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就在韩信忙于处理自己麾下的那些麻烦事时,萧何、曹参,甚至连张良这样的人物,都不约而同地开始着手处理这件事。一时间,整个南境上下的官员们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不安和惶恐。
毕竟,谁都不是傻子。那些莫名其妙消失的同僚,基本上都是些有名无实的人。就算再愚笨的人,也能猜到其中的缘由。很明显,这是高要开始对这些人进行清理了。
对于底层的官员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件绝对的好事。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将有更多的上升空间,同时也不会再有那么多尸位素餐的人挡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
然而,对于韩信、萧何等人而言,这可就绝非好事了。在这些新锐的官员中,不仅有他们下属的子侄,还有他们的学生。在这个时候,如果他们铁面无私地处理此事,那就等于是彻底得罪了这些人。而这,也正是高要一定要让他们去处理这件事的目的所在。
一句话就能够让自己立于极其有利的位置,动手的人不是高要,最后背锅的也是韩信等人,而这还是韩信等人不得不这么做的,不然高要培养他们做什么,连领导的黑锅都不敢背,虽然是有些pUA下属的意思,但高要可没有什么惭愧的意思,
而就在短短三日之后,高要便如之前所承诺的那样,果断地下达了一系列命令。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命令中并没有包含关闭百家书院的指令,甚至连丝毫要让百家书院疏远、分割的意思都没有。
相反,高要对百家书院的招生做出了明确的限制。
首先,招生必须遵循年龄和自愿的原则,这意味着只有符合特定年龄要求且真正自愿前来学习的人,才有资格被百家书院录取。不仅如此,这些学生还需要在百家书院完成学业,并被认为具备出仕的能力之后,才能接受朝廷的审核。只有通过了朝廷严格审核的人,才有机会入朝为官。
其次,百家书院所招募的学生不能仅仅通晓一门学术,而是至少要掌握三门以上的不同学术领域知识,才能够获得出仕的资格。这样的要求无疑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也使得百家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全面和优秀。
最后,百家书院将享有与商山书院相同的待遇。一旦得到朝廷的认可,学生们便可以顺利入朝为官。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期间,朝廷并不会承担任何费用,也就是说,学生们需要完全自费完成学业和接受培训。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神秘易小川想要将这南境的水给搅混,而高要就给神秘易小川这个机会,只是高要要利用这件事情反过来变成对于南境有利的事情,
神秘易小川的目的就是利用南境的特殊的情况以及对于人才的缺口,然后让百家的人彻底扰乱南境的政治生态,并且联合公子高搞出政变的戏码,但暴露出的南境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高要利用百家书院的存在,也是对于商山书院一家独大的一种境界,该扶持的还是要保持扶持的态度,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场面其实是有利的,也给人更多选择的空间,
同时在条件上增加的一些限制则是对于原本政令的保护,不然朝令夕改,高要自己推崇出来的上山学院如今已经为南境提供了不小两千名官员了,这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让这些人心生不满对于高要可没有什么好处,
同时强制要求百家书院想要出仕,就要精通三门以上的学派,不管这学习的人到底目的是什么,一方面这增加了能够成功出仕的人的学习时间,同时也是强迫让这些人有着固定思维的人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这样的人再出仕的话,高要也不介意给对官职一展所长,
对于任何一个学派的学说上来说,高要都是给了足够的尊重的,毕竟这些学派能够流传下来的基本上都是精华,而不是什么糟粕,
当时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这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由于居于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本身政权还不巩固,他们的思想也还没有形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就为诸子百家的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期社会的各阶级、阶层的思想家,都能够自由地着书立说和四处奔走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并不受到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排挤和束缚。而一旦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确立,封建大一统的国家形成,就很难再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的百家争鸣的情况出现,
同样这个时候的大秦也同样,虽然是诸侯混战的局面,但是最终其本质上还是在已经形成过统一的大秦之下,换句话来说,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百家争鸣出现的土壤,所以想要再度出现类似的情况是不可能的,统治者也根本就不可能允许之中情况的出现,
包括高要也不可能允许这种情况的出现,因为没有主导思想的存在,就无法确定统一的一个思想方针,任何一个政令的下达都是需要人来执行的,如果执行的人心思各异,那就会出现政令不通的情况,
虽然现在的南境有着各个学派的人存在,但是基本上却依旧是以高要的十分务实的政令为主,而法家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法条律令的制定之中,至于兵家,本身基本上不掺杂什么政治上的问题,只是在军队的行军打仗,谋略布局方面,所以问题不大,至于儒家,农家一类的思想虽然在朝堂上也有,但是却是极少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