”
“是很离奇。”于谦苦笑一声,道:“王爷,若非亲眼所见微臣也不敢相信,如今知道此事的并不是只有皇上和微臣,这其中牵涉太多更事关我大明江山社稷,第一个长生者赵高已经臣服于皇上,第二个长生者是始皇帝的妃子如今还在始皇帝的寝陵中关着,她也是第三个长生者的挚爱。”
“但那第三个长生者便是我大明和皇上的敌人,必须要将其抓住以儆效尤。”
“三个!?”
襄王揉了揉太阳穴努力消化这么惊人的消息,他感觉自己好像忽然不认识这个世界了一样。
“为什么那第三个长生者是敌人?”
于谦沉声道:“因为那个长生者自诩是天命的守护者,皇上赐死了妖后,坑杀了堡宗,打得草原臣服改变了我大明的国运,这些对于那位长生者而言便是改变了天命,所以他敌视皇上,此次常德公主和宁王一事也事关这位长生者,不是皇上要与他为敌,而是他要与皇上为敌。”
襄王眼睛闪烁了一下:“好好好,本王大致是明白了,皇上为本王母后报仇便是改变了天命,皇上改变了大明的国运为大明延寿便是改变了天命,很好很好,本王倒想要看看这天命厉害还是这整个大明加起来厉害。”
于谦看了一眼襄王倒是没想到这事还能用这个清奇的角度去理解,不过若非襄王是个思考角度清奇的人今日恐怕也不会有如此权势了。
于谦轻轻咳嗽一声:“还有一事。”
“你说。”
于谦道:“王爷可愿成为长生者永护大明。”
襄王深吸了一口气,压低声音问道:“此事当真?”
于谦点头:“当然是真的,这是皇上的意思,皇上想让我等二人成为长生者守护大明。”
襄王连连点头:“这还用说,长生啊,多少人求而不得的东西摆在面前这有什么好犹豫的,愿意愿意。”
于谦微微点头:“不过有件事臣还想和王爷商量。”
“赶紧说。”
于谦道:“和臣一起劝说皇帝也取长生。”
“这事啊……嗯???”襄王顿了顿,意外的道:“你说什么?我没听错?”
于谦道:“王爷你没听错,臣希望王爷能和臣一起劝说皇上取得长生。”
襄王摸了摸脑袋有些头晕:“他不想长生?还有不想长生的皇帝?”
于谦摇头:“皇上的想法臣猜不透,但若是这大明没有了皇上臣却想得到未来会如何混乱。”
襄王一拍大腿:“不行不行,我得赶紧过去好好问问我这皇帝侄儿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句话说完襄王又怀疑的看了一眼于谦:“你真没骗我?”
于谦举手发誓:“于谦不敢骗王爷,若有一句假话天打五雷轰。”
“疯了疯了,全都疯了。”襄王喃喃的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瓜子:“我觉得我也疯了。”
大部队一路来到南苑之外,襄王更是急得像个猴子一样马车刚刚停稳就跳了下去,等到左右这一看人也懵了一下还是于谦拽着襄王一路前行。
“南苑变化很大,王爷觉得陌生也是正常。”
襄王摆摆手:“走走走,赶紧去拜见皇上。”
一直来到正殿之外,于谦看着守门的焦敬和毛贵两人后直接就甩了一个眼神过去,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这才拱手高声喊了起来。
“皇上,臣于谦,襄王求见!”
周喻大概是早就知道襄王抵达后会第一时间过来拜见,在听到了于谦的声音后也就随口大声回了一句:“进来。”
于谦和襄王两人快步走进来,襄王一见到周喻嘴巴就张了开来啊啊啊的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周喻看着襄王的那副模样也是觉得好笑:“来人啊,给皇叔赐坐倒茶。”
襄王闭上了嘴开始深呼吸缓解情绪,等到有人将茶水和桌椅给襄王送来于谦才拱手开口:“皇上,臣有事要单独奏禀皇上。”
周喻摆摆手,书房中很快就只剩下了襄王于谦和周喻三人。
“皇上皇上。”襄王迫不及待的就开口道:“于谦给我说长生,这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真的。”
再次从周喻这里得到肯定的答案襄王一下就彻底接受了,顿了顿襄王又道:“于谦说皇上不愿长生,这又是为何。”
周喻摇头:“能不能长生还需要抓到那第三个长生者才能确定,长生也并非朕的追求,多活百八十年的朕就觉得够了,人不死那还能是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