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昭宁二年 除夕
凛冽的寒风虽依旧在京城肆虐,但皇宫内的太和殿却一片暖意融融。
昭宁帝杨起身着明黄色龙袍,端坐在巍峨的龙椅之上,目光平和而威严地扫视着殿下站立的文武百官。
太和殿中,大臣们身着朝服,整齐排列。
礼部尚书刘晨率先出列,恭敬地向皇帝行礼:“陛下,新春佳节将至,各项庆典事宜均已筹备妥当,只等陛下圣裁!”
杨起点点头,面带微笑:“刘爱卿办事向来稳妥,朕很放心。今年新春,朕希望能让百姓们都感受到这喜庆祥和之气。”
吏部尚书史鼎紧接着上前一步:“陛下,值此佳节,臣等蒙陛下恩典,得以在这朝堂之上为陛下分忧。如今听闻陛下欲放假一月,让臣等陪伴家人,臣等感激涕零。”
杨起微微抬手:“朕深知各位爱卿平日为朝廷操劳,无暇顾及家庭。新春乃是阖家团圆之时,朕又怎忍心让你们与家人分离。”
户部尚书秦业也赶忙出列:“陛下此举,实乃大恩大德。臣等定当在假期后,以更饱满的精神为陛下效力,为我大秦江山社稷尽忠。”
这时,兵部尚书杨虎抱拳说道:“陛下,臣虽掌管军务,但在这新春佳节,也盼能有时间陪陪年迈的父母。陛下之恩,臣没齿难忘。”
杨起感慨道:“是啊,百善孝为先。你们能在朝堂上为朕分忧,家中父母也定是日夜牵挂。好好陪陪他们,也是尽为人子女的孝道。”
工部尚书贾赦、刑部尚书赵谦、商部尚书林宇等大臣也纷纷出列,向皇帝表达感激之情。
成国公梅耀祖站在一众大臣之中,心中满是感动。他暗自思忖:“陛下如此体恤臣子,实乃我大秦之福。
这一个月的假期,定要好好陪陪家人,也让家中老小感受这皇恩浩荡。”
徐国公牛继宗、齐国公赵昀、赵国公秦弘等国公也相继向皇帝行礼,表达对皇帝的敬意与感激。
晋国公易丰年作为皇帝的姐夫,更是深有感触。他上前一步,真诚地说:“陛下,您不仅是万民之主,更是这朝堂之上的大家长。
如此关怀臣等,臣定不负陛下期望。”
杨起欣慰地笑了笑,起身离座,走下台阶。他来到大臣们中间,拱手作揖:“在此,朕给各位爱卿拜个早年。
愿新的一年,我大秦国富民强,风调雨顺,各位爱卿也都能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大臣们纷纷跪地,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愿陛下龙体安康,新春吉祥!”
这一刻,太和殿中洋溢着浓浓的温情与喜悦。
大臣们心中既充满了对皇帝的感恩,也满怀着对即将到来的新春假期的期待。
他们深知,这一个月的假期,不仅是皇帝的恩赐,更是一种激励,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
更加尽心尽力地辅佐皇帝,为昭宁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朝会结束后,大臣们陆续走出太和殿。他们相互交谈着,脸上都带着轻松与喜悦的笑容。
在这除夕的朝会上,皇帝的恩典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也为这新春佳节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温馨与祥和 。
华灯初上,紫禁城的宫墙上挂满了大红色的灯笼,宫灯的光芒与月光、星光交织在一起,将宫廷装点得如梦如幻。
乾清宫内,皇室成员齐聚一堂。
梅太后坐在主位上,看着满殿的儿孙,笑容满面:“今日这热闹景象,真是许久未曾有过了。皇帝此举,深得民心啊!”
杨起笑着回应:“母后说得是,儿臣希望百姓们能过个开心年,也希望我大秦能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随着晚宴开始,一道道精美的菜肴端上桌,大家举杯共饮,欢声笑语回荡在殿中。
大皇子杨景好奇地问:“父皇,宫外的集市现在是不是很热闹?”
杨起点点头:“等晚宴结束,我们一同去看看。”
如意公主杨曦拍着手说:“好呀好呀,曦儿还想看烟花呢!”
