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爆竹声还在翠谷村的上空回荡,空气中弥漫着喜庆与祥和的气息。
王大山早早地起了床,他站在院子里,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年味的空气,看着村子里渐渐热闹起来,心中满是感慨。
过去的一年,翠谷村经历了许多,从病虫害危机到技术革新,从文化传承到编织厂的开办,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汗水,但也收获了满满的希望。
“大山,快来吃早饭啦!”
秀兰在屋里喊道。
王大山走进屋子,看着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饭菜,笑着说:“秀兰,过年你也忙了不少,辛苦了。”
秀兰嗔怪道:“说啥呢,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快吃吧,吃完了还有事儿呢。”
两人吃完早饭,王大山正准备出门,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声。
他赶紧走出去,只见一群村民围在村口,议论纷纷。
“王支书,您可算来了!”
赵大叔看到王大山,连忙迎了上来。
“赵大叔,这是咋回事啊?”
王大山疑惑地问道。
赵大叔指了指人群中间,说:“这不,有个外乡人说要收咱们村的编织品,还给出了个高价,大家都在商量呢。”
王大山挤进人群,看到一个穿着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正满脸笑容地和村民们交谈。
“王支书,您好!我叫李华,是一家工艺品贸易公司的采购员。我听说你们村的编织品做得特别好,所以特地过来看看。”
年轻人看到王大山,连忙自我介绍道。
王大山礼貌地和他握了握手,说:“李同志,你好。不过,我们村的编织厂才刚起步,产品数量可能有限,你确定要大量收购吗?”
李华笑着说:“王支书,您放心。我们公司对你们的产品很有信心,只要质量过关,数量不是问题。而且,我们给出的价格肯定比你们现在的合作商要高。”
听到这话,村民们顿时议论纷纷。
“这可是个好机会啊,能卖个好价钱,咱们的收入就能更多了。”
“是啊,不过这外乡人,靠谱吗?”
王大山沉思片刻,说:“李同志,这样吧,你先跟我去编织厂看看我们的产品,咱们再细谈。”
李华欣然同意。
王大山带着他来到编织厂,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工作着。
李华仔细地查看了每一件编织品,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王支书,你们的产品质量确实不错。我这次来,就是想和你们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后你们生产的编织品,我们公司全包了。”
李华说道。
王大山听了,心中一动,但他还是谨慎地说:“李同志,这是件大事,我们得开个村民大会商量商量。这样吧,你先在村里住下,等我们商量好了,再给你答复。”
李华点了点头,说:“行,王支书,我等你们的好消息。”
王大山把李华安排好后,立刻召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召开会议。
“乡亲们,今天来了个外乡人,说要收购咱们村的编织品,还给出了高价。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王大山说道。
赵大叔第一个发言:“我觉得这是个好事儿,能多赚钱,为啥不答应呢?”
刘老师却提出了担忧:“这外乡人,我们都不了解他的底细。万一他是个骗子,收了货不给钱,那我们可就亏大了。”
小李也说:“刘老师说得有道理,咱们还是得小心点。不过,要是能和他合作,确实能给咱们编织厂带来很大的发展。”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激烈。
王大山认真地听着大家的意见,心中也在权衡利弊。
“乡亲们,我觉得刘老师的担心不无道理。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得考虑长远。这样吧,我们先去打听一下这个李华的公司,看看他是不是真有实力。如果没问题,我们再和他谈合作。”
王大山最终说道。
大家都觉得王大山的话有道理,于是决定先派人去调查李华的公司。
就在王大山为编织厂的合作事宜忙碌的时候,村里的农业生产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虽然之前的冻害得到了有效的救治,但一些农作物的生长还是受到了影响,产量可能会有所下降。
王大山和村里的农业专家一起,研究补救措施。
“王支书,这些受灾的农作物,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来提高它们的产量。不过,这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农业专家说道。
王大山点了点头,说:“只要能减少损失,花再多的力气也值得。我们马上组织村民,按照你的方法进行管理。”
于是,王大山又开始组织村民们进行农业生产的补救工作。
他每天都穿梭在田间地头,指导村民们如何施肥、浇水、除虫。
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齐心协力,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经过几天的调查,派出去的人终于回来了。
“王支书,那个李华的公司是正规的,在业内口碑也不错。”
调查的人说道。
王大山听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再次召集村民大会,把调查结果告诉了大家。
“乡亲们,经过调查,这个李华的公司是靠谱的。我觉得我们可以和他谈合作,但是在合作之前,我们一定要把合同条款仔细研究清楚,确保我们的利益不受损害。”
王大山说道。
大家都表示同意。
于是,王大山和李华开始了合作谈判。
在谈判过程中,王大山据理力争,为村民们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
最终,双方达成了合作协议,翠谷村的编织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