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婢!你怎么来了?”
“这不是听说陛下也弄了个叫花鸡嘛,臣妾也过来尝尝,然后再让你点评一下恪儿的这首《夏昼偶作》!”
“哼!朕是看好了,上次和他白谈了,曲江池就这样成了他燕王府的了!”
“呵呵!陛下!您呀也别老责怪他了,他还是个孩子,偶尔调皮一下也无可厚非!”,长孙皇后心里其实挺高兴的,李恪越是好好的学习,越是老实,她反倒感觉不好。
李世民没有搭话,而是接过了长孙皇后手中的纸张瘫在龙书案上,快速的浏览了一遍后开口道:“嗯!还算有点长进,就是没有秦时明月那么提气!”
长孙皇后听后白了李世民一眼道:“陛下!你以为秦时明月是那么好写的?这也就是恪儿跟着去了趟北方,跟着参加了一次战争,才有感而发,这么长时间了也就是上次诗词大会写了半首北国风光,到现在还没有补齐后面的呢,真当是菘菜呢!”
“哈哈!也是,是朕太想当然了,对了辅机那边没什么事了吧?”
“兄长那能有什么事!说开了就好,而且他还让各道各州都关注一下此事,想整理一下让陛下看看弄条律法出来!”
“嗯!不错!辅机有心了,不止关心自己的儿媳,还对天下的百姓也如此,的确是难为他了,不过如此也好,这样虽然大唐人口增长慢点,但也就是两三年的事,以后就会好起来了!”
“陛下您说的这些臣妾不懂,但臣妾只觉得如此一来,天下的女子是有福气了,您是不知道这女人生孩子如同在鬼门关溜达一样,一个不注意就是一尸两命,尤其是一想到那天和孙神医聊过之后,妾身这心里还有些后怕!您说恪儿怎么什么都知道呢!”
“他?哼!他就会耍小聪明,仗着自己亲王的身份,一天天的不务正业,这两天还给朕说要将去年春闱的李什么来着要走呢!”
“那个李义府吗?”
“对!就是他,朕觉得此人不妥,不像什么好人,还有前段时间给他安排的长史,结果这才多长时间愣是把人累的辞官不敢了!哎!朕一想就头疼!”
长孙皇后轻轻一笑,说道:“陛下莫急,李义府臣妾听说过,想必比恪儿大不了多少,估计恪儿也想找点和自己同龄的人,至于长史臣妾倒是有个人选可推荐给恪儿当长史。”
李世民来了兴趣,坐直身子问道:“哦?是谁?说来听听。”
长孙皇后道:“许敬宗此人,才学出众,心思缜密,也是天策府的老人。虽有人说他品行有亏,但若是能在恪儿身边好好约束恪儿,说不定能发挥他的长处,将恪儿的一些小毛病改一改。”
李世民摸着下巴思索片刻,“许敬宗……朕想起来了,只是他名声确实不太好,好像在哪里都不太合群,而且……,不过若真如你所说,能约束一下恪儿,倒也不妨一试。”
长孙皇后接着说:“陛下,人无完人,给他个机会,让他在恪儿身边历练,也能看看他是否真有改过之心。而且恪儿身边也正缺这样有才能之人辅佐。”
李世民点了点头,“行,朕考虑考虑,毕竟长史对于王府来说应该是很重要的,朕也询问一下恪儿的意见再做决定!”……
李恪不知道李世民两口子商量着什么,如果知道了肯定会摇头,用李义府就够可以的了,如果再加上许敬宗?呵呵!李恪自以为是弄不过他们。当然李恪也不是没想过,但他还是觉得李义府年轻,自己好驾驭一些。
“王爷,这些是今年授衣,十五岁以上愿意去蓟州的名单,您请过目!”,赵钵说完就递给了李恪一张名单。
李恪扫了一眼道:“这么多?不会是你威胁他们吧?都是家中两子以上的?”
“回王爷!您就是借老奴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呀!都是他们自愿的,不过其中有些是独子的!”
“那不行,把独子的去掉,剩下的等先送到尉迟庄子和亲军营,等秋后和李信他们一同过去!”
“好的王爷,那今年还招新生吗?”
“当然招了,小愔估计用不了两年就应该出宫了,到时候留下点老人照顾着他点,正好也给他弄点上过学的工匠,等他就封也好养活自己!”
赵钵一听嘿嘿一笑心道:还是王爷会算计呀!当初说好的一年免费,家境好的还能供的起剩下的两年,不好的结果被王爷偷偷留下了,不过他们属于半工半读,一边学着手艺,一边就学,当然就这样他们都感恩戴德,当初自己还想劝劝王爷,现在看来还是眼光浅了,怪不得人家是王爷,自己是奴婢呢!
“王爷!有一个叫李义府的求见!您看……”,三德子这时进来禀报道。
“嗯!先带到客厅,就说本王现在有些事,让他稍微等会儿,等本王处理完了再去见他!”
于是李义府被三德子带到了客厅,给他上了茶后就退了出去,李义府等了半个时辰后,李恪才姗姗来迟。
“下官见过王爷!”
“免礼吧!李大人想好了?”
“回王爷!下官想好了,愿意追随王爷!”,李义府说完就要对着李恪行跪礼,李恪急忙让三德子拦了下来,然后笑眯眯的看着他道:“你当真想好了?本王将来可是要造反与李承乾夺皇位的人,这可是杀头诛九族的大罪,本王失败了也没什么事,倒是你能不能承受的住?”
“啊!王爷!开恩那!这……这……”,李义府听完李恪的话就傻了:玛德不是说你封地缺人吗?自己刚好过去弄个县令当当,虽说北地寒苦,但怎么也比现在在长安强,最起码自己是主官,而且这小王爷对经商很在行,那自己就能很好的糊弄他,贪不贪的三五年也能混个刺史。谁能想到呀!刺史还没成呢,就要给个尚书,但这也得有命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