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竹不想让周诚给太多彩礼,周诚的父母对这个儿媳非常满意了,自愿多给一些。
按本地的习俗,女方家一般都会把彩礼当成女儿压箱底的钱,并且还会再添一点,让她带走。
袁玉竹的父母是绝不可能让她把彩礼带走。
周诚一家对此并不计较。
就当感谢他们生了这么好的女儿,给了这笔彩礼袁玉竹就是他们家的人,以后别想三天两头的找袁玉竹不痛快。
定下彩礼的金额后,袁家父母高兴的恨不得马上把女儿嫁出去。
他们生女儿的目的就是能收到高额彩礼,以及将来老了病了有人照顾。
有了这笔钱,加上多年的积蓄可以买套三居室在城里安家,再也不用租房过。
实际上上大学这几年,袁玉竹靠调制香水赚了些钱,加上周诚这些年给她的零花钱,给父母买套房子完全没问题。
只不过她父母对她并不好,她回农村上学那一年,父母对她不闻不问,没跟老家的亲戚说一声,不管她会不会被人欺负。
也没给过她一分钱,根本不管她会不会被饿死。
要不是有周诚给她的钱,她根本不可能安心上学,更不可能考上大学。
她脾气再好对父母也有很深的怨言。
父母没什么挣钱的能力,偏偏又非常财迷。
要知道她挣了那么多钱,就不是跟周家要多少彩礼的事,而是把她当成摇钱树,留在家里挣钱。
什么时候同意她结婚就不一定了。
就算她不顾反对跟周诚结了婚,父母绝对会天天来找她、找周诚和他父母的麻烦。
她跟两个弟弟也没什么感情。
他们是在城中村租房住,还是露宿街头,她一点也不同情。
为了避免麻烦,干脆就让他们以为她就是靠周家养的大学生,没有任何挣钱能力。
虽然确实是周诚养着她,连学费都是周诚帮她交。
毕业后父母非常关心她工作的事。
不为别的,就想让她找个高薪工作补贴家里。
袁玉竹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她妈甚至还劝她趁年轻漂亮挣点快钱。
至于是什么快钱,袁玉竹不用脑子想就知道。
除了心寒还是心寒。
她不得不威胁父母,如果他们不想收不到彩礼就别管她,否则她直接让他们找不到她。
闹了好几次父母才妥协。
香水坊是她开的,但营业执照用的是周诚的名字。
她只是个打工的,收入并不高,每个月顶多给父母千把块钱。
袁家夫妻对女儿长的如此漂亮,却不求上进嫁给家世普通的周诚有很大的意见。
周家给的彩礼让他们对袁玉竹有了好脸色。
这女儿没白生。
袁玉竹知道未来的公公婆婆是给自己做脸,毕竟彩礼少了人家知道了会在背后说她不值钱。
而父母有没有让她把彩礼带走,则没人关心。
她对周诚说:“其实不用给这么多彩礼的,我们自己把日子过好了比什么都强。”
周诚跟父母的想法一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花点小钱买面子非常有必要。
周诚抱着袁玉竹,甜言蜜语张口就来:“你值得啊,再多的钱都值得。”
桃花眼深情款款,把袁玉竹感动的不要不要的,主动献上红唇。
婚礼的日子刚定下来,一天晚上李芳一家来借钱。
周诚和袁玉竹都在家。
这几年房价跟坐飞机似的涨个不停,
周诚家住的这套复式楼,不过十多年,已经涨了四倍。
李芳当初从农村嫁到城里,哪怕她嫁的男人不怎么样,好歹有套房子,也有份还算不错的工作。
总觉得高了妹妹一等,李琳上大学时偶尔来她家一趟,还要听她炫耀自己嫁的有多好。
哪知李琳大学毕业后直接考到机关工作,丈夫也是公职人员。
和丈夫一样只是在小企业打工,朝不保夕的李芳膨胀不起来了,跟李琳的关系淡了。
妹妹妹夫的工资越涨越高,医保报销也更高,眼看着一家三口越过越好,而自己为了省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过的抠抠搜搜,她儿子过的也远不如周诚好。
这对她的自尊心是极大的考验和打击。
周诚买了房子,李芳来暖房的时候李琳还劝她趁房价便宜换套大点的。
李芳想省贷款舍不得买,原先的房价只需要拿出积蓄再贷一部分款就能买一套,现在房价飞涨。
换套够七八个人住的房子,卖了老破小,加上手里的积蓄只够付个首付。
姐妹俩住在一座城里,这些年差距越拉越大,李芳就不愿意跟李琳来往。
就连过年过节都不打个电话发个信息。
亲姐妹比朋友、邻居还不如。
要不是为了借钱给儿子买房子,她都不愿意见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