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金朝一直在催逼,在压力之下,时任燕山府安抚使的王安中觉得,不如“给”金朝一个张觉好了。因此,他杀了一个长得很像张觉的人顶替,交给了金朝。】
【……这种做法,也不能说完全不行吧……】
【但金朝识破了王安中的冒名顶替——这一点,也不知道王安中办事儿不够仔细,以至于露出破绽,还是说金朝火眼金睛,亦或者金朝就是单纯地诈一诈王安中和宋徽宗……总而言之,金朝表示,你们宋朝这是冒名顶替,既然你们不给,那我就要自己出兵来拿了!】
【金朝一宣布要出兵,宋徽宗立刻就软了。】
【他当即下了密诏,杀了张觉和他的两个儿子,把父子三人的头颅送给了金朝。】
【而宋徽宗这个做法导致的结果是灾难性的:原本收容张觉的郭药师非常寒心,他觉得宋朝毫无道义、薄情寡恩:“难道日后有朝一日,有人要我郭药师的头颅,宋朝也要交出去吗?”】
【自此,郭药师和他手下的常胜军丧失了对宋朝的信任,不愿意为宋朝效力了。】
【当然,受到影响的其实不只是常胜军和郭药师,宋朝其他知道这件事情的人,特别是军中,对此的触动就越大——张觉虽然原本是辽臣,但是他带着三座城池归降宋朝,还已经和金朝公开决裂,宋徽宗要先是接受,随后金朝一施压就立刻服软……】
【这么做,还不如一开始就表示自己不愿意接受,不想开罪金朝,不想节外生枝呢!】
【况且,金朝这个施压还只是威胁说要出兵——可还没有真正出兵啊!就算最后真的要把张觉交出去,那起码也得宋朝和金朝碰一碰,实在不敌,再交人也算有个说法。你这八字还没一撇就交人算什么?】
【人家张觉投靠宋朝,就是为了能够保全性命,不然的话,对方为什么要带着城池投靠宋朝?结果宋朝竟然是这么个做派,这会让其他可能原本还想着投靠宋朝的人全部选择放弃,影响非常恶劣。】
【同时,对于宋朝内部来说,同样会让他们感到寒心——皇帝竟然就是这样一个德行,他们竟然有这样一个皇帝!】
“这确实影响非常不好……”刘邦非常嫌弃地道。
宋徽宗这种玩儿法,那是真的要失尽人心。
有句话说得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当然,也可以说是一诺千金,同时,鉴于赵佶本人的身份,还可以使用天子金口玉言这种说法……总而言之,对于任何一个还想要保存自己的信誉、声望以及影响力的人来说,承诺这种东西,一旦许下就绝对不能轻易背弃。
要么,就不要许下承诺,这样日后做什么也不会有人据此指责;要么,许下了承诺,就一定要遵守,除非真的有什么天大的事情,重要程度远高于这个承诺。
放在赵佶和张觉这件事情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初如果听了反对这件事情的大臣的意见,拒绝了张觉的归降,那么自然后续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当初既然选择了接受张觉的归降,而且笑纳了张觉带来的三座城池,那么怎么能够就此选择把张觉父子杀死送给金国?!
天子,可从来不只是享受权力啊。
当然,如果天子只想要享受也不是不行,甚至许多皇帝都是这么做的——但这种做法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从来都不可否认。
可能运气好一点,那这个只想要享受权力的皇帝可以快乐终老,不会遇到什么真的大问题;但也可能运气差一点,这个只想要享受权力大的皇帝就会遭遇生死亡国危机。
而赵佶所处的环境,显然不是他可以随意只享受权力的境况。
对内,或许还好一点,北宋的军力还是可以把农民起义镇压下去的;但是对外却完全不同。
如果赵佶这一次在接受了张觉的投靠后,真的表现得足够强硬,展示出了自己和宋朝的坚决态度,那么情况可能会不大相同。
一来,金国未必会在现在就立刻进攻宋朝,那么宋朝这样的表现,反而能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人心——张觉一家的,新到手的几座城池的,郭药师和常胜军的,宋朝内部的,以及,原本属于辽国但现在被金国控制的地区和官员的……
不要小看人心这种存在啊!
张觉一家真正归心,新到手的几座城池也真正归心——这些城池可和燕京不一样,是有自己的财富和人口的,未尝不能建设一番,作为宋朝的第一道防线,即便最终还是会被攻破,那也可以为后方的宋朝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应对。
郭药师和常胜军,本来就是从金国投奔而来,那么这些人如果能够进一步归心,当然也是更好的。
宋朝内部也不用说,在这种可能会和金国发生正面冲突和战争的时候,内部能够更加信任赵佶这个皇帝、凝聚力提升从来都不是坏事儿。
至于说原属辽国的金国官员和地区,那意义就更加重大了……
这些人原本都是辽国的臣子和百姓,虽然辽国被灭亡了,他们选择了归降或者被打了下来,但是这些人之中难道真的没有一些心里面并不甘愿?真的没有一些心里面宁愿投靠宋朝也不愿意归于金国的?
刘邦相信,还是有这样的人的,人数应该也不至于太少——该说不说,宋辽之间确实是和平了许多年。
如果宋徽宗表现出了足够的态度,那么说不定就能引得这些人采取实际行动,效仿张觉,要么自立要么直接投靠宋朝。
这样一来,这就是直接在金国内部放火啊!能够引发的风浪和动荡绝对不小。
而内部不稳的金国,很可能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继续对宋朝威胁或者动手——宋朝面临的危机得以降低,反应的时间得以增多,可以做出更加充足的准备……
同时,宋朝也可以继续支持这些人,让他们能够在金国放更大的火、放更长时间的火……
总而言之,如果操作得当,那么赵佶如果能够坚持强硬表态,不是没有好处的。
此外,就算真的选择交人,那么至少也应该是打过一仗,宋朝真的打不过对方,那最终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更能让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