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回去后,必须给兄弟们增加抗寒训练。
下次再碰上类似任务,绝不能让这么多兄弟白白牺牲!
我们要让每一位队员都具备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和战斗的能力。”
麒渊心有余悸地看了一眼身后的雪山,要不是麒沨在关键时刻出手相救,自己恐怕也葬身雪底了。
他重重点头:
“嗯,我听你的。要是真找到了大周老巢,大统领决定攻打,走雪山这条路肯定不行,损失只会更加惨重!
我们必须另寻他路,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咱们牺牲的兄弟,个个都是军中精英,又经过咱们两年多的特殊训练,就这么折损在雪山上。
换成普通士兵,伤亡恐怕会更可怕!”
麒沨攥紧了拳头,指关节泛白,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
要是许子霖知晓他们的想法,定会赞同。
毕竟,前世伟人带领大军过草地、翻雪山时,牺牲的战士同样不计其数。
而大周新皇帝周博翰,也深知这一点。
正因如此,他才处心积虑地勾结津罗国、天璇国、苏伊国和索斯尔国,向华夏发动进攻。
自大周建国以来,征兵工作从未停歇。
周博翰推行分田到户政策,还派遣农官传授百姓先进的种植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
大周百姓对这位新国主感恩戴德,纷纷踊跃参军。
再者,当兵不仅能解决温饱,还有军饷可拿。
三年期满,若不想继续服役,还能申请退伍回家,或者由朝廷安排差事。
这样的朝廷,百姓怎能不拥护?
如今,大周军队已扩充至50万之众。若不是与华夏相隔甚远,中间又有大雪山阻挡,周博翰早就挥师杀过来了。
“所以,咱们找到大周建国之地后,还得探寻一条安全返回华夏的路线!”
麒沨望着远方,和麒渊仔细谋划着未来华夏进攻大周的路线,他们的身影在风沙中显得愈发坚定。
在距离麒沨、麒渊所处之地,三千余里的大周都城,鎏金宫阙巍峨矗立,檐角飞翘,似欲刺破苍穹。
雕梁画栋间,烛光摇曳,映出大殿内凝重的气氛。
周博翰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阴沉,手中那份从华夏加急送回的战报被他攥得皱巴巴,仿佛下一秒就要被揉成一团。
“啪!”
周博翰猛地将战报摔在地上,巨大的声响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震得案几上的烛火剧烈摇曳,影子在墙壁上张牙舞爪。
“哼!集结了这么多国家联合攻打华夏,竟如同乌合之众!
北川关设有军火库,又有重兵层层驻守,难以攻克也就罢了。可越南又是怎么回事?
那里既无大型军火库,华夏派驻的士兵数量也远不及北川关,为何同样久攻不下,一群饭桶!”
一位身着绯色官服的大臣见状,赶忙上前几步,弯腰拱手,小心翼翼地说道:
“陛下请暂且息怒。
越南军队虽然并非全由华夏人组成,但近年来华夏在越南推行了一系列利民政策,
开渠引水、传授耕种之法,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因此深受越南百姓的拥戴。
在这种情形下,许多越南人并不愿意恢复原来的交趾国。
不过陛下不必忧心,只要华夏内部先陷入混乱,那些立场摇摆的越南百姓定会像墙头草一样,迅速倒向我们。届时,拿下越南,不费吹灰之力。”
“哼!说得轻巧!”
周博翰冷哼一声,锐利的目光如鹰隼般射向大臣,厉声质问道,
“我命你们建造的舰船,如今进展如何?”
大臣身躯微微一颤,恭敬地回复道:
“回陛下,依照您的吩咐,可容纳两千士兵的舰船,目前已建成30艘。所有士兵也在抓紧时间进行高强度训练,努力适应海上的颠簸航行与复杂的登陆作战。”
周博翰长舒了一口气,可眉头依旧紧紧皱着,脸上的不满愈发明显:
“速度还是太慢!即刻增调更多工匠、木匠,将大周境内所有的能工巧匠都集中到造船厂。
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大臣闻言,眉头瞬间皱成了一个“川”字,面露难色。
周博翰见状,目光一凛,声音陡然提高:“嗯?有何问题?为何吞吞吐吐!”
大臣急忙俯身,几乎贴到了地面,战战兢兢地说:
“陛下,若将所有工匠、木匠都抽调至造船厂,恐怕会引发百姓的强烈不满。
目前,各地抽调的工匠、木匠数量已然不少,许多地方的工坊都因人力短缺而难以正常运转。
若再继续抽调,当地百姓定会怨声载道,甚至可能引发民变。”
周博翰冷冷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他们有何不满?朕这么做,是为了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了大周的千秋霸业!
你去告知百姓,只要协助朕完成舰船计划,往后种地不仅无需上缴赋税,国家还会依据种地面积,每年给予丰厚的种地补偿,每亩地不少于二两银子!”
在周博翰心中,只要拿下华夏,进而征服天下,建立庞大的周氏帝国,掌控天下财富,这点补偿不过是九牛一毛。
“陛下,此举恐怕不妥。如今国库并不充裕,若按此施行,后续的财政压力将极其巨大,恐会引发一系列麻烦。”
大臣壮着胆子,忧心忡忡地劝道。
周博翰不耐烦地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
“朕自有解决之法,你只需按朕说的去做,不得有误!”
大臣无奈,只得躬身退下。
此后,大周迅速掀起新一轮土地改革浪潮。
造船厂内,能工巧匠云集,斧凿之声、敲打之音交织成一片,昼夜不息。
与此同时,原本杂草丛生、一片荒芜的土地,在百姓的辛勤开垦下,短时间内变成了肥沃的粮田。
一夜之间,大周可耕种的良田面积,较之前翻了数倍。
目睹这一切,那位大臣似乎明白了周博翰的用意。土地增多,粮食产量自然大幅提升,百姓吃不完的粮食,势必会出售。
届时,朝廷若出面收购或倡导百姓捐赠,百姓定会踊跃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