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巧了。
朱棣是三条,朱标也是三条。
这两兄弟……
有点意思!
众臣子纷纷将目光转向朱元璋。
现在,朱棣的意思是主攻太平洋,锐意进取;朱标的意思则是掌控印度洋,稳中求胜。
应该说,不论哪一种,都是可圈可点的战略构想。
但是最终拿主意的,自然只能是大明皇帝朱元璋。
只是……
倘若陛下支持太子也就罢了,若是陛下的意思跟四皇子殿下一致,那只怕是有点不妥吧?
心思敏捷的臣子,已经隐隐嗅到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要知道,这几年本来就在传,说四皇子朱棣,在征南一战中的表现,勇武过人,大有乃父昔年之风。
而现在抛出来这两条方略,若是按照陛下年轻时的作战风格,还真有可能倾向于朱棣呢。
毕竟,朱元璋的格局之大,眼界之广,当世不做第二人想。
“哈哈,都看着咱干什么?”
朱元璋今日显然是心情极好,让任何人也猜不透他心中所想,反而是哈哈一笑,指着海图说道:“还有呢?还有没有人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嘛,大家集思广益,才能想出最好的主意。”
呃……
皇帝竟然不表态。
群臣微微一怔。
太平洋,印度洋,这两条方略,一个力图稳妥,一个偏于激进,应该已经很完备了。
难道还不够?
可是,圣上似乎很认真,并不是随便问问,而是目光炯炯,从群臣脸上掠过。
莫非,这两条,都没说中皇帝的心思?
群臣愕然之余,连忙将目光注视海图,冥思苦想,谁都想着在这个时候能够揣摩到真正的上意,那才是唯一的正确答案。
但是这显然很难。
朱标和朱棣,这两兄弟,虽然都未到而立之年,但一个是从小就被当做是下一代帝王来培养,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另一个更是在安南战场上用血与火打出来了赫赫威名。
纵观历史,很多朝代的第二任皇帝,都会出现后继乏力的情况,甚至选不出一个真正足以担当大任的继承者。
但是对于大明,好像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在场的文臣武将,虽然都是当世英杰,却很难跳出这两兄弟的思路,再想一条全新的未来战略,最多是在这两个方案的基础上的小修小补,那也不必说出来献丑。
“怎么?没人了?”朱元璋眉头微皱,竟是直接点名道:“天德,你怎么看?”
刷!
无数道目光,同时落在魏国公徐达身上。
果然,在这么重要的战略决策时刻,陛下首先想到的,还是当年一起血里火里滚过来的老兄弟,被誉为大明开国武将之首,当世第一名将的徐达。
数十年前,陛下起于毫末,这一路上筚路蓝缕,文臣之首当属李善长,武将之首毫无疑问就是徐达。
可惜,李善长晚节不保,此刻已经魂归幽冥。
但徐达却人老弥坚,近年来韬光养晦,在朝堂上也极少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只要开口,份量却是极重。
这个问题,很难呢!
一开始,反应慢些的,倒也没觉得有什么,只当是陛下特别信任这位魏国公,才有的这句垂询。
可是渐渐地,越来越觉得这里面不简单!
或许陛下不见得有那个试探的意思,但不管陛下怎么想,对徐达来说,这个问题真的是很困难!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徐达,我要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众人纷纷思索,越想越觉得头疼艰难。
作为徐达来说,选择只有两个。
其一,对朱标或是朱棣的方案表示赞同,并且以他丰富的经验,提出许多具体战术上的细节要点,供陛下参考。
其二,跳出两位皇子的思路,自己再开拓一条新的。
可是,开拓新路,何其困难!
刚才大家又不是没动过脑子,但那张海图就摆在眼前,看来看去,也实在难以看到第三条路。
可是如果是第一种选择,又有两个分支。
支持朱标,还是支持朱棣。
按理说当然应该支持朱标,毕竟朱标才是根红苗正的大明太子,未来是要坐天下的!
可是偏偏……就在今年,徐达的次女徐妙云,已经跟四皇子朱棣缔结鸳盟,拟定于明年择良辰吉日完婚。
这个老丈人,不该支持一下女婿的想法?
当然了,若是从政治考虑,不支持也就不支持了,相信四皇子也一定可以理解。
但总是觉得会造成一层障壁,让两人的关系变得微妙。
“启禀陛下。”只听徐达微笑道:“微臣的意见,跟太子殿下,以及四皇子殿下,都有所不同。”
哦……
众人立刻发出意味深长的声音,互相交换眼色,心想不愧是魏国公,根本不会让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
他直接破局,选择第一条路,自然避免了那个无聊的站队问题。
这个选择,充满智慧。
然而新的问题来了……
印度洋,太平洋,一守一攻,几乎已经道尽了大明未来发展的所有可能方向。
即便是徐达,又能说出什么新鲜的?
明白了!
这位魏国公,一定是宁可随便说一个不着边际的答案,也避开从两位皇子中选一个支持。
本来么,换成是我,也一定是这样。
了不起跟皇帝说一句自己老糊涂了,脑子不灵光了,丢点面子,那不算什么。
“好!”
朱元璋一听徐达开口,说有不同意见,眼睛亮了起来,连忙追问道:“天德你说,我们大明未来远航出海,应该去往什么方向?”
智慧如朱元璋,自然知道群臣心里的那些小九九,更知道近年来因为老四崛起,明里暗里那些本无必要的声音。
实际上,倘若不是秦枫的心声一再为朱棣说话,压根就不会有朱棣这个征南大元帅。
之前朱元璋听到心声,知道所谓靖难之役,对这个老四可谓是严防死守,但后来居然又被秦枫心声斥之为“格局小”,这可把自视甚高的朱元璋弄得十分不服气。
好,你说老四可用,我就用给你看!
至于夺嫡之争,在我大明朝,决计不会存在!
现在,徐达说有新思路,朱元璋的想法,并不会跟群臣一样,认为这位老伙计只是耍滑头。
因为,这个世界上,没人比朱元璋更了解徐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