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月十六日,晨曦初破,天际泛起鱼肚白,太阳如同一个巨大的金球,缓缓从东面升起。
金色的光辉倾洒而下,落在济州城以北的大河之上,河面波光粼粼,仿佛无数细碎的金子在跳跃。
码头上,早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数十艘唐军战船整齐排列,水手们来回奔走,做着最后的出征准备。
他们检查着船帆绳索,将一箱箱的武器弹药搬上战船。
战船的桅杆上,黑鹰旗猎猎作响,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即将到来的征程。
码头上的战船相比于长江和大海上行驶的战船稍小。
因为大河的河道蜿蜒曲折,水情复杂,大型战船难以施展,所以驻扎在此处的皆是中小型战船。
半个时辰后,一切准备就绪,一声嘹亮的号角声骤然响起,划破了码头的上空。
舰队缓缓驶出港口,船头劈开河水,泛起白色的浪花,向着西南方向的东阿县进发。
东阿县,是晋国水师在大河上的主要驻地之一。
李继义攻克河北大部分区域后,深知唐军水师的威胁,便开始着手建设晋国水师。
然而,晋国此前从未涉足水师领域,战船皆是四处搜刮来的货船与渔船。
为了改变这一窘迫的局面,李继义大肆招募造船工匠。
但大唐对工匠管理严格,最终只有一些前魏的造船工匠投靠了晋国。
偏偏这些工匠手中的战船图纸还是前周时期的,致使造出来的战船在性能上远远落后于唐军。
这还不算最棘手的,更要命的是晋国没有指挥水战的将领。
若是指挥骑兵、步兵作战,晋国人才济济,可一旦涉及水军,便无人可用。
无奈之下,李继义只得让黑羽军出身的甘威担任晋国水师都督。
将领有了,水师人员又成了难题。
与大唐能够轻松招募到水兵不同,晋国麾下的水兵比骑兵还要稀缺。
最终,甘威心一横,将大河、沧海附近的渔民全部招募为水兵,这才勉强搭建起了晋国水师的框架。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即便如此,唐国依然没有放过他们。
这天,三艘由货船改装的晋军战船正在东阿县附近水域巡逻。
突然,了望手发现东北方向出现战船,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石弹和弩箭便如雨点般射来。
紧接着,水面上便陆陆续续的出现唐军战船,这些战船连成一片,如黑色的潮水般袭来。
“唐军,唐军战船来了!”
晋军士兵惊恐地大声喊道。
他们大多是刚刚放下渔网的渔民,哪里见过这般阵仗,吓得纷纷掉头,向着东阿县码头拼命逃窜。
唐军战船紧追不舍,很快便抵达东阿县码头附近。
晋军守将见唐军都已经打到了水寨附近,急忙敲响战鼓,下令出击。
一时间,河面上战鼓轰鸣,杀声震天。
晋军战船虽然数量少、性能差,但在本土作战,也鼓起了几分勇气,试图抵抗唐军的进攻。
唐军战船则训练有素,配合默契。
一艘艘战船如灵活的游鱼,在晋军战船之间穿梭自如。
唐军先是用投石机发射石弹,一颗颗石弹带着呼啸的风声,砸向晋军战船,不少晋军战船被砸得木板破碎,船身摇晃。
随后,唐军的强弩手也开始发威,密集的弩箭射向晋军战船,晋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惨叫声不绝于耳。
晋军战船试图靠近唐军战船,进行接舷战,可他们的战船速度慢、机动性差,根本无法靠近灵活的唐军战船。
而唐军战船则利用自身优势,不断从远距离攻击晋军战船。
一艘晋军战船在唐军的猛烈攻击下,燃起了熊熊大火,船员们惊慌失措,纷纷跳水逃生。
随着战斗的进行,唐军的优势愈发明显。
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向着南岸登陆,迅速冲向码头附近的投石机阵地。
登陆的唐军士兵手持长刀,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与守卫投石机的晋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搏斗。
晋军士兵虽然奋力抵抗,但在训练有素的唐军面前,逐渐力不从心。
唐军很快便摧毁了码头附近的投石机,让晋军失去了远程攻击的能力。
另一路唐军战船则直接发射火油罐,一个个火油罐带着炽热的火焰,飞向东阿县码头和晋军战船。
火油罐落地后,瞬间燃起大火,火势迅速蔓延。
东阿县码头陷入一片火海,停靠在码头的晋军战船也被大火吞噬,浓浓的黑烟直冲云霄。
晋军守将见大势已去,正准备组织撤退,这时,大批晋军骑兵赶到。
唐军看到晋军骑兵到来,知道再继续战斗下去可能会陷入不利局面,于是急忙登船离去。
同一天,汴梁、洛阳码头的唐军内河舰队也纷纷出击,对晋、凉两国的水师和码头展开了猛烈的打击。
其中,晋国是重点进攻对象,因为唐国与晋国的边境基本以大河为界,大河上的水师,基本都是晋国的。
这就导致,短短的半个月时间,晋国的水师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那点家底,全被唐军给摧毁了。
消息传回太原后,李继义大怒。
他给枢密院下令,必须保护好水师的水寨。
晋军在大河上不是唐军的对手,他没什么话说,但唐军竟然登陆了,这就是陆军的失职。
骂完枢密院的人后,他看了一眼御桌上的奏折,还是觉得不解气,命人传甘威入宫。
他将甘威一顿痛骂后,责令他想办法反击。
甘威也是有苦难言,晋国水师与唐国水师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唐国水师已经建立了十多年,经验丰富、装备精良,而晋国水师才组建不到一年,无论是战船性能还是士兵训练,都远远不及唐军。
无奈之下,甘威只能绞尽脑汁想办法反击。
最终,他决定派剩余的水师士兵乘坐小舟渡过大河,对唐军的码头发起夜袭。
好在大河没有长江那么宽,否则他们连过河都困难。
然而,即便如此,渡河的队伍还是基本上被唐军围剿,只有寥寥无几的人逃了回来。
就在李继义的目光被吸引在大河的时候,大唐统帅部大臣周元与彭灿,拿着计划书,入宫觐见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