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洪武十五年元宵节后,王伦父子之间的谈话,年前王闻受命赶往义乌县祭奠宗泽,又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
由于王伦自幼就教导王闻算术,许多朝廷事务经过数字量化后就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判断了。
这次谈话的起因,自然是因为韩存保被召回,朝廷有意对西域继续用兵,就引发了许多反对的声音。
朝廷无法对西域进行直接占领,这需要很多年的时间,需要不断吸引西域汉人人口的增加才能够完成的,故而朝廷仍旧是效仿唐朝,以安西都护府的方式羁縻西域诸国。
哪怕朝廷在漠南连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在这里以畜力为主的时代,劳师远征的耗费仍旧是巨大的。
都说汉人重土安迁,实际上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民族都是一样的,似汉人这样热衷于对外探索和扩张的民族当真属于异类。
就好比当初伊卜拉欣二世为何那么爽快地让出碎叶城给岳飞,因为土地若不能够有足够的产出,对任何一个势力或者王国都没有任何意义。
反而是随着汉军的入驻、漠北部落的西迁,安息都护府辖区变得繁华起来,东喀拉汗国也跟着受益。
故而许多官员认为,花剌子模的波斯人不听话,让安西大都护领兵教训一番,更换个听话的羁縻首领就足够了,朝廷没有必要花费甚巨,只为了万里奔袭去杀人。
反对官员的意见也没差,他们是站在军费开支与战争收益对比的立场反对的,但王伦身为皇帝,不能总是考虑经济账。
西域本就是佛教影响巨大的地区,如今却变得绿教化,为了阻止绿教继续东侵,中原王朝就有必要建立足够的军事威慑力。
在王伦心中,无论如何他也要将中原的势力范围维持在夷播海一带,还是那句话,现如今这些土地或许得不到开发,但留给后代总有大用啊!
根据岳飞送回来的情报,花剌子模南至呼罗珊地区,这些目前受安西都护府直接影响的区域人口众多,也就意味着有潜在的巨大消费能力。
朝廷在中原推动均田令,取得的最良好的效果就是让底层百姓手中也有了些余钱,哪怕一户百姓一家多出来五百文的消费,这带动的整体消费能力提高也是无比巨大的。
所以若能彻底消灭花剌子模地区根深蒂固的波斯地主阶层,也效仿中原推行均田,那就是解放出了数十万的人口,让他们都有了基本的消费能力。
简单来说,王伦之所以派韩存保领兵前往协助岳飞整顿花剌子模,为的是培养出来一个有着二十万级别人口消费规模的群体出来。
或许计算经济账的话,韩存保万里奔袭,朝廷要支付相当一笔军费开支,一旦花剌子模稳定下来,十年不能回本,二十年呢?五十年呢?
王伦让儿子读《周礼》,就是希望儿子明白,在中原两千年的“大政府”传统下,开拓新的市场和维护稳定是同等重要的。
当天下还沉浸在洪武十五年热闹的元宵节气氛中时,吕宋岛上的新年新拓荒也已经开始了。
岭南的赵鼎主持协调下,广东福建二行省的海商以及一部分退伍的汉军老兵组成的拓荒团,在去年就登陆了吕宋岛。
吕宋这个地名来自岛上土着,不过朝廷官方给出了另外一种说法,认为西汉太祖刘邦时,曾经派吕后族人吕宋南下出海寻求奇珍,吕宋发现了这座岛屿,因此而得名。
也有人认为,前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有宋朝的商人至此,便以“自宋旅居此地”而称之为“旅宋”。
至于地名究竟是怎么来的,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但朝廷主导的对吕宋岛的拓荒,这还是第一次。
由于福建人已经在大琉球岛占据了西海岸的一块地,随着浙江人的到来,大琉球岛便被朝廷划定了两个县,这两个县的人口不多,主要以倭人奴隶、部分高丽劳工以及愿意跟汉人合作的少量岛民为主。
大琉球岛主要以种植园的方式被中原开拓,种植的作物主要是甘蔗,成熟后运送回福建制为霜糖,或者酿酒。
霜糖可谓是暴利产业,所以吕宋岛便被广东福建的商人大户们盯上了,这里已经有些商人出钱贿赂吕宋岛上的部落酋长,租赁土地雇佣土着开荒。
随着南海水师在南海的不断探索,吕宋岛另外一个特产就被发现,这里盛产黄金!
于是广东行省的百姓们不断上奏官府,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毕竟民间的自发行为与朝廷的组织相比,实在是太小打小闹了。
看看大琉球岛吧,前宋时福建人就已经开拓了百余年,成果还不及朝廷数年之间的大力支持。
自新汉建立以来,朝廷一共两次向民间发放私掠许可证,第一次是与金国大战之前打压掠夺高丽,那时候朝廷对山东河北二行省发放了民间许可;第二次则是如今正在进行的东征日本,义勇水师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
故而广东行省也希望朝廷发放私掠证,允许一部分民间商船武装起来南下探索。
这两次的行为也让相当一部分朝廷官员打消了疑虑,此前他们一直担心,或有民间野心之辈,会趁机在海外建国,就此脱离朝廷的管辖。
但中原这个大市场经由均田为基础的诸多利民制度被激活了之后,疑虑就此消失。中原有技术、有市场、有足够多的熟练工人,万一当真有野心之辈海外建国,那不过就是自娱自乐而已。
守着一群好吃懒做的土着野人、要忍受蚊虫毒蛇瘴气,土地产出又不能转化为更大的财富,意义实在不大。
实际上距离中原越远,比如西域、比如南海诸岛,这里的百姓反而越是期望一个强盛的中原王朝,从而保证他们的生存和生活。
从洪武十五年开始,在朝廷主导下的针对吕宋岛的拓荒和殖民,就此开始缓缓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