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太后寿诞 众臣贺寿
在慈颐宫中,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光洁的地面上。
梅太后正坐在榻上,悠闲地翻阅着一本古籍。
女官采薇轻步上前,微微福身,笑着说道:“太后,方才听闻陛下要为您大办五十二岁寿诞,届时太和殿将举行盛大庆典,还要邀请各国使节、王公贵族呢。”
梅太后微微皱眉,放下手中古籍,轻声埋怨道:“这孩子,何必如此铺张浪费。虽说皇家庆典不可简陋,但也不该如此大费周章。”
采薇笑着劝慰:“太后,陛下这是一片孝心,想让您风风光光地过个大寿,也向天下彰显皇家对您的尊崇。”
梅太后轻轻摇头:“我这把年纪了,要这些虚礼做什么。国家如今虽太平,但也该节俭些,把银子花在刀刃上才是。”
就在这时,宫女通报:“皇后陈可卿偕小皇子杨景前来给太后请安。”
梅太后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快让他们进来。”
皇后陈可卿牵着小皇子杨景的手,迈着优雅的步伐走进内殿。两人齐齐跪地行礼:“儿媳(孙儿)给太后请安,太后万福金安。”
梅太后赶忙招手:“快起来,快到哀家这儿来。” 杨景乖巧地跑到梅太后身边,抱住太后的胳膊,奶声奶气地说:“皇祖母,孙儿好想您。”
梅太后笑得合不拢嘴,轻轻抚摸着杨景的头:“乖孩子,最近读书可认真?” 杨景用力地点点头:“孙儿可认真啦,先生都夸我呢。”
皇后陈可卿在一旁微笑着说道:“太后,听闻陛下要为您操办盛大的寿诞,这也是陛下的一片心意。”
梅太后微微叹气:“我正为此事烦恼呢。可卿啊,你也知道,哀家一向不喜欢这些铺张浪费的场面。国家治理需要银子,百姓生活也需改善,何必把钱花在这寿诞庆典上。”
陈可卿恭敬地回应:“太后深明大义,儿媳明白您的苦心。只是陛下此举也是想让天下人看到皇家的和睦与孝道,或许能借此凝聚人心。”
梅太后思索片刻,点点头:“话是如此,但也不能太过奢靡。你去告诉陛下,寿诞可以办,但要一切从简,不可过度浪费。”
陈可卿应道:“儿媳谨遵太后教诲,这便差人去告知陛下。”
杨景眨着大眼睛,好奇地问:“皇祖母,那寿诞不办得热热闹闹的,还有意思吗?”
梅太后笑着解释:“乖孩子,热闹不在场面大小。只要一家人开开心心,和和睦睦,比什么都强。而且啊,把节省下来的银子用在帮助百姓上,那才是真正的好事。”
杨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孙儿明白了,皇祖母真好。”
众人在一片温馨的氛围中继续交谈着,梅太后节俭的理念,也在这气势恢宏的慈颐宫内,传递出别样的皇家风范与慈爱关怀 。
………
六月初三,晨曦初照,紫禁城便已沉浸在一片喜庆欢腾之中。
太和殿广场上,身着华丽朝服的王公大臣、各国使节有序排列,似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晨光中徐徐展开。
太和殿巍峨耸立,殿顶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耀,犹如金色的波涛。
殿门前的汉白玉台阶上,精心雕刻的祥云朵朵、瑞兽奔腾,仿佛要腾空而起。
红色的宫墙高大肃穆,与金黄的琉璃瓦相互映衬,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庄重。
广场上,乐师们早已各就各位,手中的乐器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
随着一声清脆的鼓点,悠扬的雅乐奏响,如潺潺流水,又似阵阵清风,弥漫在整个广场上空。
昭宁帝杨起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冕旒,迈着沉稳而庄重的步伐,从乾清宫缓缓走向太和殿。他的身后,是风仪万千的皇后陈可卿,以及各宫妃嫔。
她们身着华丽的宫装,珠翠摇曳,每一步都尽显皇家的尊贵与优雅。
梅太后在宫女们的簇拥下,乘坐着华丽的凤辇,缓缓来到太和殿。
她身着一袭深紫色的锦袍,袍上绣着精美的牡丹图案,象征着富贵与吉祥。
头戴的凤冠上,明珠、翡翠交相辉映,更显她气质雍容华贵。
梅太后的脸上带着温和慈祥的笑容,眼神中透着欣慰与满足。
待梅太后在太和殿中高坐,杨起率领皇后、妃嫔及众人齐齐行礼,高呼:“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声音响彻云霄,回荡在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
随后,礼部尚书刘晨高声唱礼:“寿诞庆典,正式开始!”
