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日子这么艰难了吗?”方选心道。
自从去了一趟京城,他也膨胀了不少,几万两已经不觉得多了。
不过对于战争而言,几万两白银那真的是杯水车薪。
这次出征,不管征发了多少民夫,他都可以不发工钱,只让他们抵扣每年需要尽的徭役义务即可。
但士兵是要发工钱的,不管职业军人还是生产建设兵团,家里都指望这个劳动力养家糊口,你不发工钱,人家全家不得喝西北风。
而虎贲军的月钱标准是很高的,基层士兵不到一两,一旦评了军衔职称,那最低就一两起步,尉官就接近二两了,校官则达到三两左右。
动用一万名士兵,光发工资一个月就得准备五六万。
更别提其他开销,军械武器、马匹、御寒的衣物、战斗后的医疗保障等等。
这八万两白银,精打细算也就够支持一个月罢了。
“看来老天横竖就给我一个月时间啊。”方选暗道,不禁在心里暗骂国君这小子,光让人打仗,结果就给这么点粮草。
当初他还拍着胸脯保证,现在再写信要求追加,那就显得自己没能力了。
一个月就一个月吧,方选嘀咕一声,随即说道:“军饷之事不必费心,我自有办法。”
随即又询问范文怀,奋威郡境内如今有多少人口。
后者当即回报
随后开始安排起来,首先就是军队动员。
东境本来就有两千人,加上近期收拢的流民,大概三千人左右,这些就不必调动了,直接传令下去,让桑春继续领着他们在河边演习,砍伐树木、制造船只和浮桥,做出随时大军顺江而下的势头。
主要动员的是虎贲军和生产建设兵团。
虎贲军前后几次增补成员,但总共也没超过一千,这些是精锐中的精锐,好钢得用在刀刃上。
所以方选决定,先将神机营扩编,从原来的一百八十人扩大到六百人,原先的三队编制增至十队。
这十队士兵全部配备三眼火铳和马匹,作为方选的亲兵使用。
除此之外,原先的骑兵营也进行扩编,增加至八百人。任命勒古错为骑兵营长,霍多、达斡、纳古、王河为营副。
这一下,骑兵数量就达到了一千四百人,由于不是长途作战,所以无需备用马匹。纵观整个奋威郡,目前只能凑出一千左右的良马,其余的数量只能用劣马凑数。
不过这倒不是什么问题,在从京城走之前,方选就已经和刘闵商量过,对方回去后会尽快送一批军马过来,而方选则用火炮和炮弹交换。
除了骑兵,还得动员步兵。
虎贲军原本人数就不多,加上生产建设兵团,满打满算不到两千人。前面的神机营和骑兵营就已经占了一大半,剩下的步兵也就几百号人了,所以接下来还得继续招兵。
对此,方选做出指示,即刻招募本地百姓和外地流民,以自愿为准,不进行任何强征,优先选择身体强壮者,以及从越国逃来的难民。
因为难民对夏军有国仇家恨,会有更强的战斗意志。
步兵的数量得补充到一千二百人,其中六百为炮兵,由神机营负责训练。另外六百则是步卒和弩手各半,主要用于和炮兵协同。
冷兵器时代,打仗讲究步骑协同,热兵器时代,则讲究步炮协同。尤其在进攻的时候,炮兵可以有效压制对方火力,帮助步兵推进战线。
现阶段的火龙雷炮射程还不够远,步炮协同的操作性不强,但为了避免对方骑兵突袭炮兵阵地,必须使用相应的步兵进行防守。
如此一来,士兵的数量就达到了两千六百人,再加东境桑春的三千多,以及南境左丘的一千多人马,总数也有个七八千了。
到时候向朝廷禀明,动员士兵一万,动员民夫和工匠近十万,对外号称二十万大军,那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而这号称的二十万大军里,真正作战的是方选率领的两千六百人。
东境虽然人多,但只有少数职业军人,大部分都是流民,参军都是为了混口饭吃,不能指望他们有多少战斗力,只要在泾水上游虚张声势,那就算达成目的。
真正的作战任务,还得方选亲率的军队完成。步兵负责结营,炮兵负责轰炸,骑兵负责策应和补刀。这一套连招下去,夏军再精锐都是白给。
听完方选的吩咐,冯英表示会立即开始招兵,并尽快对新兵进行训练。
“粮草也需尽快统筹。”方选对范文怀和老黑说道。
考虑到刘定边给治下郡民免了一年的赋税,今年又是丰年,民间的存粮自是不少。
所以为了保证大军粮草供给,一方面发动全郡人民割草,趁着冬天还没到,多收集些草料。另一方面,通告郡民上交和往年赋税同等的粮食,但郡府不会白取,而是以市价进行收购。
如此一来,既不违反刘定边的免赋承诺,又能将民间富余的粮食收集起来。
以上两项是解决兵员和粮草,接下来就是准备军械。
方选下令,即刻起乌山城各作坊停止非军事用品的生产,调集人手和材料,全力生产武器和铠甲。
火器自不必说,库存的火枪已经够用,火炮的出炉也很快。
现在需要的是盔甲和鞋服,作战需要盔甲这是常识,即便只配半甲,数千士兵一人一件,数量也不少。而服装也是急需之物,眼下已经是深秋,气温越来越低,御寒已经是刚需。
不过鞋服可以外包给黄土城的裁缝作坊,直接在明早的报纸上打广告,奋威军求购一万套冬装,想拿到订单的商户,明日下午带上各自作坊中的样品,到侯府参与招标会。
吴彦祖详细记下,表示会尽快回报社排版。
“情报处如何了?”方选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