众人用完晚宴,一同走出宫,朝着宫外走去。
………
此时的京城,宛如一座被欢乐点燃的不夜城。
新春集市将各坊市的街道连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灯火辉煌得如同白昼,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景象让人热血沸腾。
踏入集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街道两旁令人目不暇接的店铺。
那些店铺好似一个个装满惊喜的宝藏盒,从街头延伸至巷尾,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
卖糖画的摊位前围满了孩子,糖画师傅手中的小勺子如灵动的画笔,舀起一勺金黄透亮的糖稀,在光洁的石板上挥洒自如。
只见他手腕轻抖,一条活灵活现的金龙便跃然“板”上,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叹,叫嚷着:“我要这个,我要这个!”
捏面人的摊位也不遑多让,师傅手中的面团在三两下揉搓间,
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孙悟空、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孩子们眼睛瞪得溜圆,兴奋地拍着小手。
继续往前走,美食的香气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
那卖烤鸭的店铺前,挂着一只只色泽红润、油光发亮的烤鸭,师傅熟练地片着鸭肉,
薄厚均匀的肉片整齐地码放在盘中,旁边的伙计大声吆喝着:“刚出炉的烤鸭嘞,皮脆肉嫩,快来尝尝哟!”
不远处,卖糖葫芦的小贩举着一串串红彤彤的糖葫芦,
在人群中穿梭叫卖:“又酸又甜的糖葫芦,好吃不贵嘞!”
还有那冒着热气的馄饨摊,老板热情地招呼着客人:“客官,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鲜得很嘞!”
除了美食,集市上的表演更是精彩纷呈。
一处空地上,舞龙队正在表演。十几名壮汉身着鲜艳的服饰,举着一条巨大的彩龙,
那彩龙在他们的舞动下,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而下,活灵活现。龙头上的大眼睛闪烁着光芒,龙须随风飘动,仿佛要腾空而起一般。
舞龙的汉子们齐声呐喊,配合默契,引得周围的百姓大声叫好:“好!好样的!”
另一边,踩高跷的艺人穿着奇装异服,扮成各种角色,有俏皮的媒婆,有英俊的书生,还有威风凛凛的武将。
他们在高跷上灵活地行走、跳跃,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逗得百姓们哈哈大笑。
杨起一行缓缓走在集市中,百姓们看到皇帝,先是一愣,随即纷纷跪地行礼。
杨起微笑着,声音洪亮地说道:“今日大家尽情欢乐,不必拘谨。”
百姓们欢呼雀跃,气氛更加热烈。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激动地说:“陛下圣明,如今这太平盛世,咱老百姓才能过上这般好日子,
能在这新春佳节如此欢乐地庆祝,都是陛下的功劳啊!” 杨起走上前,搀扶着老者,
亲切地说:“老人家,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咱大秦定会越来越好。”
不知不觉,到了烟花燃放的时刻。随着一声巨响,一朵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如同一朵盛开的巨大花朵,
花瓣闪烁着五彩的光芒。紧接着,无数烟花腾空而起,红的似火,热烈奔放;
黄的如金,璀璨夺目;蓝的像海,深邃神秘;紫的如梦,浪漫迷人……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将夜空装点得如同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
百姓们仰望着天空,发出阵阵惊叹和欢呼声。孩子们兴奋地在人群中奔跑穿梭,大人们也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杨起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他转头对身旁的梅太后说:“母后,您看这盛世景象,百姓们如此欢乐,儿臣心满意足。”
梅太后眼中闪烁着泪花,感慨道:“皇帝做得对,有此盛世,是我大秦之幸,百姓之福。
想当初,历经多少艰难险阻,才有了如今这般繁荣昌盛的景象。这都是你勤勉治国,心系百姓的结果啊!”
杨起微微躬身,说道:“母后教诲,儿臣时刻铭记。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儿臣定当继续努力,不负母后期望,不负百姓重托!”
此时,人群中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指着天空中的烟花对孩子说:“宝宝,你看这烟花多漂亮,咱们生活在这么好的时代,要感恩陛下呀!”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奶声奶气地说:“谢谢陛下!” 这温馨的一幕被杨起看在眼里,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集市上的人们继续沉浸在欢乐之中,舞龙的队伍还在穿梭,高跷艺人还在表演,美食的香气依旧弥漫在空气中,
烟花还在夜空中不断绽放。在这个除夕夜,京城的新春集市成为了欢乐的海洋,人们用笑容、用欢呼、用每一个幸福的瞬间,
共同谱写着大秦盛世的美好篇章,也见证着皇帝与百姓之间那份深厚的情谊,这欢乐祥和的氛围,
仿佛要将整个京城都包裹起来,让这份美好永远延续下去 。