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落座后,笑如朗月,轻轻抬手,"平身。"
等武惠妃坐下后,其她妃子也起身缓缓落座。
身为皇帝最受宠的妃子,武惠妃自是风华绝代、姿容绝世,气质高贵,身上华服艳冠群芳,鳯鸟珠翠金玉步摇斜插在她的云鬟髻上,旁边缀以牡丹,额间一抹金箔展翅青鸾,更让她高不可攀。
高台下众宾客起身坐回座位,武惠妃微转头轻声询问着身后的丁香,丁香也小声回了一句后,武惠妃不动声色地扫视宾客们,视线在远处末排公孙菀和楚釼那桌停下。
两人谈笑着,没发现有人在审视他们,公孙菀不管不顾的,小手一抓,已开始吃起桌上摆放着的点心。
她也曾让人传召这个公孙菀到她的宫里请脉,但太医署的人似乎把她保护得很好,她传了几次,都被推脱说在炼药未出关。而公孙菀虽然身在太医署,却不是太医署的医师,又得了圣人的特准,自由进出,连武惠妃这样掌控后宫的人,都拿她没辙。
武惠妃微微眯眼,心里有些不屑,就这么个小野丫头,还能让丁香吃亏,让太子瞧上?让自己吃闭门羮?
她微转头看一眼后方服侍的丁香,瞬间觉得有些丢人。那鄙视的眼神,让丁香一颤,忙垂下头来。
武惠妃收回眼神,心里冷笑,不急,就这样的小野丫头,她总有办法讨回来的。
皇帝拿起杯盏,朝台下众宾客举杯示意,"众爱卿,各位贵客,远道而来朕的寿宴,朕心甚喜,今夜各位可要尽兴。"说完一口喝下杯中葡萄美酒。
"圣人千秋万岁。"台下人齐声欢呼,亦都一口喝完。
场面话说完,礼官高呼"开宴"。侍女和宦官们端着菜鱼贯而入,梨园的舞姬也陆续上台,没一会儿,场子就热闹不已。
这边推杯换盏,高歌欢唱,那边在池边等待着的公孙苓紧抿着唇,紧张不已。
一旁的应无名看着她有点颤抖的手,轻轻一笑,手指轻拂「春雷」的琴弦,几声音响传入公孙苓耳中。
公孙苓转头看向他,应无名继续轻轻拨动,音符不多,声音也不大,但却神奇地舒缓了公孙苓快要迸跳出来的心。
微闭眼,一阵轻柔过后,公孙苓慢慢定下了心神,确实感觉镇定了些。她心里惊叹应无名的琴艺之高超,也庆幸自己找对了人。
缓缓睁眼,对应无名微笑道:"多谢。"
应无名亦轻笑回礼:"不用谢,大娘子现在可是与我荣辱与共。"
公孙苓挑眉,真不知这家伙到底有几层面具。
那边宴席已到颠峰,各国使团轮番上场,为大唐圣人献艺,歌、舞、说唱、杂技、幻术等。
轮到契丹时,契丹公主李亭沐亲自上场,与二十多位契丹勇士合演舞曲「臻蓬蓬歌」。
这是契丹着名的踏歌舞曲,以鼓点伴奏,场上勇士舞者表现出坚韧阳刚之气,场中女舞者则舞出了纤柔软情之美。
看惯了梨园女舞姬的歌舞,这阴阳相合的契丹舞确实让李隆基眼前一亮。
李亭沐自信满满,这支拜寿的舞曲,她足足练了两个月,就是想在大唐皇帝面前一鸣惊人。若皇帝高兴了,自然会赏她,那她想要的,自然能得偿所愿。
想到这些,李亭沐更是雀跃,鼓声震动中,一个大劈腿压下,最后一声震天鼓与舞曲一起奏停,献舞已毕。
"好!"
"好!"
台下宾客纷纷鼓掌叫好,连皇帝李隆基也表现出欣赏之色,轻轻抚掌,和武惠妃交换着喜悦的眼神。
李亭沐看皇帝开心,忙上前一步,向皇帝行大礼,"臣女李亭沐,恭祝大唐圣人千秋万世,福寿延年。"
李隆基喜爱欣赏歌舞,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天下皆知,李亭沐想求什么,自然要先投其所好。
李隆基自是喜笑颜开,"不愧是契丹,舞曲别出心裁,要公主殿下亲自上场跳这「臻蓬蓬歌」,朕心甚喜,高力士,有赏,将朕昨夜谱的曲子,赏下。"
"是。"高力士忙吩咐身边的小太监去拿来圣人刚谱好的曲子。
本来李亭沐听到皇帝有赏两字时,还高兴着,认为自己走对了方向,正想打铁趁热,想开口要求,但随后便听到皇帝要赏她他自己写的曲谱,瞬间有点傻眼。
她本来对歌舞没有太大兴趣,为了来大唐,为了裴旻,才苦练这支贺寿舞,如今,皇帝还要赏她曲谱?
她拿来有什么用啊?
虽然任性惯了,但好在理智尚存,知道绝对不能在皇帝面前发作,更不能露出半点不满。
李亭沐勉力堆出笑意,恭敬谢恩:"谢圣人,臣女感恩戴德。"憋不出太多话,李亭沐从高力士手中拿过赏赐后,就恭敬地退下。
回到座位后,李亭沐一手紧紧捏着曲谱,一手用力掐哥哥李坦固的腿,将受到的鸟气都发泄到他身上。
"唔....。"李坦固忍着痛,闷哼不已,不明白刚被皇帝夸奖的妹妹到底在气什么?
他可真是无妄之灾。
接着梨园一琵琶女上台演奏,台下宾客继续交杯饮酒,气氛依然热络。
李隆基等了许久,转头问身帝的高力士,"公孙苓呢,还没到她吗?朕可是期盼许久,等着看她要给朕什么惊喜。"
一旁武惠妃听到这名字,知道是那小野丫头的姐姐,眼神中透出些许冰冷。
哼,这两姐妹倒是深得圣人喜爱。
高力士回答,"大家莫急,下一个就是了。"
本来听那琵琶声快睡过去了,听到回答李隆基马上来了精神。
琵琶女下了台子后,便再没人上台来,宾客们也没太在意,继续吃肉喝酒。
隐隐中,一段悠扬的笛声传来。
开始还没人在意,但渐渐地,笛声由远及近,那音色犹如月下清泉撞碎了寒石,令人浑身打起了颤栗。
宾客忘了喝酒,抬头四处张望,想找到那笛声的来处。
"快看。"有人轻叫一声,指着太液池边。
众人顺着他的指尖望去,看到本来一片黑暗的太液池上,飘浮着许多小纸船,纸船上点着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