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他会背很多首,《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独坐敬亭山》《早发白帝城》《夜宿山寺》等等,就连《蜀道难》他都能准确无误的背诵全文。
为了培养儿子的文学素养,李东带着沐沐还学习了《论语》、《诗经》和《三十六计》,其他的国学经典都在李东的书单中,以后沐沐都得学习。
可以说,沐沐的国学经典修养已经远超同龄小朋友了。
讲完李姓,李东话锋一转:“沐沐,咱们再来说说王姓。王姓同样是一个大姓,它的起源很复杂多样。其中一种重要的起源是出自姬姓。周朝的时候,周灵王有一个儿子叫姬晋。这个姬晋啊,他非常聪慧,而且很有自己的主见。当时周灵王在位,他做出了一些决策,姬晋觉得不太合适,就大胆地向周灵王直谏。
可是周灵王并没有接受他的意见,反而非常生气,一怒之下将姬晋废为庶民。不过呢,姬晋的儿子宗敬仍然在朝中任职,当时的人们因为他是王族的后代,就尊称他们家为‘王家’。慢慢地,他们这一支就以王为姓了。”
李东握着沐沐的小手,在手中把玩着,接着说:“还有啊,在古代,有很多帝王或者诸侯的后代,他们因为自己尊贵的身份,被人们尊称为‘王’,他们的子孙后代也有很多以王为姓了。王姓在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人物。
比如说,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他练字非常刻苦,传说他为了把字写好,经常在池塘边练字,写完后就在池塘里洗笔砚,久而久之,池塘的水都被染黑了。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遒劲,他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另外,北宋时期的王安石也是王姓中的名人。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看到北宋当时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积贫积弱的局面,就推行了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
“爸爸,那王梓涵就是古代的公主吗?”沐沐好奇的问道。
“这个嘛就不好说了,毕竟王姓那么多人,往上追溯的话还真不好说追溯到哪一支。”李东想了想摇摇头。
沐沐听得津津有味,他催促道:“爸爸,那董姓呢?”
李东调整了一下坐姿,认真地讲起董姓的起源:“董姓也有着独特的起源。有一个说法是源于董父。董父是舜帝时期的人,他有一项非常特殊的本领,那就是擅长养龙。在那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时代,龙被视为非常神圣的存在。
董父把龙养得很好,舜帝非常高兴,就赐给他董姓。董父的子孙后代便以董为姓。在历史的长河中,董姓也出现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
李东看了看沐沐,又说:“就像西汉时期的董仲舒,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当时,思想文化非常繁荣,各种学说百家争鸣。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这个思想对汉朝以及后来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汉武帝刘彻当政时期,这一思想被采纳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的历史。还有明朝的董其昌,他在书画艺术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作品风格独具,笔画圆润,结构精巧。绘画作品也很有特色,擅长山水绘画,他的画作中常常体现出一种淡雅、宁静的意境。”
沐沐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他接着问道:“爸爸,你再讲讲薛姓吧。”
这时薛佳琪停下了手上的动作,一双美眸看向李东。
李东的知识储备确实渊博,这些很细碎的知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或者说即使有人了解过,但是也不能像李东这样说的这么详细,至少她就不那么清楚。
李东点了点头,说道:“薛姓的起源也很有趣。有一种说法是薛姓出自任姓,是黄帝的后裔。黄帝你知道吧,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呢。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儿子叫禺阳。
禺阳的后代奚仲非常厉害,他被封于薛地,在那里建立了薛国。可是后来,薛国被其他国家给灭掉了。薛国的后裔为了纪念自己的国家,就以国名为姓,改姓薛了。在历史上,薛姓也有不少杰出的人物,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李东陷入了回忆,然后说道:“唐朝的薛仁贵,他可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薛仁贵出身贫寒,但他武艺高强,胸怀大志。他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征战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最着名的战役就是‘三箭定天山’。
当时敌军非常强大,但是薛仁贵凭借着自己高超的箭术,连发三箭,就射杀了敌军的三名将领,敌军大乱,唐军大获全胜。
还有唐朝的女诗人薛涛,她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女子。她的诗作情感细腻,富有诗意。而且她还制作了一种特殊的纸张,叫做薛涛笺。这种纸张颜色鲜艳,质地细腻,非常适合用来写诗,在当时很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我知道薛涛,她写的《池上双鸟》我会背。”沐沐兴奋地说道。
“嗯,不能光会背,慢慢地要理解诗的意思。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要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句话你妈妈就对我说过。”李东调侃道。
这句话应该说是每个老师都对学生讲过,薛佳琪自然也不例外。
“是吗,妈妈?”沐沐好奇的看向薛佳琪。
“是的,死记硬背很容易就会忘却,只有理解了才能记忆深刻。”薛佳琪笑着点点头。
沐沐听完后,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他高兴地说:“爸爸,今天我学到了好多好多知识呢。原来每个姓氏背后都有这么精彩的故事,还有这么多厉害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