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阳光似乎要将大地烤焦,于国栋与罗顶邦的会面,无疑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于国栋轻轻瞥了一眼罗顶邦,只见罗顶邦微微点头,那肯定的姿态仿佛已经预示了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于国栋的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片刻后,他缓缓开口.“罗先生,请允许我考虑一下吧。”
这句话,既是于国栋的缓兵之计,也是他对现实无奈的妥协。说实话,在于国栋的心中,他深知自己得罪不起眼前这个人。
罗顶邦,一家上市企业的掌舵人,其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对于于国栋这个出口的二道贩子来说,简直是天壤之别。两者之间的差距,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弥补,更不是凭借一腔热血就能跨越的鸿沟。
罗顶邦见状,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他伸出手,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于先生,我等待着你的好消息。请务必不要让大家为难,也念一念各位同仁的旧情吧。”
罗顶邦的这句话,既是警告,也是暗示,让于国栋不禁心头一紧。
于国栋强颜欢笑,与罗顶邦握手道别.“那我先走了,罗先生,有时间请你吃饭。”
话虽如此,可于国栋的笑容背后,却隐藏着难以言喻的苦涩与无奈。说完,他带着陈秘书匆匆上了高尔夫球车,大夏天的,他的脸上却已经布满了寒霜,仿佛连夏日的炎热都无法融化他内心的冰冷。
这一刻,于国栋深刻体会到了权力与地位的重要性。他明白,自己想要在这个充满竞争与算计的世界里立足,就必须学会妥协与选择。
于国栋坐在高尔夫球车上,陈秘书默默地跟在一旁,两人都没有说话,气氛显得有些压抑。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照在他们的脸上,却驱不散那股从心底升起的寒意。
“于总,罗顶邦的话,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陈秘书终于打破了沉默,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
于国栋深吸了一口气,目光穿过层层叠叠的绿茵,仿佛要看透这背后的重重迷雾.“是啊,罗先生这一招,玩得可真够深的。咱们现在,就像是棋盘上的棋子,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那.......咱们真的要答应他们提价吗?”陈秘书小心翼翼地问道,他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一个不慎,就可能让整个公司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于国栋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他回忆起刚才与罗顶邦的对话,那个人的眼神深邃而冷酷,仿佛已经将他们的一切尽收眼底。
可这些人一副理所当然,颐指气使的态度,让于国栋大为不爽,他何曾受过这样的窝囊气?
“回公司开完会再说。”
“好的于总。”
四通园际贸易公司位于铜锣湾的心脏地带,那座新购的18层办公大厦在璀璨的霓虹灯下更显气势恢宏,仿佛是这片繁华商业中心的又一颗璀璨明珠。
大厦外墙上悬挂的“四通园际”四个大字在夜色中熠熠生辉,时刻提醒着过往行人这栋建筑的不凡身份。而这栋耗资2.86亿元港币的新办公楼,也确实不负众望,自落成之日起便频繁亮相于港媒头条,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此时,大厦内部却是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于国栋,这位四通园际贸易公司的掌舵人,一脸严肃地穿过走廊,连平时钟爱的午餐都无暇顾及。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每一步都似乎在向周围的人传递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召集所有人,立刻开会!”于国栋的声音在空旷的办公区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一时间,整个公司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驱动,原本还在外面享受午餐时光的各个项目经理们纷纷扔下手中的餐具,急匆匆地赶往办公室。他们的脸上带着几分狼狈,几分紧张,但更多的是对于国栋这位大老板脾性的敬畏。
在于国栋的领导下,四通园际以高薪养才的策略着称,但这份优渥的待遇可不是轻易就能享受的。一个不慎,就有可能被贴上“拎不清”的标签,从而失去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
项目经理们匆匆回到各自的工位,有的甚至还未来得及咽下口中的食物,便已经开始整理资料,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会议。他们深知,于国栋的每一次紧急召集都意味着公司有重要的事情需要讨论或决策,而错过这样的机会,很可能会让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受到动摇。
于国栋秉承了钟跃民的理念,坚信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因此,于国栋不惜重金,为公司的精英们提供了行业内顶尖的薪酬待遇和福利条件,目的就是要将他们养到没有跳槽的可能。这种看似奢侈的投资,实则在于国栋看来,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长远布局。
很快,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严肃。
于国栋站在会议桌前,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座的十几位经理。他没有任何废话,直接切入主题,简短地介绍了一下情况,便开门见山地问道.“大家想想我们要怎么做?有什么话尽管说。”
会议室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各位经理面面相觑,心中都明白这次会议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片刻的沉默后,终于有人开口打破了这份宁静.“罗氏的作风一直是很霸道的。”这句话仿佛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是啊,罗氏跟船运公司的关系很好,万一我们不同意,罗氏会不会断我们物流?”另一位经理紧接着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物流是制衣业的生命线,一旦被掐断,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罗氏可是在制衣业说一不二的存在。”又有人补充道,言语中透露出对罗氏强大实力的忌惮。
说来说去无非都是在强调罗氏这个庞然大物的不好惹。于国栋静静地听着,眼神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讨论还在继续。
有经理担忧地指出.“我们的订单有些已经安排到了明年,贸然擅自提价,客户肯定不能乐意。这会严重影响到我们四通的声誉。”这一观点立即引起了在场不少人的共鸣,他们深知声誉对于一家公司的重要性。
另一位则显得更为激进.“罗氏我们未必没有实力一战,我们把他们的客户挖过来就是了。市场这么大,谁怕谁啊!”