首先是精彩纷呈的歌舞表演。一群身着彩衣的舞女轻盈入场,她们的身姿如飞燕般灵动,手中的彩绸随风飘舞,似天边绚丽的晚霞。
舞步轻盈,时而旋转,时而跳跃,配合着悠扬的音乐,仿佛演绎着一段美妙的神话传说。
紧接着,一群身着华丽服饰的乐师登场,他们手中的乐器种类繁多,有编钟、编磬、琴、瑟等。
乐师们十指灵动,或轻拨琴弦,或敲击金石,美妙的音符交织在一起,如天籁之音,令人陶醉。
表演结束后,便是祝寿送贺礼环节。
各国使节纷纷上前,献上他们精心准备的贺礼。
大宛国使节献上一匹汗血宝马,那马浑身如火炭般赤红,没有一根杂毛,四蹄矫健有力,嘶鸣声震耳欲聋。
使节恭敬地说道:“祝太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此汗血宝马乃我国稀世珍宝,日行千里,愿太后喜欢。”
岛国使节则献上一尊精美的佛像,佛像由纯金打造,工艺精湛,佛像的面容慈祥安宁,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使节说道:“这尊佛像代表着我国人民对太后的美好祝福,愿太后平安喜乐,佛光庇佑。”
波斯国使节献上的是一颗巨大的夜明珠,珠子圆润剔透,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光芒。
到了暗处,更是光芒大盛,将周围照得如同白昼。使节微笑着说:“太后,这颗夜明珠是我国的传世之宝,希望它能为太后带来无尽的光明与好运。”
各国使节献礼完毕后,王公大臣们也依次上前。
燕王杨千呈上一幅稀世名画,乃是前朝名家之作,画中山水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潺潺流水声和鸟儿的啼鸣声。
燕王杨千恭敬地说:“太后,此画乃臣费尽心思寻得,愿太后闲暇之时欣赏,愉悦身心,福寿安康。”
魏王杨秋献上的是一套精美的茶具,由上等的青花瓷制成,茶具上绘制着精美的图案,线条细腻,色彩淡雅。
魏王杨秋说道:“太后平日喜爱品茶,这套茶具乃是臣精心挑选,希望太后用此茶具品茶时,能感受到丝丝惬意,延年益寿。”
户部尚书秦业献上的贺礼别出心裁,是一本记录着全国百姓为太后寿诞祈福的名册。
秦业说道:“太后心系百姓,百姓也对太后感恩戴德。这本名册上记录着各地百姓对太后的美好祝愿,愿太后知晓,万民都在为您祈福。”
梅太后看着这些贺礼,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一一表示感谢。
此时,小皇子杨景迈着稚嫩的步伐走上前,手中捧着一个亲手绘制的画卷。
他奶声奶气地说:“皇祖母,这是孙儿画给您的,祝皇祖母生辰快乐,永远年轻漂亮!”
梅太后接过画卷,展开一看,画中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有自己、皇帝、皇后以及杨景。
梅太后眼眶微微湿润,将杨景抱在怀中,轻声说道:“乖孩子,皇祖母很喜欢。”
紧接着,皇后陈可卿献上一串由南海珍珠串成的项链。
每一颗珍珠都圆润硕大,散发着柔和的光泽,项链上还镶嵌着精美的红宝石和钻石,华丽至极。
陈可卿微笑着说:“太后,这串珍珠项链象征着吉祥如意,愿它能为太后增添几分光彩,保佑太后身体康健。”
德贵妃刘冰清献上的是由她亲自带领一百位绣娘合力完成的一幅百寿图,“母后,这是臣妾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带着一百位绣娘一起完成的百寿图,希望母后喜欢,祝母后万寿无疆!!”
“好!清儿有心了!”梅太后露出慈祥的笑容。
各宫妃嫔也纷纷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贺礼,有亲手刺绣的锦帕、稀有的香料、精致的首饰等,每一份贺礼都饱含着对梅太后的敬爱与祝福。
最后,杨起走上前,恭敬地献上一个精致的锦盒。他说道:“母后,这是儿臣为您准备的贺礼。”
梅太后打开锦盒,里面是一枚温润的玉佩,玉佩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寿桃图案,周围环绕着祥云朵朵。
玉佩散发着柔和的光芒,质地细腻温润。
杨起接着说:“母后,这枚玉佩乃是儿臣寻得的千年美玉雕琢而成,愿母后佩戴此玉佩,身体安康,福寿绵延。”
梅太后感动不已,眼中闪烁着泪花,说道:“皇儿,还有诸位爱卿,你们的心意哀家都感受到了。
今日如此盛大的庆典,哀家甚是欢喜。但哀家还是那句话,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心系百姓,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尽心尽力。”
众人齐声应道:“谨遵太后教诲!”
此时,太监高声喊道:“开宴!”
太和殿内,摆满了珍馐佳肴。桌上有鲜嫩的熊掌、肥美的鱼翅、精致的点心,还有各种时令水果。
酒是宫廷特制的美酒,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众人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欣赏着歌舞表演,欢声笑语回荡在太和殿内。
整个紫禁城都沉浸在这欢乐祥和的氛围之中,这场盛大的寿诞庆典,不仅彰显了皇家的威严与荣耀,
更展现了天下臣民对梅太后的敬重与祝福,成为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时光缓缓流淌,每个人都沉浸在这美好的时刻,共同为梅太后的寿诞增添了一抹绚丽而难忘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