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还残留着一点茶汤,晚饭便吃茶泡粥,李三娘盛了碟腌萝卜,就着薄粥吃。
因盐放的少,滋味不怎么爽口,林澄心下郁闷,吃到口中便更添苦涩。
“晚上就别织布了,省些灯油。”林澄喝干净碗里的粥,“你身子也不好,早点休息。”
李三娘轻声道:“妾身子无碍,妇人孕期总是不大爽利,不是什么大事。”
妻子怀孕,家里也拿不出钱来,林澄只得又和周学颜借了几两银子。
当然,周家是很愿意借钱的,翰林前途无量,总不能让王家专美。
欠债好还,人情可不好还,可林澄没办法,他胸怀大志,不可能在翰林院蹉跎岁月。
除却讲经修书,便是在书房值守,大好年华,都浪费在之乎者也上了。
机会很快来了,太子出阁读书,皇帝便在翰林院为他选了几位师傅,林澄也在其中。
但太子并不喜欢念书,他捂住耳朵大叫:“不要再讲这些没用的东西啦!”
众人面面相觑,不讲圣贤书,难不成看金陵笑笑生?
大郑民间有许多乱七八糟的风月之书,太子好色,也喜欢追求刺激,偷偷买了不少回来。
包上四书五经的皮,皇帝便也不管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饶是天子也有心无力。
东宫差事再好,也架不住太子是个烫手山芋,最终翰林们推选了林澄,他资历浅,年纪又和太子差不多,出了事可就和大家没关系了。
但这同样也是转机,太子天然地和东宫詹事亲近,只要中途不出大的差错,都会得到重用。
在东宫教书也不容易,太子生性顽劣,林澄掉了一大把头发,秦冲也没能将《论语》读顺。
但太子心态很好,他说:“没事,皇帝又不用念经,你们念你们的就行。”
太子的那些书林澄也瞥见过,男女皆衣着裸露,动作不雅,实是不堪入目。
奈何太子实在屡教不改,秦冲一直想上花楼,体验花魁娘子的潋滟风情,可皇帝不许,他便只能过过眼瘾。
皇帝一般是不会提拔东宫官员的,林澄的仕途在兴业年间也就到此为止了。
不过太子代表着未来,王家并未放弃这个女婿,而是又送来了两个丫鬟。
由于太子的影响,林澄现在对女色敬谢不敏,周学颜调侃道:“哪日你再剃了头,就可以去西方做和尚咯。”
李三娘怯生生地说道:“那可不行,妾不要夫君离开。”
“弟妹莫怕,明澈要是敢,我第一个不同意。”周学颜笑着说道,“那位行走大人也不会答应的。”
他所说的行走就是道宗行走薛从,道玄是道士的天下,自是要不遗余力地压制佛门,在这一点上,玄门和世家达成了共识。
年关将至,东宫的人情往来也多了起来,而太子最想要的是一套全彩精装的书。
可出版这种书并不合法,因而大多是小作坊私印,粗制滥造,远远达不到太子的要求。
“林师傅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