还有人提出了降价策略.“我们针对罗氏的成衣产品降价5成,这样我们也有得赚。用价格战把他们打垮!”
豪言壮语在会议室里回荡,但于国栋知道,这些都是情绪化的言论,真正可行的方案需要冷静思考和深入分析。他把眼光投向他最器重的一个经理——何经理,希望听听他的意见。
“何经理,你谈谈吧。我想听听你的看法。”于国栋说道。
在于国栋的注视下,何经理沉稳地点了点头,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于总,我理解大家的担忧,也明白提价可能会带来的风险。但我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四通园际有必要采取一些积极的策略来应对罗氏带来的压力。”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了一下在座各位的反应,然后继续说道.“我的建议是,我们可以试着提高一部分产品的价格,但并不需要全线提价。我们可以选择那些需求稳定、利润空间较大的产品进行调整,同时确保提价幅度在客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样既能增加公司的收入,又不会对客户关系造成过大的冲击。”
“你支持提价?”于国栋知道这个何经理最是胆大的,不怕得罪人。
“如果不提价,我们得罪的可是全港的纺织制衣同行啊。”
如果把大家得罪完了,全部合力来绞杀四通,何经理想想头皮都发麻。
于国栋紧锁眉头,目光在会议室中来回扫视。
他深知,在商界,人脉与关系网至关重要。一旦得罪了同行,四通园际将面临孤立无援的境地,甚至可能引发整个行业的联合抵制。这样的后果,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致命的。
然而,另一边,主战派的声音也同样响亮。他们坚信四通园际有足够的实力与罗氏一较高下,甚至提出通过降价等手段来抢占市场份额。
这些激进的主张虽然听起来振奋人心,但于国栋心中却充满了疑虑。他明白,商战并非儿戏,一旦决策失误,将给公司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于国栋感到前所未有的纠结。他一方面继承了钟跃民那种不服输的精神,渴望在商业世界中闯出一片天地。
另一方面,他又胆小谨慎,害怕因一时冲动而得罪了整个纺织制衣界,最终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
于国栋叹了口气,心中暗自思量:“跟着钟跃民做惯了顺风顺水的生意,如今让我逆水行舟,这何其难啊!”
于国栋缓缓点燃了一根雪茄,深邃的眼眸中透露出几分疲惫与无奈。他扫视了一圈会议室,那数十位西装革履的经理们此刻却都选择了沉默,仿佛连空气中的尘埃都凝固了。
“大家有统一的意见了吗?”于国栋的声音在空旷的会议室中回荡,却无人应答。
经理们或是低头凝视着自己的皮鞋,或是抬头将目光投向虚无缥缈的天花板,似乎都在刻意避免与他的目光交汇。
于国栋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力感。他深知,这些经理们并非无能,只是在面对如此重大的决策时,每个人都选择了明哲保身,不愿轻易表态。
于国栋重重地叹了口气,既是对这些经理们的失望,也是对自己的无奈。
“行了,那就散会吧。”于国栋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与决绝。他知道,这样的会议再继续下去也只是徒劳。
就在这时,何经理站了出来,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于总,我们有今天的成绩非常之不容易,所以我认为我们坚决不能退缩。我与公司共进退。”
何经理的表态仿佛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主战派们也纷纷附和,表示愿意与公司共存亡。
然而,于国栋的脸上却并无波澜,他的眼神依旧冷峻.“还没到存亡的关键时刻。散会吧。”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众经理们纷纷离座,手捧着文件夹,互相交头接耳地离开了会议室。会议室里很快便只剩下了于国栋和陈秘书。
陈秘书看着于国栋,眼中满是关切.“于先生,我觉得何经理说的非常有道理,如果我们退缩了,之前所做的工作都是白费了,这可都是你的心血。”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坚定,似乎想要为于国栋找到一丝坚持下去的勇气。
然而,于国栋的心中却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他深知,一旦公司提价,就意味着失去了价格优势,之前好不容易得来的市场份额都将付诸东流。
同时,突然提价也会导致公司好不容易建立的信誉受损,这对于四通国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我再考虑考虑,你出去吧。”于国栋揉了揉脑袋,心烦意乱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几分疲惫与无奈,仿佛在这一刻,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他的肩上。
陈秘书轻轻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会议室。她知道,这个时候的于国栋需要一个人静一静,去梳理那些纷乱的思绪。
于国栋独自坐在会议室中,思绪万千。他想到了自己在商场上的摸爬滚打,想到了那些为了公司付出心血的日日夜夜。他深知,一旦得罪了那些纺织业的大佬,他的处境将会非常艰难。大家群起攻之,他守住了还好,要是守不住,他在香港将再无立足之地。
“世人只知江湖险,有谁晓得登天难。”于国栋在心中暗自感叹。他知道,商场就如同战场一样,充满了未知与变数。一边要战争,一边要谈判,没有永久的战争,也没有永久的和平。他不能相信对手会心慈手软,会给他机会,会有同情心。战场是残酷的,也是不相信眼泪的。
于国栋想到了罗顶邦等人,他们的野心与手段他再清楚不过。要是相信这些人会手下留情,那无疑是毫无准备的自杀行为。一旦开战,他将输得一塌糊涂。
想到这里,于国栋觉得浑身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