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我这里,你们就是我的兵了。”
周黑虎笑呵呵地说道。
“再说,天知道我们的老朋友什么时候酒喝大了就想要和我们干一仗。
我可没时间等你们慢慢形成战力。
这次给你们配置的装备可是不老少,你们想要依靠我们提供教官,你们自行培养,那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万一我们的老朋友打过来的时候你们还没有把这些新装备弄明白,那麻烦可就大了。
因此我抽调十万技术兵到你的第一兵团,那些技术装备几乎立马就能形成战斗力。
你们再慢慢地培养属于第一兵团的技术兵。
当然,为了我们战术的完整,你的第一兵团也要抽调十万士兵给我。”
此时的王司令已经乐得找不到边了。
十万普通士兵换十万技术兵,这可不是一般的赚啊!
“老司令,您可不能忽悠我。
您要是给我十万技术兵,十天,您给我十天,我的第一兵团就能完成战力升级。”
东北国防军如今的装备水平,那可是当今世界的独一份。
整体来说,现在的我军才刚刚开始机械化的试点。
而王司令的第一兵团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传统的步兵兵团。
火炮什么的很少,坦克部队也仅仅只有一个不满编的旅。这些坦克还是东北国防军几年前支援过来的。
至于如今在东北国防军里大规模入列的各型自行火炮车,那是一辆都没有。
在来之前,王司令最大的愿望就是东北国防军给他们配备三个坦克师和三个炮兵师,至于步兵部队增加中小口径火炮和迫击炮的配置。
没有想到这个老司令居然是如此的豪横啊!
本来王司令的一兵团也就十来万人,但是最近几年北方的这个邻居越来越咄咄逼人。
王司令的第一兵团就天然地担当起了东北国防军中亚方面军的战略预备队的角色。
我军总部这才把第一兵团扩编到三十万人的规模。
如今形势更加危急,东北国防军居然直接向友军寻求援助了。
于是,王司令和他的第一兵团就理所当然地就要并入周黑虎的麾下了。
在王司令看来,第一兵团在获得东北国防军的技术装备支援后,应该能够在一个月内完成战力升级。
毕竟,第一兵团也有不少坦克兵炮兵的预备部队。
没想到,自己一来到中亚行省,东北国防军就给自己送来了这么大一份礼。
给自己的第一兵团配置东北国防军一样的技术装备。
也就是说,东北国防军会给自己的第一兵团配备三个坦克师,三个炮兵师,三个机械化突击师,这九个师是需要第一兵团全新组建的。
每个步兵师还有一个炮兵团,一个步兵团配备一个炮兵营,一个步兵营配置一个炮兵连,一个步兵连配置一个火力排,一个步兵排配置一个火力班,一个步兵班装备一挺轻机枪,一挺狙击榴,六个反坦克火箭筒。
连级的火力排配置一挺12.7毫米重机枪,两门82毫米迫击炮。
步兵排的火力班则装备两挺7.62毫米口径的重机枪。
关键是,如今的东北国防军早已经实现了机械化,部队的行军几乎都是汽车机动。
这样的配置,在王司令看来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因为这几乎就是对他的第一兵团进行重新武装。
如果东北国防军派驻教官,对第一兵团进行训练,王司令初步估计第一兵团至少需要三个月才能完全形成战力,当然初步形成战斗力也就需要一个月。
而东北国防军如果直接派遣十万的技术兵种到第一兵团,那么对于第一兵团剩下的二十万人说,他们只要学会配合这些技术装备作战即可。
所以,王司令才会想到十天就能形成战力。
当王司令的第一兵团移兵中亚行省的时候。我军的第二兵团也在向贝加尔湖军区转移。而且因为这十年华夏的大基建项目,国内几纵几横的铁路网络已经逐步完善。
从第二兵团的驻地乘坐火车前往贝加尔湖地区,也就是三五天的时间。
当苏俄的情报部门得到我军的支援部队已经向中亚行省和贝加尔湖地区两个方向分别支援了两个兵团,苏俄的大统领当即就炸了。
“伊古斯,向对方施压,谁给他们的胆子居然敢和我们的百万大军对峙?”
