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短短四个多月转瞬即逝。南境的大军如汹涌的潮水一般,纷纷涌向各郡周围,开始屯兵扎营。这一举动让周围郡县的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股强大的军事力量所笼罩。
随着高要开始调兵遣将,许多郡县在他的大军尚未抵达之前,就果断地选择了主动投降。这其中既有粮食供应的压力,也有军事实力对比的悬殊。而萧何的妙计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有意让人散布消息,强调主动投效与大军压境时投降的区别。这种策略使得各地的一些小军阀纷纷心动,权衡利弊后,他们大多选择了主动投效高要。
并非所有郡县都如此轻易地屈服。还有一部分人坚决不肯投降,他们宁愿拼死一战,也绝不向高要低头。这些人有的是因为对自己的军事实力有信心,有的则是出于对吴芮的忠诚,选择投靠他。
在对待投降者的问题上,高要的态度异常坚决。即使是那些主动投降的将领,也不可能像某些人所期望的那样,直接统领麾下兵马并获得将军的职位。高要对于这一点看得极重,毫不含糊,绝不容许有丝毫的通融。
这一点高要从一开始就已经下定决心要执行这种规定了,哪怕会因此遭受一些损失,他也在所不惜。因为他深知立下这样的规矩对于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好处。
首先,那些直接投诚过来的士兵,其中八成以上都根本不符合高要对于士兵的要求和标准。与经过精锐训练的南境军相比,这些士兵的素质实在是相差甚远。
尤其是一些小规模的起义军和小军阀麾下的士卒,他们的构成非常混乱,年龄跨度极大,小的才十二三岁,大的已经四十多岁了。而且管理也十分混乱,这些士兵往往只是拿着武器拼命,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的训练。
对于这样的士卒,高要心中其实有着自己的考量。他深知这些人虽然前来投奔,但他们的实力和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将他们投入战场使用无疑是一种冒险。毕竟,战争是残酷的,需要的是真正有能力、有经验的战士,而不是一群乌合之众。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高要不接受他们的投降。相反,他会以一种更为谨慎的方式来处理这批士卒。通常情况下,上千人的队伍在经过层层筛选和挑选之后,最终能够留下来的士卒可能还不足两百人。这两百人或许是其中相对较为出色的,但即便如此,他们也需要接受至少三个月以上的严格训练,才能够真正具备上战场的能力。
然而,投诚高要的确是有着一定的功劳。在这混乱的天下之中,高要也明白这一点。但他给予的待遇相对其余诸侯来说,确实是低了不少。高要给予的待遇主要是给予一个普通的官职,而后奖赏不少的钱粮。如果这些士卒想要继续留在部队,那么他们就必须要武艺达标,最高能够给个千人的统领,这已经是高要所能给予的最高职位了。
而其余的诸侯,基本上只要有人投奔,基本上都是保留本部兵马,接受调配,有些带着城池投靠的甚至一切基本原封不动,还给于一定的钱粮支持,两相对比之下,高下立刻就能够辨别出来,这也就导致愿意自己投降高要的人其实并不多,
而这些小军阀,眼光也就只到了这里了,毕竟若是真的有长远的目光,有谋略,也不至于在扶苏死后到现在依旧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军阀了,就是因为重视眼前的利益,真正的聪明人就会明白,这个时候更应该选择的其实是要投奔高要才好,
虽然眼前的看着是亏损了不少利益,但利益势大,家底丰厚,军事实力强大,哪怕是千人,百人,只要打上几场顺风仗很快就能够积累大量的军功慢慢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待遇,而且更稳定,生活更富足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更大,这才是事实,只是这种事实真正能够看清的人太少了,
而同样境遇的人其实还有不少,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陈胜吴广两人,陈胜吴广在高要的推动下提前起义,只是在神秘易小川谋划之中,基本上跟历史上的结果基本上是相同的,
被章邯击败之后,陈胜麾下的周文带着大军在曹阳亭固守、抗击秦军数十天后,又败退渑池。坚强不屈的周文在几经挫创、无粮无援的情况下,又率部与敌激战十余日,终因寡不敌众,拔剑自刎,
周文大军失败后,章邯带兵继续东进,围攻荥阳的农民军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假王吴广意见不合,认为“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竟假借陈胜之名杀害了吴广,结果导致这支起义军部队全军覆没
形势就此开始逆转。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陈胜称王后,其思想逐渐发生演变,与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
随着反秦斗争的开展,革命队伍内部的离心倾向也在滋生蔓延。陈胜派往各地的将领各存异心,争相称王,起义军内部公开分裂。
如北征的武臣自立为赵王,蜕变为割据头目。其部将韩广在攻略燕地后也自立为燕王,攻取魏国旧地的周巿虽未自立为王,却立了魏国后裔宁陵君魏咎为王,而自任魏相,割地自保。与此同时,群起响应的各地英豪也不再听陈胜节制,直接孤立了作为反秦主力的陈胜“张楚”政权,
这个时候因为高要的原因,神秘易小川将章邯给及时召回了,但是于此同时的封王的举措则同样是成为了压垮陈胜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封王的举措极大的抑制了各地起义军的崛起,毕竟这个时候的起义军都在摇摆,要不要尊重这些曾经的六国贵族复国,同时也在犹豫到底要不要起义,要不要跟随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