苏俄大统领的办公室里,苏俄大统领对着国防部长大声咆哮了起来。
“大统领阁下,这帮援兵的装备和东北国防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他们甚至都还没有开始机械化的试点,仅仅是一些纯步兵而已。
对于他们那些传统步兵而言,我们完全不需要考虑,他们仅仅是增加我们的功勋而已。”
国防部长伊古斯多次访问了我军,对我军的装备和训练可以说是相当了解。
在伊古斯看来,我军或许训练是真的很下功夫,但是我军的装备和苏俄相比是真的落后不少。
现代战争,仅仅依靠强大的个人意志是不行的,装备的重要性同样是不可低估的,有的时候,还会起到决定胜负的作用。
这个时候,伊古斯等人还没有意识到东北国防军会重新武装过来的支援部队。
毕竟,在他们看来开战之前给部队配备大量的新式装备是极度不理智的做法。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东北国防军和前来支援的部队会为了提升部队的战斗力,会来一个近乎打乱重新编组的疯狂举动。
毕竟,东北国防军和我军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两支相对独立的军队。
作为苏俄的大统领,恢复曾经失去的土地一直都是他的理想。
但是,东北国防军可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一旦没有搞好,其进攻的部队一旦陷入被对方歼灭的窘境,到了那个时候想要再结束武装冲突,那可就需要再度付出代价了。
周浩的贪婪,大家都是见识过的,这个代价肯定不会小。
而且,一旦苏俄战败,作为苏俄最高决策者的现任苏俄大统领,就需要承担这个不可推卸的责任了。
这一个历史的污点,会一直相伴下去,甚至会成为一个国家历史的污点。
现在的华夏军队因为东北国防军的缘故,让世界各国再也不敢小觑。
在得知东北国防军居然得到了有力的支援,华夏周边那些对东北国防军有想法的国家都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辛巴当局甚至派出了特使前往沈阳。
作为连续被东北国防军击败三次而丧失大片国土的阿三来说,如果东北国防军主动进攻他们,则很有可能会导致阿三出现四分五裂的局面,让阿三这个国家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毕竟,在他们看来,为了解决麻烦,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制造麻烦的人解决掉。
易地而处,如果他们在军事上占优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停止军事行动的。
这不,辛巴又以己度人了。
看着眼前这位辛巴的特使在尽其所能地表示印度是华夏的兄弟之邦,在接连失败三次之后,印度从上到下都思考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原来是印度军队战斗力拉胯的根本原因就是印度无论怎么都无法祛除的种姓制度。
只要不能从根本解决种姓制度对印度上下的影响,印度军队就不可能真正成为世界强军。
印度的军官基本都是由高种姓组成,而基层的士兵则基本由低种姓组成。
这样组成的军队用来欺负更加弱小的军队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想要碰一碰像东北国防军这样的世界强军,那绝对是一碰就拉稀。
甚至,就连这个辛巴的特使都知道这一情况。
但是,最难受的是,他们上下都知道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他们却无法改变这一现实。
因为他们就是这一极度落后制度的受益者。
而且这个受益者的群体还相当强大,就算有个别的有识之士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都无能为力。
当然,辛巴这个特使的任务就是让周浩等人认为目前的印度对东北国防军没有任何的威胁。
很显然,这位辛巴特使的任务完成的非常漂亮。
毕竟东北国防军根本就没有想过会主动通过军事手段来解决印度这个麻烦。
印度目前拥有两百万可以投入战场的部队,但是如同印度特使所言,印度的种姓制度使得印度军队的战斗力极为拉胯。
东北国防军组建的仆从军都能够把印度政府军按在地上摩擦。
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极为特殊的存在。
印度军队也一度沦为世界级的大笑话。
当然,对于这种情况,不管是印度总理辛巴还是他们的国防部长辛格,都感到极为沮丧。
周浩等人也知道,印度之所以会派出特使前往沈阳,是因为在我国南部地区,我军同样有一个三十万人战略支援兵团。
所以辛巴和辛格等人都惧怕了。
哪怕东北国防军在印东地区没有任何的兵力调动。
这挡不住辛巴和辛格会胡思乱想啊!
这个时候,周浩其实也是不愿意在别的区域制造军事热点的。
毕竟,战争只要一打响了,各种不可控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战争都是一种冒险,不外乎风险的大小而已。
就拿周浩来说,他也是极其不愿意发动战争的。
因为只要是战争就是要死人的,上了战场,就是众生平等。
子弹不会管你周浩的孩子会不会比别人家的孩子高贵。
而且,周浩的大儿子还参加的还是阵亡比例最高的空军部队。
空军,尤其是战斗机飞行员,那就是真正冲锋陷阵的勇士,只要上了战场,你就必须和你的敌人当面厮杀。
现在,周浩的三女儿也进入了战区。
一般情况下,周浩都会不主动挑起战争,但是一旦战争找到了周浩,那周浩就必须干净利索地解决这场战争。
用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对于现在的东北国防军来说,你的每一拳都必须打得开。
只要有一拳你没有打开,环视的饿狼就蜂拥而至。
所以,对于即将爆发军事冲突的热点地区,周浩不断地在向其输送军事物资,以提升其战争潜力。
而日军也发觉东北国防军对这一地区的支援似乎从未停止。
也就是说,日军想要收回他们的这块失地,难度在渐渐变大。
日军高层也知道,发动收复战是越早越好。
到了8月,日军似乎一切准备就绪了,日军负责地面进攻的各个部队已经到各个港口集结。
运输队和护卫队都已经就位。
其空军部队也都全部转移到东北部靠近战区的地区。
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但是,当时间来到8月下旬,也就在世界各方都认为日军即将发动史上最大规模登陆作战的时候,日军的登陆作战计划突然暂停了。
因为,根据可靠情报,东北国防军突然得到了外来援兵的支持。
这也就是说,东北国防军兵力不足的短板突然就消失了。
这一下子打得日军高层一个措手不及。
突然的变故,让日军一切行动都戛然而止。
米国驻日司令部,米军司令官斯洛德面色阴郁。
“沃尔特特使,看来你很有必要再去一趟京都,日本人似乎已经被周浩的这混蛋吓住了。”
“就算东北国防军获得了强力援军,日本人还是要明白他们的价值是什么。”
沃尔特笑着说道:“马上我就起身去京都,找裕仁好好谈一谈人生。
他们的使命就是和东北国防军大干一场。
不能因为对方实力变强了,他们就不敢上前了。
就算是粉身碎骨,也要体现出他们的价值。
否则,他们的价值何在?”
两个老狐狸笑得狡诈无比。
当沃尔特特使赶到京都的时候,裕仁已经等候多时了。
因为沃尔特来之前就通知了裕仁,沃尔特就喜欢这种被人极度尊重的感觉。
“天皇陛下,八月很快就要过去了。
想必你是很清楚我此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